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质量管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1
/ 2

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质量管理探究

张涨

江苏润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9

摘要:这个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土地幅员辽阔,类型多样,农地绝对量多,但人均占有数量少。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如土壤酸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等等。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土壤环境,生态环境部于2018年9月13日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科学预测和评价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壤环境质量恶化过程或状态。

关键词: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管理;探究

引言

随着中国工业规模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的数量不断增加。一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从未得到有效和无害的处理。同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饲料添加剂在农业和水产养殖,所有这些造成了农业环境和土壤污染。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我国重污染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0%,重污染和轻污染分别占经济发达地区耕地面积的10%和70%,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但也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导致生物生产和质量的严重下降。此外,土壤污染后的土壤处理和修复技术难度大、耗时长。

1 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土壤污染调查是通过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受到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和范围的过程。现场调查通常遵循针对性原则,标准化和可操作性。针对性:根据被调查场地的特点和潜在污染物,污染物的浓度和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为现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标准化:调节环境现场调查过程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以确保调查的科学和客观的自然过程;可操作性:考虑到调查方法、时间、基金和其他因素,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调查过程是可行的。

1.1 场地基本情况

在项目组进行现场土壤污染调查时,第一步是收集数据,调查现场,采访人员。有必要了解和明确以下内容:①清楚历史变更时间地图及其所有者的具体信息;②场地内部及周边情况;③利用场地及其邻近场地的历史资料,包括场地及其邻近场地的资料,是否可追溯至农田或未使用状态的时间节点,若在场地历史上有工业企业,则需要收集场地的历史变迁、历史遗迹的规划、场地设施及生产的历史变迁;④场地未来的土地用途,以便进行场地规划;⑤周围敏感目标站点的分布;⑥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站点的位置也被确定,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址和水文地质条件。

1.2 重点关注污染区及关注污染物分析

涉及工业生产的历史遗址,需要进一步明确以下内容:①土地污染现状信息;②原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过去的泄漏污染事故,原企业在生产期间是否发生过大生产事故或小生产事故。因此,有必要明确泄漏污染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调查分析事故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③生产技术:每个生产工艺和原材料的信息参与生产过程的历史最初的企业应当明确;场地设施及管道:场内是否有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地下构筑物、储罐及管道;④有地下构筑物和储存物的,应当有明确的场所;⑤存储或堆积的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是否已经存储在网站上存储和堆放,是否有必要确定特定的堆放位置;⑥废物填埋或堆放:是否涉及危险废物的填埋或堆放,是否需要知道具体的填埋或堆放位置及危险废物的处置;⑦污水处理厂和处理厂:厂区内过去和现在的污水处理厂,包括污水(处理)池、废气处理区、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布置;⑧现场污染痕迹及残留废物,调查过程中是否发现残留废物,是否处理,现场是否有明显污染迹象或异味。综上所述,在分析重点污染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场地对污染物的关注。

2 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质量管理

2.1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需要注重自主研发

在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发过程中,主要目标是通过解决农业生产、生态湿地、重工业污染等问题,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传统的土壤修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对土壤修复的要求,国外引进土壤修复技术的成本很高。为此,我国需要加大对土壤修复技术的投入,包括技术研发、设备和成本,确保土壤修复技术能够满足要求,同时做好技术成本和设备的研究。保证土壤修复技术的通用性,充分发挥土壤修复技术的价值。考虑到化学品、重金属和杀虫剂对土壤造成的污染,研究与开发中心认为部门需要增加研发努力发展技术,降低土壤修复成本,提高废物处理效率。在土壤恢复的过程中,不影响正常生产,同时保证农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矿山及其他严重污染土地的地区,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土壤修复方法和设备,确保土壤修复科学、规范。

2.2 暴露评估

在不同的土地使用情况下,儿童和成人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是不同的。污染土壤的暴露途径有6条,分别是通过口摄入地表土、皮肤接触地表土、吸入地表土颗粒、吸入室外地表土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外地表土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地表土气态污染物。地下水污染有三种暴露途径:室外空气吸入地下水气态污染物、地面空气吸入地下水气态污染物、地下水摄入量等。根据风险评估的范围、接受者、可能的暴露场景和暴露路径,建立了不同的场地概念模型。暴露参数包括:场地和土壤相关参数、建筑相关参数、暴露人群相关参数、暴露路径相关参数等。

2.3 预测与评价因子

(1)大气沉降预报因子。项目废气的主要污染因素有二甲苯、非甲烷总烃、颗粒物等。结合管理控制指标,选择二甲苯作为预测因子。(2)垂直入渗预测因子。工程污水站渗漏可能污染土壤。由于项目废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COD、氨氮、TP、TN等,故不涉及《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的管控指标。(3)预测评价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第二类土地选择价值评价。(4)预测方法。项目是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为基础,采用附录E的方法进行的二级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3 结语

土壤污染防治应当遵循“可行性、安全性、因地制宜”的原则。政府、企业和农民应共同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土壤污染源,优化土壤控制环境,确保土壤污染的有效控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陶国华,涂序文,徐荣,等.进贤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探讨[J].南方农机,2018,49(21):68+72.

[2]陈卫平,谢天,李笑诺,等.中国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建设思考[J].土壤学报,2018,55(3):557-568.

[3]王炜炜,田丽,杨明.我国土壤污染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6,42(5):48-51.

[4]庄国泰.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控策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30(4):47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