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对班级文明礼仪氛围的影响及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国学教育对班级文明礼仪氛围的影响及作用

梁妍

青海省 西宁市海湖中学 810000

摘要:定期开展国学经典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学习的国学经典进行话剧、朗诵、演讲等活动编排,促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认识。另外,学校应该积极支持和鼓励国学经典教学活动的开展,举办国学经典朗诵活动,

关键词:国学教育、班级文明礼仪氛围

在学生改正自身行为,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使学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提出对方的不良行为,共同监督,密切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班级文明礼仪氛围的形成。

一、在学习研究中实行国学教育

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国学经典《论语》的学习,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约束自己,通过《论语》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学习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知道在人际交往中礼让、守礼、明礼,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交往行为,相互尊重,文明交往,礼仪待人,培养良好的行为素养。(1)读国学经典。读书的过程能够让学生进行自我观察,每周至少在早读时间进行两次诵读的活动,创新诵读形式,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为后续的感悟国学经典奠定基础。(2)背国学经典。背诵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印象,在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加深对国学经典的体会。(3)解国学经典。诵读和背诵能够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印象,而通过对国学经典进行释义,让学生翻译国学经典,在翻译的过程中体会国学经典的意思。教师对学生释义出错的地方进行纠正,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共同感悟国学经典的深刻含义,找到国学经典中对于文明礼仪的要求。(4)用国学经典。学生在整个国学经典学习的过程中会对某一个知识产生深刻感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文明意识,为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在主题活动中践行国学教育

(1)《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在完成《论语》的教育教学后,引导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论语》中学习的名言警句约束改正不良行为,将适合自己的名言警句写下来,放在自己书桌显眼的地方,时刻约束自身行为,起到有效的监督效果。

(2)《论语》的活动方案

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礼仪行为,学生在整体学习完《论语》后,根据学习到的文明礼仪知识,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将文明礼仪知识落实于行为上,制定合理的方案,提高国学经典对于学生的影响,这样一来,能够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

(3)从《论语》中感受互助精神

在学生改正自身行为,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使学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提出对方的不良行为,共同监督,密切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班级文明礼仪氛围的形成。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能够有效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文明交往方式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4)从《论语》中学会感恩

现如今,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家长最大程度上满足孩子的需求,对孩子溺爱,这样一来,导致学生理所应当享受父母的爱,不懂得感恩父母、体谅父母。在进行《论语》的教学后,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感恩和回报父母,在相关节日,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亲友、师长写一封信,奉上自己的祝福,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培养感恩的良好品质。例如,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让学生为父母做一件事,泡一杯茶、洗一次碗等,让学生学会通过自身行为感恩和回报父母,积极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情感。另外,学生在与同学的人际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和矛盾,不要只是一味指责朋友,应该想想朋友的好处,在平时多自己的帮助,感恩朋友,感恩朋友对自己的帮助。这样一来,使班级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

三、在实践活动中完善国学教育

(1)写心得体会

在班级中举办国学经典交流活动,让学生在空闲时间积极阅读国学经典,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定期举办交流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之间相关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国学经典中文明礼仪知识。

(2)开班会

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展现和表达自己的机会,举办相关主题班会,学生可以到讲台上表达自己对文明礼仪的理解,向同学讲述自己通过国学经典学到的文明礼仪,有效进行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教育。

(3)赛“学”会

教师应该积极创新学生国学经典的表现形式,定期开展国学经典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学习的国学经典进行话剧、朗诵、演讲等活动编排,促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认识。另外,学校应该积极支持和鼓励国学经典教学活动的开展,举办国学经典朗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所有班级精心准备,增添音乐、舞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国学经典带来的精神感受,体会国学经典的魅力,有效营造班级文明礼仪氛围。

(4)“星”光闪耀

在竞争中学习国学经典,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小组,每组6至8人,组长积极监督学生的行为习惯,使小组内每个成员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教师通过小组的综合情况进行评比,最后分数最高的小组为文明小组,再由小组内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推选出一个文明礼仪之星,在评比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公平公正,通过匿名评价表的形式做出公平的评价。

结语

国学教育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和文明礼仪行为的培养具有一定积极促进作用,能够有效营造班级文明礼仪氛围,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良性发展,本文通过三种国学教育开展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学习文明礼仪知识,改正自身不良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出版社.

[2]谭萍.抓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中国城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