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课堂环境,营造浓郁氛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创设课堂环境,营造浓郁氛围

景亚红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铁丰小学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怎样创设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焕发出课堂活力。

关键词:课堂环境,亲和力,激趣,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兴趣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试想一堂让学生索然寡味的课堂,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呢?为此,我们上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每次上新课的时候,我都会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我首先播放音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声音。同学们听到自己熟悉的声音,一下子兴趣就调动起来了,然后适时引导学生倾听自然界的风声和水声,从心灵深处感受这种声音的魅力,最后要求学生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二、教师要善于渲染自己的气场,以亲和力感染学生

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些老教师总是说“给学生一个好心思,不给学生一个好脸色”。也许他们认为,和学生走的太近,学生就会失去谦恭之情,上课时就会不认真听讲,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因此他们经常上课时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严的形象,希望学生在自己威严的压迫下去认真听讲,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的威严形象正好扼杀了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只是读死书,死读书,根本不会有所创新,即使有了问题也不敢提问,更谈不上交流了。其实,在教学中不但对学生要有好心思,还要有好脸色。充满微笑地去授课,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在这种温馨和谐的氛围下,学生自然愿意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交流。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亲和力很强的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这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从而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三、以有声和无声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师富有文采,生动形象的语言,就象丰富矿场中闪烁的颗颗耀眼珍珠,光彩夺目,让人流连忘返。如果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词句华美,情真意切,就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海滨小城》的导语:“蓝色大海,蓝色的天空,银白色的军舰,白色或灰色的海鸥,海滩上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金黄色的海螺,从海天相接处归来的船队。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啊!”学生听到这里,怎能不心驰神往、激情飞扬?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同时还应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使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引发学生的感性共鸣。

四、让学生内心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愉悦中逐步养成学习的习惯。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多鼓励、表扬学生,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多夸奖孩子们“好极了,你真棒!”“你写的字真漂亮,老师很欣赏你。”“你的见解真独道,真是我们班的智慧星。”“你的作业由灰姑娘变成了漂亮的公主、你的不懈努力换来了老师和家长的笑脸。”“你永远都是我们心中的骄傲。”“活泼的你挺可爱。”等等。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不断进步。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五、激活思维元素,以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童话故事是学生们的最爱,但童话的意义要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在未经阅读前,它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藏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空白”,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引导学生多元的、多维的、多角度地诵读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被激活了的思维元素,使学生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了个性鲜明的理解,逐步深入,进而尝到成功的快感,内化为自觉地行为。例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老屋后来又遇到谁了?他们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老屋最后倒下了吗?《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从这些问题中,层层剥笋地让学生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场所,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六、利用多媒体课件建立动态的教学效果

小学低年级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生活体验不多,积累的知识有限,对一些课文内容的理解存在局限性。在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像和音响,为学生提供动态的教学效果,组织学生看和听,建立一个立体式的课文情境,让学生可以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理解课文内容,开阔视野,丰富感性经验,积累生活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流动的画》一课时,学生对“山腰飘着白纱”一句理解不了,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出山间云雾缭绕的动态图,学生一目了然,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能加进去自己的一些想法,学生的思维也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学习古诗时,如果只是一味的生搬硬套,课堂的学习氛围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时间长了学生反倒会对背诵有所抵触心理。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截然不同,如教学古诗《山行》时,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播放几幅深秋季节的山林美景,询问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到了什么,再借用图片来讲解诗句诗意,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更好地领悟诗词意境。课后背诵古诗时学生结合诗词大意和图片,背起来也会比以往轻松许多。 七、分角色表演,领悟课文内涵

小学生喜欢模仿,只要看到他认为有趣的现象都想亲自试试,尤其是对小动物特别喜欢,总是想着法儿模仿它们的动作、神态。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小马过河》时,让学生分别戴上头饰扮演课文中的小马,小松鼠、老牛、老马,学生的表演虽然不能说是模仿的惟妙惟肖,倒也可以说是活灵活现。不论是语言、动作、还是神态都非常认真,非常投入。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活动中,学生不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会越来越深透,还对课文中的小动物的特点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从这项活动中明白了生活中的道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更要亲自去体验。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也得到了锻炼。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参考文献:

[1]方东月.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J].文理导航旬刊,2014(11):74.

[2]王玲.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J].教育艺术,201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