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艺术教育发展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如何利用艺术教育发展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邓基玉

莲峰幼儿园 642150


摘要:借由艺术教育,能够有效的发展幼儿的艺术创造力,提升幼儿的审美价值,也能够使幼儿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让幼儿对于美和艺术都有更深的感知。只是当前有很多幼儿园都忽略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忽略了艺术教育能够给幼儿带来的价值,因此本文也主要围绕利用艺术教育发展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艺术教育;幼儿;艺术创造力

1 发挥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

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因为艺术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对幼儿的兴趣的培养,而且重视对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拥有更多的自由,无论是思想又或是行为,教师也会不断的鼓励幼儿去欣赏艺术作品,欣赏美,并且大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过目前幼儿园对幼儿的创造力培养的方面做的还不够到位,在艺术教育中只是一味的强调艺术形式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并且也没能够给予幼儿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的空间,无论是教育目标又或是教育观念都非常功利,甚至还有一部分的幼儿教师对幼儿艺术教育的了解非常浅显,存在错误认识,不但无法为幼儿带来艺术教育方面的指导,甚至还会对幼儿造成误导,因此,改革这些问题对于当下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而言非常重要。

艺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能够在审美方面对幼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通过艺术教育,幼儿能够真正的接触美,并且懂得欣赏美,同时也能够在审美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愉悦的体验,而想要使幼儿发自内心的接纳艺术教育,就必须要注重对幼儿的内心的情感滋养,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认为艺术是能够带给人快乐的,那么幼儿就愿意热情地投入其中,并且发挥出自己的艺术创造力。而在引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时,教师可以利用导入故事的方式又或是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将艺术的美感呈现给幼儿,并且使幼儿沉浸于艺术所营造的氛围中,更好的体验和感受艺术。而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主体是教师和幼儿,教师在对幼儿开展艺术教育时也必须要注重与幼儿的双向的情感交流的建立,当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时,才能够更加有效的传递知识,也才能够更加有效的使幼儿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艺术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差异在于知识教育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教育水平有所要求,而艺术教育对教师的真实感情以及教育水平有所要求。只有教师也发自内心的热爱艺术,才能够感染到幼儿,让幼儿愿意欣赏艺术。而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构建情景,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且与情景产生共鸣。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各种情感体验也至关重要,因为情感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而幼儿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关注,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室就可以利用这一点使幼儿的创造力能够得到培养和激发,并且给予幼儿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幼儿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用自己的观点或是思想去禁锢幼儿,而是尊重幼儿的个性,并且也正视幼儿的差异,对幼儿的优点进行科学的引导,激发幼儿的潜力,帮助幼儿改正不良习惯,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

2 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发展艺术教育

想要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并且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师素养,同时也需要对艺术教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目前幼儿教师的素养质量参差不齐,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实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为了避免由于这些问题影响到艺术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艺术素养、艺术感染力和艺术评价能力。而所谓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其实也就是幼儿教师的理解能力和艺术感悟能力的提升,幼儿教师需要给幼儿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并且引导幼儿发现艺术的魅力,那么这也表明,幼儿教师需要能够理解幼儿的想法,理解幼儿教育的意义,并且能够找到有效的展示艺术魅力的方法,如果教师缺乏艺术感悟能力,教师就很难在艺术教育中找到切入点,使幼儿也受到艺术的感染,并继而发挥出自身的艺术创造力。

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所指的就是教师的艺术理论修养,教师需要对艺术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要有一定的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能够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艰深的艺术理论知识是无法打动幼儿的,教师必须将这些知识进行分解,并且摘取其中能够带给幼儿触动的部分,使幼儿能够对艺术感兴趣。而教师自身的艺术感染力所指的就是教师的艺术传递能力,因为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艺术与幼儿之间的桥梁,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应的艺术传递能力,那么幼儿可能就无法正确的理解艺术,也很难感受到艺术的美好。教师必须要能够引导幼儿发现艺术的魅力,并且感受到艺术作品的伟大。以此作为前提,幼儿才能够产生一定的创造欲望,所以教师也必须要积极地打破幼儿与艺术之间的隔阂,让幼儿能够从心底生出对艺术的渴望,并且参与到创造活动中,将自己对于艺术的渴望转化为创造。至于教师的艺术评价能力所指的就是教师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运用沟通和评价,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的能力。因为在幼儿阶段,幼儿的情绪非常不稳定,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评价引导幼儿持续地对艺术进行探索,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对幼儿多加肯定和鼓励,使幼儿能够在艺术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继而加强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如果仅仅只是强调对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仍然不足以达成培养的目的,的教师还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具备艺术创造力的教师才能够在创造力培养方面带给幼儿更多的帮助和指引。

结语:

总而言之,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幼儿的潜能,提升幼儿对于艺术的兴趣和了解,并且使幼儿积极的参与到艺术创造活动中,而这也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创造力,并成为艺术与幼儿之间的桥梁,使艺术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能够得到缩短。

参考文献:

[1]董玥.学会合作快乐成长——谈创设适宜的情境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J].启迪与智慧(下).2020(03)

[2]骆叶.浅谈如何在情境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0(21)

[3]鄞燕瑜.巧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以中班建构游戏“桥”为例[J].幼儿教育研究.2019(03)

[4]张鑫.如何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开发幼儿创造力[J].中华少年. 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