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2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马树霞

彭阳县第三中学 ,宁夏 固原 756500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要贯穿“立德树人”理念。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德育素材的合理化运用,德育话题的探讨性思考,道德意识的深刻性塑造,促进学生的成长,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德育渗透 策略


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想实现“立德树人”,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课程教学之中。普通高中学生多处于青春期,这是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因此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要想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笔者

认为,语文教师就既要具有坚定立场和坚强意志,又要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笔者有如下三点建议。


1德育素材的合理化运用

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引用各种素材。就具体操作而言,这些素材可以在课前用于导入,可以在课中用于拓展,也可以在课后用于作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并在课堂上引入有关德育的素材。这方面,笔者建议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有关演讲的素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笔者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常借用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的视频资料。为强化德育渗透效果,在每次观看之前,笔者都先把演讲稿发给学生,让学生研读揣摩,然后再看视频。如学生观看了数学达人游斯彬自我剖析的演说视频后,明白了做人“唯有一以贯之,才能行而致远”的道理;观看了历史老师王磊坚信语言是改变历史的胜负手的演说视频后,激发了为时代发声的兴趣;观看了复旦大学教师熊浩介绍自己的故乡云南的演说视频后,深刻理解了爱国爱乡的道理;等等。

其中,王磊的一段演讲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人们总喜欢用蜡烛来比喻老师,好,我就来当一个蜡烛,良知就是我的烛台,知识就是我的灯芯,思想就是我的火焰,语言就是我的光芒。即便一灯如豆,我也要驱一世之暗,假使得登高台,我就要放万丈之光。因为我相信:闻有道、字有神、语有力、言有灵,每一个人都可以用平凡的声音发出不凡的力量。上了这个台,我是演说家,出了这个门,人人皆可为演说家。”学生看完这段演讲后,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此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积累的德育素材。比如上课之前,笔者常安排一到两位学生进行不超过三分钟的演讲。首先让学生自己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选取适当的内容作为演讲主题。然后让学生撰写演讲稿。笔者会在演讲之前帮学生修改演讲稿,引导学生对一些德育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

2德育话题的探讨性思考

教师除了可以将一些生活中的与德育有关的素材引入课堂之外,还可以将一些现如今被热议的与德育有关的话题引入课堂,再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与探讨。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这样便能在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使他们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完《向青春举杯》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青春”的内涵,更好地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便设计了一场关于“偶像崇拜”的辩论。正方持“偶像崇拜利大于弊”的观点,反方持“偶像崇拜弊大于利”的观点。然后笔者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完成辩论的组织、人员的选择等工作。学生通过自主报名和推荐等形式,自主推选出主持人一名,正方反方辩手各四人。剩余学生作为拥有投票权的能够决定双方胜负的观众。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本次辩论中来。

经过激烈的辩论,最后反方以24比17的比分获得了本次辩论的胜利。这场辩论让学生对偶像崇拜有了自己的思考。下面摘录两段他们的精彩发言:正方(偶像崇拜利大于弊):我们知道,理想总是美好的,但追求理想的过程往往是枯燥乏味,甚至是残酷无奈的,如果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有偶像陪伴,不是会更轻松愉快吗?反方(偶像崇拜弊大于利):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电子屏幕上,不同的人上演着或精彩绝伦或庸俗不堪的戏,你方唱罢我登场,热热闹闹。偶像要么是因为个人实力高超,要么是因为长相出众,而受到人们极大的关

注。喜欢并关注某一偶像的人即为这一偶像的粉丝。粉丝对偶像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其在屏幕上的表现,粉丝根本无法了解偶像真实的样子,这样的偶像崇拜怎么可能靠得住?这场辩论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辩论学生的精彩表现得到了旁听学生的高度认同。旁听学生还通过投票选出了他们心中的“最佳辩手”。

3道德意识的深刻性塑造

前不久发生的香港修例风波,让我们警醒,更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融入自己的思想认知中,将其内化为自己价值观的核心部分。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建设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基于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来解释或推断课本中一些人物的言行,以此让学生逐渐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并明确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可为,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比如,欧阳修《丰乐亭记》的主旨通过“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体现出来。作者指出,社会安定无事是百姓生活安定的重要保障。笔者以此联系现实生活,告诉学生:“我们有幸处于一个太平盛世,要想今天的太平生活得以延续下去,就必须维护和平稳定的大局,而要维护和平稳定的大局,就必须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没有安定祥和的社会局面,那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一个几百年前的封建士大夫尚且能意识到这一点,你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与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


结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以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让学生获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需要高中语文教师积极变革教育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德育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使学生在有效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健康又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清斌.高中语文德育内涵及德育渗透途径研究[J].吉林教育,2019(30).

  2. 周富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广西教育,20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