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钢筋推广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4
/ 3

高强钢筋推广运用

喻艳红

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摘 要】在经济飞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凸显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在高强钢筋生产方面有较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物采用高强钢筋,同时也修订了相关国家及地方标准来助力高强钢筋的推广和运用;本文主要探讨高强钢筋在施工现场的工序工艺,涉及到进场检验、堆放储存、取样复检、加工制作、连接与安装绑扎工序。

关键词】高强钢筋、推广运用、工序工艺

1引言

在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筑日新月异的今天,越来越多耸入云霄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展现在我们眼前,现代建筑物的高层化,大跨化发展势必对混凝土结构的关键材料—混凝土和钢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向高强、高性能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

在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因素的今天,建筑材料产量的持续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建材工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国亟需大力发展节约型建筑,建筑节材就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使用高强钢筋,在工程建设阶段可以节约钢筋用量,从而达到节约资源、降低工程成本。采用高强钢筋,既可以提高施工作业效率,提高建筑质量,延长使用年限,减少维护使用费用;也可以提升我国传统产业技术含量,大大加速建设行业技术创新,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在高强钢筋生产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相关国家及地方标准也做了相应修改,国家也做了相应的推广,让身处施工现场的基层管理人员与一线工人了解有关高强钢筋的施工工艺对高强钢筋推广运用显得至关重要。

2 进场检验

2.1 进场钢筋应检查钢筋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标牌应标明钢筋的生产企业、钢筋直径等信息。

2.2 钢筋的外观质量应全数目测检查,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毛刺及影响性能的锈蚀、机械损伤、外形尺寸偏差。

3堆放储存

高强钢筋的加入使现场的钢材的品牌、强度等级多样化,且高强钢筋与普通的冷轧带肋钢筋“极其形似”导致现场容易发生“混料错批”的错误。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钢筋进场的登录、质量验收、分类存放、提料与领取使用必须设专职人员严格监督管理;具体建议要求如下:

3.1.1 未经进场检验合格的钢筋严禁进场;钢筋进场后应按直径、规格分别堆放和使用。

3.1.2 原材与半成品均必须设置明显标志防止“混料错批”。

3.1.3 建立详细的进场、出场、提料、领用手续及台账;并根据现场实际消耗量进行统计复核(每周一次、每周两次甚至每天一次)。

3.1.4 长时间露天储存时应有有效的防潮、防雨措施。

3.1.5 钢筋冷加工(调直、弯曲)后的钢筋极易锈蚀,到达现场后应尽快使用,坚持先到先用,后到后用的原则,不得长久放置使锈蚀快速发展而产生质量问题。

4取样复检

4.1 进场检验合格后高强钢筋需在监理(业主)单位有关人员见证下进行取样复检,检验项目应包括重量偏差、拉伸试验、弯曲试验或反复弯曲试验。

4.2 取样复检的批量应符合当地第三方检测机构及下列要求:

4.2.1 对同一厂家、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大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划分为若干个出厂检验批,并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

4.2.2对同一厂家、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作为一个检验批,并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

4.2.3对不同时间进场的同批钢筋,当确有可靠依据时,可按一次进场的钢筋处理。

4.2.4 取样复检试件切口应平滑并与长度方向垂直,其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满足当地第三方检测机构相关要求。

4.2.5 取样及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 、《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238 的有关规定执行。

5 加工制作

5.1 高强钢筋加工工艺与普通钢筋基本一致:调直、切断、弯曲成型。但应注意以下事项:

5.1.1 高强钢筋应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若采用有延伸功能的机械进行调直时应做断后伸长率、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

5.1.2 高强钢筋应在常温下加工,加工过程中不应对钢筋进行加热。

5.1.3 因高强钢筋的强度高、脆性相对较大应一次冷弯到位成型,严禁多次反复弯折。

5.1.4 高强钢筋末端可不制作弯钩。当钢筋末端需制作 90°或 135°弯折时,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5.2 箍筋、拉筋的末端应按设计要求作弯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对一般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 90°,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设防要求或设计有专门要求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135°,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和75mm的较大值。

5.2.2圆柱箍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受拉锚固长度,两个未端均应作不小于 135°的弯钩,弯折后平段长度对一般结构构件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和75mm的较大值。

5.2.3拉筋用作梁、柱复合箍筋中单肢箍筋或梁腰筋之间拉结筋时,两端弯钩的弯折角度均不应小于135°,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本节第1条对箍筋的有关规定;拉筋用作剪力墙、楼板等构件中拉结筋时,两端弯钩可采用一端 135°另一端90°,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拉筋直径的5倍。

6连接

钢筋常用的连接方式有绑扎搭接、焊接连接和机械连接三类连接方式,连接形式需符合设计要求。因高强钢筋强度高,对焊条、焊剂及焊工的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影响焊接质量的外界因素众多且不易控制,保证焊接质量难度较大,因此建议采用机械连接和绑扎搭接。

