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应用个体化舒适护理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应用个体化舒适护理的价值分析

张梦瑶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重症医学科,安徽 省 合肥 市 2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舒适护理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94例呼吸衰竭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个体化舒适护理,观察2组并发症,评价血气指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15%(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展开个体化舒适护理干预,可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血气指标,利于症状消除、呼吸功能改善,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个体化舒适护理;并发症;血气指标

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等均为呼吸衰竭常见病因,临床注重对因对症治疗,机械通气治疗属于可靠措施;但患者多伴有肺功能低下及肺部感染,而且机械通气治疗会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易引发或加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为促使患者病情改善,保证治疗安全,需重视加强护理干预,而常规护理过于注重症状缓解及疾病监测,忽视患者的心理需求,护理操作缺乏一定舒适度,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而个体化舒适护理不仅体现舒适护理特征,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展开针对性、个体化护理,提高依从性,减轻身心不适,利于病情康复。本次研究对个体化舒适护理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选择的94例呼吸衰竭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2组各47例。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且意识清楚。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28岁~78岁,平均年龄(44.95±4.62)岁,Ⅰ型呼吸衰竭18例,Ⅱ型呼吸衰竭29例;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28岁~76岁,平均年龄(44.88±4.46)岁,Ⅰ型呼吸衰竭20例,Ⅱ型呼吸衰竭27例。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开展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导管管理、呼吸机护理及健康宣教等。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个体化舒适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舒适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心理特征,通过沟通交流分析患者心理需求,结合舒适护理理念及个体化护理理念做好心理疏导,注重对患者的鼓励,安抚其负性情绪,尤其依据患者教育程度及理解能力开展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正确认知,认识到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作用,以及配合医护工作预防并发症的价值。②气管舒适护理,将牙垫放置患者口腔中,管道与牙垫缠绕固定,再利用压力固定带“Y”形固定管道,定时用清水清洁固定部位、更换消毒固定带及牙垫,且需注意避免牙垫磨损口腔;吸痰前后给予纯氧通气,预防缺氧及窒息发生,吸痰时需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及动作是否异常,指导患者配合吐气;评估患者是否出现吸入性肺炎、面罩压迫部位皮肤损伤等,加强气道管理,预防并发症发生。③生理舒适护理,协助患者取软枕辅助侧卧位,定时协助翻身,调整呼吸机管道长度及角度;口腔清洁需先将气管插管的气囊放松,选择适宜漱口液进行口腔清洁;鼓励患者多饮水,给予雾化吸痰治疗,注意皮肤清洁,尤其注意呼吸机上易滋生细菌,定期消毒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窒息、肺部感染、口咽部干燥、低血压等。测定护理前后患者血气指标,包括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15%(P<0.05)。见表1。

表1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例数 窒息 肺部感染 口咽部干燥 低血压 发生率

观察组 47 1(2.13) 1(2.13) 0(0.00) 0(0.00) 2(4.26)

对照组 47 3(6.38) 3(6.33) 2(4.26) 1(2.19) 9(19.15)

2.2 2组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血气指标比较(x±s,mm Hg)

组别 例数 PaO2治疗前 PaO2治疗后 PaCO2治疗前 PaCO2治疗后

观察组 47 45.68±7.05 89.08±9.49 58.72±6.35 40.05±6.32

对照组 47 45.19±7.22 79.69±9.16 58.62±6.48 47.16±6.75

3 讨论

呼吸衰竭主要是指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属于常见危重呼吸疾病。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最重要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及酸碱失衡,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呼吸衰竭易导致患者产生濒死感,对其心理冲击严重,易出现恐慌、绝望心理,甚至不配合治疗。机械通气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为确保各项治疗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取得患者高度配合;开展个体化舒适护理干预,促使患者生理、心理均处于最佳舒适状态十分必要,通过个体化心理舒适护理,使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可有效避免呼吸性碱中毒度及低血压,从而加快病情康复;定时翻身叩背可促进痰液顺利排出,雾化吸痰可稀释痰液,避免形成痰核,堵塞气管导致窒息,同时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妥善固定好气管导管,维持良好的机械通气,可避免窒息发生;及时用清水清洁导管固定部位,更换消毒固定带及牙垫,呼吸机及导管的消毒,做好口腔清洁卫生均可减少或避免滋生细菌,以免引起细菌感染且向下蔓延波及支气管肺组织,导致肺部感染;口腔的清洁卫生和选择合适漱口液漱口可避免口咽部干燥。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并发症统计中观察组发生率4.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15%(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开展个体化舒适护理干预对预防并发症有良好效果,并能改善血气指标,加快病情康复。

综上所述,个体化舒适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病情控制有积极作用,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血气指标,促使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晓云.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患者的作用[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3):227-229.

[2]蔺海芳.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6):310-311.

[3]姚瑞芳,吴丽,吴珍,等.无创机械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7):104-106.

[4]陈艾霞.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0):262-263.

[5]谢利霞,万莉莉,胡小萍.系统呼吸护理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12):976-977.

[6]房玲.舒适护理在急诊监护室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