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1
/ 2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教学策略

刘家翠

荆州市江陵中学 湖北 荆州 434100

【摘要】历史人物是讲述他们生平介绍、政治思想、生活哲学、社会贡献和人物相关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历史事件,提高历史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在学习历史人物时,收获经验和智慧,激励勇气与斗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因此,本文对历史人物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关键词】名人传记 高中历史 教学应用

世界历史中,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正是由于这些代表性的人物的一些作为,才导致历史进程的发展加快或者延缓。因此,历史人物这是历史教师历史研究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正确地解读、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对高中历史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让历史人物一分为二,客观分析

历史的发展是多方面因素所推动的。任何人物都就有两面性,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进行客观的分析,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知。即从对当时社会发展的进步与落后,政治思想的积极与消极,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个人品质的优点与缺点等。例如,袁世凯,后人对他的评价多是负面的,他本质上就是一个擅长权术的旧派人物,如,“独夫民贼”、“窃国大盗”等,但也不能否认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的重要贡献。如,在经济方面,他为中国建造了属于中国自己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在教育方面,在他的努力之下,废弃了中国沿用的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推广全部免费的新式学校“四年制初级小学”;清末烟馆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当时社会的风气相当败坏,在他担任直隶总督期间,“禁毒禁赌”也是他的一贯主张。教师在通过历史人物分析历史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不能对历史人物的贡献与错误进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态度,要进行客观、辩证的分析。

二、分析历史人物要实事求是,注重真实性

在生活中,一些影视剧、小说为了追求艺术效果,对一些历史人物会存在过分夸大的情况,而这些经典的影视剧、小说所塑造的历史人物也会在人们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让学生对一些历史人物有错误的认识,不能实事求是地去分析他。例如,《三国演义》,这是我国四大名著,由于作者罗贯中对“蜀国偏袒”,过度神话蜀国的诸葛亮,贬低魏国的曹操。教师在高中历史人物教学时,要让学生对历史事实有负责人的考证与修订,尊重历史,不能把一些小说、演绎、野史等当做判断历史人物的依据,把正史当做首选,并多方对比考察,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历史人物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否者史实不明,就会出现“张冠李戴”、“莫须有”等情况。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分析历史人物时,要让学生学会“去糙取精”、“去伪存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确解读历史,学好历史。

三、把历史人物置身于历史事件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念

历史人物,并非孤立存在于历史之中,他们的存在有其对社会发展与延缓的作用,他们的行为也会产生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因此,讲述历史人物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历史人物置身于历史事件中去分析。并把这些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改革措施、科技成就及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分析,这样,即让学生了解了历史发展的过程,历史人物在学生的心中也会更具体鲜明,让学生对历史有更正确的认知。教师在讲述历史人物的过程中,要抓住历史事件中典型的情节、生动的事件,以此来直击学生内心深入,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能够更深刻地记忆,还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更好的了解与掌握。例如:辛亥革命相关内容教学中,讲述革命思想教育家陈天华时,教师除了介绍他的相关作品,如,《警世钟》、《猛回头》等,还可以对陈天华投海自尽的故事进行讲解:陈天华的死达到了三个目的,促进了后来辛亥革命的爆发。第一,对日本颁发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进行抗议,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牺牲,来让整件事的影响得到扩大,引起日本政府与当时请政府的注意。第二,当时中国留学生对《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这让日本媒体对中国留学生有了“乌合之众”的说法,陈天华的死是对这种说法的有力回击,他在《绝命辞》中更是提到了中国人不是缺乏团结的乌合之众,他愿意以生命进行抗争。第三,他以死明志、以死报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死来唤醒当时中国人麻木的意志,为中国的振兴贡献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人物是某一个历史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一些政治思想、学术思想、科技成果等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与延缓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人物教学中,要对历史人物一分为二,客观地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注意实事求是,注重真实性,同时把历史人物置身于历史事件中去分析,不仅可以让学生“以史为镜”,树立正确的社会观,还可以让历史人物鲜活起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念,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高中历史。

【参考文献】

[1]曾建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瓶颈与对策[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4). 

[6]  郭子其.以“人”为中心解释历史的教学价值与策略[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6(10):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