6.1 接头设置

6.1.1 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中,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不宜设置钢筋接头,且不应进行钢筋搭接。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6.1.2 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接头设置以及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有关规定。

6.2 机械连接

直径在14mm及以上的受力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目前机械连接技术很多,各有各的优缺点,若设计无特殊要求建议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此种技术施工现场采用最多,各级管理人员、工人对工艺熟悉程度高;有利于质量控制。

6.2.1 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施工工艺是用砂轮锯或专用切断机对待接钢筋定尺切断,然后将钢筋直接在套丝机械上滚轧出直螺纹,而后利用连接套筒把两根钢筋在一定的扭矩下实现连接。

6.2.2 施工分为丝头加工和钢筋连接,施工工序如下:

1、 丝头加工施工工序:钢筋端面平头→端头剥肋→钢筋剥肋滚丝→丝头质量检查→带帽保护→存放待用。

2、 钢筋连接施工工序:钢筋就位→拧下钢筋保护帽和套筒保护塞→用扭力扳 手对接头拧紧→对已拧紧的接头作标记→施工检验。

6.2.3 机械连接一般要求

1、 丝头现场加工与接头安装应按接头技术提供单位及设计单位的加工、安装技术要求进行。

2、 操作工人应经专业培训合格后上岗,保持人员稳定。

3、 丝头加工与接头安装应经工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

6.2.4 工程运用接头时,应对接头技术提供单位提交的接头相关技术资料进行审查与验收,具体查验内容如下:

1、 工程所用接头的有效型式检验报告。

2、 连接件产品设计、接头加工安装要求的相关技术文件。

3、 连接件产品合格证和连接件原件材料质量证明书。

6.2.5 直螺纹加工要求

1、钢筋端部应采用带锯、砂轮锯或圆弧形刀片的专用钢筋切断切平。

2、镦粗头不应有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裂纹。

3、钢筋丝头长度应满足产品设计要求,极限偏差应为0~2.0p。

4、钢筋丝头宜满足6f级精度要求,应采用专用直螺纹量规检验,通过应能顺利旋入并达到要求的拧入长度,止规旋入不得超过3p。各规格的自检数量不应少于10%,检验合格率不应小于95%。

6.2.6 接头安装技术要求

1、 接头安装前应回收丝头上的塑料保护帽和套筒端部的塑料保护塞,严禁将保护帽和保护塞随意扔弃在模板内,并检查钢筋规格是否和连接套筒一致,检查螺纹丝扣是否完好无损 、清洁。如发现杂物和铁锈要用铁刷清理干净。

2、 安装接头时可用管钳扳手拧紧,钢丝丝头应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安装后的单侧外露螺纹不宜超过2p;对无法对顶的其它直螺纹接头,应附加锁紧螺母、顶紧凸台等措施紧固。

3、 接头安装后应用扭矩扳手校核拧紧扭矩,最小拧紧扭矩应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

6.2.7 接头安装后检验

1、 同钢筋生产厂、同强度等级、同规格、同类型和同型式接头应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个也应作为一个验收批。

2、 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应抽取其中10%的接头进行拧紧扭矩校核,拧紧扭矩值不合格数超过被校核接头数的5%时,应重新拧紧全部接头,直到合格为止。

3、 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应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做极限抗拉强度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等级进行评定。当3个接头试件的极限抗拉强度均符合规范规定的相应等级的强度要求时,该检验批评定为合格。当仅有1个试件的极限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仍有1个试件的极限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该验收批应评为不合格。

6.3 绑扎搭接

6.3.1 绑扎搭接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连接方法,其施工要点是确定搭接长度。对于高强钢筋来说,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执行。

6.3.2 考虑到大直径高强钢筋的搭接长度过长,钢筋粘接锚固效果不理想,不经济也不便施工,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的拉杆)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直径在14mm及以上的钢筋不建议采用绑扎搭接方式进行连接。

7 安装绑扎

7.1 安装技术要求

7.1.1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7.1.2 高强钢筋的排布规则同普通一致,满足国家现行规范及设计要求。

7.1.3 钢筋安装过程中严禁任意弯折。

7.1.4 钢筋安装应采用定位件固定钢筋的位置,并宜采用专用定位件。定位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定位件的数量、间距和固定方式,应能保证钢筋的位置偏差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框架梁、框架柱混凝土保护层内,不宜采用金属定位件。

7.2 绑扎技术要求

除梁顶、梁底的钢筋网外,墙、柱、梁钢筋骨架中各竖向面钢筋网交叉点应全数绑扎,板上部钢筋网的交叉点应全数绑扎,板底部钢筋网的边缘部分需全部扎牢,中间部分可间隔交错绑扎。

8结束语

高强钢筋在施工现场推广运用在整个高强钢筋推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普及推广高强钢筋在施工现场的运用能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有利于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DB13(J)/T207-2016,CRB600H高强钢筋应用技术规程[S]。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