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方能妙笔生花——浅谈如何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3
/ 2

读写结合,方能妙笔生花——浅谈如何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

吴美芳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实验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市 545400

摘要:读与写有效结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活用教材巧练笔。第二,让读写成为师生的精神生活。第三,自写自评乐评改。第四,读写深处有生活。只有智慧地把读与写巧妙结合,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作文的天堂,方能妙笔生花!

关键字:读写 有效 结合

作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项艰巨浩繁的工程。多少语文老师为之“白头搔更短”,多少天真学童“为伊消得人憔悴”。对此,古人的妙法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在竞争如此激烈,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再也没有古人“一篇文章定终生”的福气。他们有那么多的功课要学,那么多的能力要锻炼,如何有时间和精力来“破万卷”呢?“万卷”难破,他们很多人下笔便没有了“神”,笔下不仅不能生花,甚至连草也长不起来了。当今的作文教学,如何能让学生笔下生花呢?

2011年版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读写有机有效结合,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读写有情,读写有趣,读写有法,读写有悟,读写有用,读写有恒,读写有乐。可见,让读与写有效结合,让学生在读中学会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一条捷径。读写结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活用教材巧练笔

2011年版新课标提出了“加强平时练笔指导”的教学建议。在阅读教学中巧练笔、勤练笔,可谓低耗高能。这样的练笔,不要求长篇大论,只讲究短小真切;不奢望立竿见影,至追求循序渐进。

  1. 走进教材,创设习作训练情境

既依据教材又超越教材,巧组内容,巧抓时机,抓住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创设情境,进行练笔,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从而降低习作的难度,培养习作的兴趣。

例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教学中通过品读诗歌,领略夏日的景美,体会童年的快乐。在联想移情、牵移运用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在这可以尽情玩耍的夏天,孩子们,除了诗中这些事物,你们还能变成什么可以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玩耍呢?夏天小姐姐还在这里,快把我们的愿望告诉她吧。

(出示以夏天小姐姐为背景的句式)

夏天来了,

夏天是位小姐姐。

她热情地问我:

想变点儿什么?

我想变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变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这样的练习,学生写得轻松,写得快乐,写得有效。

二)把握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点

阅读教学中的练笔只有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才能深入应有的层次,站到应有的高度,恰到好处地找到读与写的结合点。

例如,苏教版第四册《问银河》一课,学完课文后,我安排学生仿写。他们的习作充满想象力:

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乌龟和水蛇吗?有长着两个钳子的螃蟹吗?

银河呀,在你宽阔的河道里,有南来北往的轮船和帅气的摩托挺吗?它们也需要航标灯引路吗?

银河呀,在你宽广的河面上,有雄伟的长安大桥吗?桥上的行人车辆多吗?

银河呀,在你的河道旁有高大的大树吗?上面有在天空自由飞翔的小鸟吗?

银河呀,我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总有一天,我要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到你那儿去做客呢!(潘浩松)

  1. 超越教材,变换写的形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比如,不少老师在上苏教版第五册《航天飞机》一课,都有这样的设计:为航天飞机做一个自我介绍,用第一人称介绍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再比如,改变文体写,将一些富有儿童情趣的古诗改成故事,将说明文改用拟人手法写成童话,等等。

第二,让读写成为师生的精神生活

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对重点推荐的读物,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阅读半个小时,做好每日积累,摘抄读书笔记。另外,还可以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或方法写一小段话。就在这细水长流的读与写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悄无声息地提升着。

第三,自写自评乐评改

课标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长期以来,评改习作似乎是老师的专利,而且评的目的多数只是为学生的习作贴上等级的标签;改的目的也大多是为了在学生的习作中揪出错字病句和不足,至于错字病句学生自己是否能改正,不足学生自己是否能弥补,落实也不大到位。正是因为老师的“勤勉”,剥夺了学生做自己和伙伴习作第一读者的权利和乐趣。因此,习作后,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找到经常,修改不足;然后学生互相朗读习作,讨论修改,最后才是老师收上来阅读、评改,提出建议;最后,学生按照老师的建议再次修改,老师再度评价。这样,原本令人生畏的习作,因为有了“读”的有效参与而变得妙趣横生。

第四,读写深处有生活

不管是读还是写,都只有走进生活的乐园,才有鲜活的生命力。在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个重要的任务便是引领学生心怀火热的激情投入生活,用智慧的眼睛观察生活,用生活的感受体验文学。其次才是用丰富的语言表现生活。比如,指导学生描写家乡美景时,先唤醒他的生活,唤醒他对家乡美景的回忆,然后唤醒阅读积累,想想可用哪些词语去写家乡,并成功地将这些词语用到习作中。这样,以生活为媒介,阅读中“厚积”,才能在写作中得以“薄发”。

读写的有效结合,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只有智慧地把读与写巧妙结合,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作文的天堂,方能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解读》——肖川

《有趣,更要有效——语文不妨这样教》——田祥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