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影像 DR检查的辐射危害严重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5
/ 2

放射科影像 DR检查的辐射危害严重吗

王在勇

绵阳开元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是近年来影像学发展的要求以及必然趋势,DR是指将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及X射线放射技术相结合,以此组成一种先进的X线摄影技术,其是利用平板探测器接收X光。DR检查在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诊断以及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在接触X射线工作中,若防护措施不当,X线对机体照射剂量超过一定程度,对人体会产生严重影响。电离辐射能够引起放射病,其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会累及体内各个系统、器官。因此本文就放射科影像DR检查的辐射危害性进行分析。

1 DR概述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改进、完善,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X线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随着计算机以及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X线摄影技术逐渐被全面数字化取代[1]。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是临床应用最广的一种。其主要组成部位有X线球管、高压发生器、平板探测器等。早期DR是利用增感屏加光学镜头耦合的数字化耦合器(CCD)以此获得数字化X线图像。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近年来DR主要选用平板探测口(FPD)用来描述X线产生的图像信号,并将其直接读出,其是利用平板探测器接收X光[2]。电离辐射能够引起放射病,其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及直接读出。其成像原理为:首先将X线信号向可见光转变,经过光电2级管形成的藻膜层(TFT)实施凝聚,并使用专门的读出电路将图像信息直接读出,并将其送至计算系统采取处理措施。

2 DR检查优点

相较于传统X线,DR完成了模拟X线转变为数字X线图像,DR有以下几点优点:①DR最突出的优点为,相较于传统X线,DR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图像清晰,临床医师能够依据相应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进而获取理想的诊断结果,提升疾病检出率[3]。②DR是在透视情况下,能够实时显现出数字图像,临床医生再依据患者疾病临床症状实施数字摄影,随后经过一系列影像后处理,如扩大、边缘增强、图像平滑等功能,能够获取丰富、可靠的临床诊断信息,特别是对无症状早期病灶的发现能够提供良好的诊断条件[4]。③数对比传统胶片成像所需的X射线剂量,数字化X线形成的数字化图像剂量使用较少,故其能够使用较少的X射线剂量等到清晰度较高的图像信息,同时降低了X射线辐射对患者的危害。④DR能够取消原有放射科管理方式,可省去片库房时间,进而节省工作时间,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选用计算机无片化档案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减少资金与场地的使用。除此之外,DR图像能够使医院进行远程专家会诊以及网上沟通,避免了以往X线图像无法进入PACS系统的情况。同时DR还能够同时显示多幅图像,将各个图像进行对比,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病情的判断,进而做出准确的诊断。经过图像的回放功能,能够帮助患者回忆整个透视检查过程。

3 DR检查的辐射危害

DR是临床中重要的检查项目,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程度日益广泛。但DR具有一定辐射,长期使用对人体会造成一定危害,因此应获得医务人员高度重视[5]。由于X线对机体的生物作用,若照射过量,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若长期反复多次进行DR检查,会对患者造成不可恢复慢性放射性疾病。其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常会累及全身器官、系统,其中以造血器官、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改变最为显著,主要临床表现为造血障碍、皮肤损伤、生育能力受损以及白细胞减少等[6]。若孕妇多次进行DR检查,可能会引发致癌,甚至造成胎儿畸形与死亡。单个或少量细胞遭受辐射损伤(主要为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可发生随机性效应),而针对生殖细胞损伤,则会对受照个体后代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引发遗传效应,此时辐射可以穿透细胞,进而对细胞内部结构进行破坏,破坏DNA对遗传分子产生难以修复的破坏[7]。针对小儿而言,其对射线的敏感性远高于成人,小儿接受DR检查年龄越小,其发生癌症以及肿瘤的危险性越大,且年龄越小其敏感性越强(胚胎组织对X线更为敏感),会损伤部分极机体细胞,这些受损细胞若无法自我修复,会残留于体内,在免疫低下的情况下,会持续繁殖,形成一癌症病灶。因此进行DR检查次数越多,其癌症发生几率也会随之上升。

4小结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改变,DR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能够为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DR具有较强功能性、图像清晰、组织均衡、投照成功率高等优点,但反复、多次使用DR检查,对患者会产生一定影响,造成不可恢复慢性放射性疾病,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且危害是长期、严重的。因此临床应充分重视辐射的危害性。故进行DR检查时应遵循检查正当性、反复的最优化、个人接受射线的限制值原则。以此使DR检查辐射危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凌彩虹.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在诊断职业性尘肺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5):215-218.

[2]徐辉,岳保荣,尉可道, 等.我国X射线摄影程序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调查结果与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9,39(1):68-72.

[3]庞伟明,招仕富,曾玉儒, 等.低剂量、常规剂量CT与DR评价整脊推拿治疗颈椎病椎间孔棘突变化及疗效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0):62-64.

[4]吴芳,谢波荣,张强, 等.2016年西藏日喀则市医疗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9,28(3):276-277,285.

[5]向东生,王爽,靖开渝, 等.胸部移动床旁CR与DR摄影技术应用的探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12(6):760-761.

[6]朱国祯,李植纯,葛良全, 等.湖南省数字X射线摄影设备(DR)主要检查类型所致受检者剂量水平调查[J].辐射防护,2019,39(5):429-433.

[7]郭垚,陈凤娇,谭展, 等.佛山市医疗机构DR系统质量控制和放射防护检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9,35(17):2313-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