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2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研 究

陈文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大高职院校扩大招生,高职毕业生数量也随之逐年增加,这种供大于求的态势使得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出现就业难的现象。

本文在总结梳理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相关理论基础上,着重从政府部门、高职院校和企业三个主体要素出发,总结其基本现状,并深入剖析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就业指导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对策;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职院校扩大招生,高职毕业生数量也随之逐年增加,这种供大于求的态势使得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出现就业难的现象。这一问题也引起了高职院校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而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成为当务之急。然而,从近些年的实践情况来看,各高职院校虽然已经意识到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高等职业教育侧重实践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但从整体来看,就业指导工作在地方高职院校中仍然不够完善。因此,通过目前社会人才市场需求,根据就业形势进行全面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努力让地方高职院校办学与培养模式同步发展,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就业市场提高况争力,以此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有效解决了地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2政府方面

2.1完善就业制度保障体系

基于政策层面分析,如今政府颁布实施的就业政策主要就是围绕大学生群体展开的,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针对性不强。告知学生在具体进行就业的过程中,择业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且在公众的思想观念中,择业俨然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专属名词,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显然被剥离在外。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喜欢从事一线岗位的相关工作,而更加喜欢行政管理等“办公室”岗位。调查显示,企业在人员聘用方面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营销岗位、技术岗位、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分别占比57.46%、45.52%、41.04%和 26.12%,其中,管理人员的占比是最低的,由于在管理岗位上出现供大于求,而有些岗位则供不应求,这样就出现了“有业不就”的现象,企业对人才的招聘也更为困难。所以,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高职学生的就业定位,让高级技术人才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使用人单位可以让高职学生直接上岗工作,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高职学生就业;同时,政府应该通过舆论等多种手段改变人们原有的看法,使之不再过于倾向管理岗位,在对待销售岗位、技术岗位等方面能够与管理岗位平而视之。

2.2 努力健全高职毕业生劳动力市场机制

要不断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各个行业都已经相继融入市场化,这也导致了人才的流动必然会更趋频繁,而这在公众看来也已司空见惯,无论是企业和单位,还是毕业生,所采取的是双向选择的机制。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必须要对劳动力市场加以健全和完善,并且其中政府行为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人才交流平台,从而使资源配置能够更为合理,与此同时,必须在招生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等方面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让高职毕业生得到社会真正的重视。

3高职院校方面

3.1 以企业需求为中心,构建网络体系

社会各界力量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由此构建成相应的网络系统。通过网络系统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发挥着重要的政府职能作用,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相关职业机构就业指导进行有效地调节,但是,政府、企业以及人才服务机构的作用,都是依托于高职院校才能够发挥出来,因而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需要将各方力量进行整合并围绕高职院校展开,从而使毕业生能够在人才市场中拥有更高的竞争力,找到与之匹配的就业岗位。

教育部发文指出必须要重视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其中明确指出要围绕市场对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展开全面的调研,高职院校要在专业设置方面更加灵活,使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更强,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在整个高职学生就业网络中,必须要对企业的作用给予高度的重视,使企业的作用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对就业意识不足、职业生涯规划缺失等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3.2 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突出自身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大家都知道,目前高职院校还没有真正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没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在公众视野范围内,多数高职院校被视为高等教育“次级产品”,全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偏见仍然较为严重。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些人对高职院校办学形式、办学性质等都没有认识,多数都只是揣测而形成的言论。对此,为了能够使高职院校的地位和声誉能够提升,这些院校必须要加强。

自身个性化建设,将办学特色更加全面的彰显出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希望通过从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方面,希望能够有所突破。

4企业方面

4.1 转变传统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一种主流的合作教育模式,多数都是以学校为主体展开,也有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项目交由准毕业生具体实施和操作等。一些企业指出,校企合作是企业对高职院校进行赞助所形成的一种反哺表现,其能够对校企合作项目的质量产生影响,更会对二者在更深层次上开展合作产生影响。可见,企业需要基于自身的人才战略,积极调整观念,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共享,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这样也才更加有利于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共同发展。

4.2 扩大企业冠名办学

要想切实提高企业的积极性,通过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就必须让企业可

以真正的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所在,注重其中所形成的重大利益,从而基

于合作为前提实现二者的双赢。必须要使企业将校企合作上升到战略高度,以企

业需求为中心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方式上甚至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单

独设置二级学院等。在具体教育教学中,还能够向学生传递企业文化,使学生鞥

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者和职业者间有哪些方面的差距,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

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上,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起到决定作用。可以采用订单

式培养,是一个重要途径,让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型素质,

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而更加有针对的开展指导工作,使学生的就业率能够有所提升,从整体上来说,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市场竞争力,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

然趋势。

5总结

本文在总结梳理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相关理论基础上,着重从政府部门、高职院校和企业三个主体要素出发,总结其基本现状,并深入剖析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就业指导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李英梅, 陈海立.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改革实践与探讨[J]. 继续教育研究, 2011, (12): 88-89.

  2. 谭艳芳.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分年级就业指导工作体系[J]. 中国成人教育, 2013, (24): 94-96.

  3. 阮飞. 深化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研究[J].教育探索, 2015, (6): 52-54.

  4. 刘晓博. 高职就业指导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 教育探索, 2014, (5): 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