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区水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2
/ 2

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区水文研究

陈艳 陈泉志

黄河水利委员会中游水文水资源局 山西省晋中市

摘要:黄河中游地区水文情况具有极强的区域性特点。由于地处我国中部平原区域,气候较为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土壤中水分较少,这一地区水文预报是水文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和难题之一,而流域水文模型又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工具和关键所在。鉴于此,在本文研究进程中将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特点展开研究,指出现阶段水文治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且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水文治理模型,促进黄河中游地区水文治理进程。

关键词: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水文

我国黄河地区属于点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域,其中大部分河流全年径流量较小,甚至一部分河流在较为干旱、降水较少的环境中经常断流。区域内地表质量较差,一旦出现强降雨,地表土壤受到冲刷极易出现泥石流现象。对于这一区域的水文研究应当将水文与生态环境、经济建设相结合,力求在水文研究中协调整体性与全局性,建立区域内良好的水文治理机制。

一、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区水文治理问题

(一)农业与工业污染

在当下的农业生产中,一部分农民在耕地种植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为丰厚的经济效益,往往在耕地中施加大量的化学肥料,而耕地与庄稼吸收的肥料数量有限,过量的肥料会随着土壤的代谢排放到水中,造成水资源的污染现象。

与此同时,在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一部分企业自身的环境信息披露效果不佳,披露内容较少,为废水的肆意排放创建了“避风港”。大量的废水排放到河流、湖泊中,逐渐渗透成为水污染的重要诱因[1]。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超标,会造成区域内的水资源问题,影响农业、工业的正常运转。

(二)生活与自然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生活中涉及到的物质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大量的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的分类与处理,在简单的收集之后匆忙掩埋。垃圾中具有放射性、化学性的物质在土壤中难以短时间内降解,污染土壤之后会逐渐渗透到水中,造成严重的影响。

受人类活动影响,导致原本稳定的元素大量的进入到水中,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元素就是砷。这种物质倾倒入河流中,会导致区域内出现严重河流污染现象,不仅会影响当下区域中的河流环境,随着河流流动会逐渐蔓延,造成难以预估的损失。

(三)水污染与区域环境

水污染对河流域、水资源、土壤等都有重要的危害。首先,影响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影响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农业养殖业和工业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当下水发生的变化情况很少有自然因素变化的影响,基本上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现象。一旦水发生变化,极容易造成地表建筑物的明显位置变化、坍塌、裂缝等等情况的发生。建筑物出现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居民的居住情况,甚至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于水污染治理的关注程度正在逐渐提升,也要求人们在相关行业的开发和使用中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2]

二、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区水文治理模型构建

(一)强均衡——高安全模式

指的是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建设的质量较高,能够保证自身发展进程中的各个因素有效进行,具有自觉性和自发性的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在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较为完善的效果,自身的发展机制完善,发展压力较小。制定相应的垃圾分类政策,在集中处理垃圾之前就能够有效的筛查出垃圾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在城市垃圾处理中应当严厉打击随意掩埋垃圾的现象,合理合法的规划城市垃圾处理机制和准则,引导相关人员与部门建立合理的垃圾处理方式。应当加强政府对生态安全工作的引导和支持,避免盲目尽心土地建设造成的环境影响,对于生态安全的举措应当进行社会公示,提升对生态安全的公共决策,扩张生态安全的信息获取[3]

(二)资源环境与人文建设——高安全模式

这种模式与上文中的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的差异就是生态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问题,但是对于环境整体的消极影响较小,基本上不会阻碍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的河流污染问题也是十分常见的。因此,应当加强对于区域河流的勘测和治理,在进行性质勘察的过程中不能够按照某一次的勘察结果为准,应当在不同的时间段对于河流进行两次以上的采样研究,进而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水理分析报告。根据分析的具体情况进行水下条件、水层情况、河流存在形式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变量的研究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最优数据。在土地资源保护的过程中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的资金,能够奠定良好的土地资源保护机制,协调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增强其中的经济投入和效益,缓解保护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不足的情况,给予资源保护更加深厚的效益和动力。

(三)低压力——中等安全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这一模式的特点是现阶段的资源环境建设机制失衡,资源环境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现象十分明显,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生态安全稳定性差。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学习和吸收一部分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的理论科技基础,采用具有科技性和先导性的技术掌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信息传播制高点,不断使用全新的教育教学技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新的形式和基调。在北京安德城市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建设还整合了周边可利用土地资源,将生态环境南侧变电站等纳入规划,集中建绿,并拆除与东侧金泰燃料公司之间的厚重墙体,改为栏杆。这样一来提升了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美观环境,有效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4]

(四)资源环境抑制——低等安全水平

资源环境抑制——低等安全水平模式属于生态安全评估中最为危险的,表现为资源环境状态不稳定,生态安全呈现负方向发展水平,在资源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呈现较大的社会压力,缺少必要的群众相应和群众基础,生态安全的隐患和威胁较强。河流保护工作需要协调多个方向的工作和假设措施,进而有效提升河流保护工作中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在不断推进的河流保护工作中,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更加应当认识到河流保护的有效措施和潜在问题。在河流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我国相关规定和研究进行水质监测和分析,有效认识当下河流对的情况。

结束语: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纽带,对于黄河的治理与保护不仅是生态建设需求,也是文化传承、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根据上文的论述可知,在信息化不断进步的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应当与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伴随着中国梦的发展和实现,逐渐达成我国壮大发展的目标。因此,我国在进行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建设的进程中应当增加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内容和机制,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规划,在新时期不断发展的趋势下获得自身的常态化强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彬权,牛小茹,梁忠民, 等.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区水文模型研究进展[J].人民黄河,2017,39(3):1-4,9.

[2]张兴榆,曹明明,黄贤金.基于综合评判模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以黄河中游延安市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6):674-682.

[3]王光谦,李铁键,李家叶, 等.黄河流域源区与上中游空中水资源特征分析[J].人民黄河,2016,38(10):79-82.

[4]许炯心.黄河中游绿水系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意义[J].生态学报,2015,35(22):7298-7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