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机械知识》课教学质量的浅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3

提高《机械知识》课教学质量的浅见

王家光

大理技师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技工院校的机械类、机电类、电工类等专业开设的《机械知识》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特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适用性。课程涉及到机械制图、物理以及数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各章节的相对独立性较强。由于该学科具有以上特点,给教师在教学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实现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我担任该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如何提高技工院校《机械知识》课程教学质量的问题谈以下几点浅见。

关键词:质量 熟练 方法 重点 特色 更新

  1. 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熟练地掌握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所谓“熟练”,是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对教材不仅懂得,而且能运用自如,精通教材,融感情、知识、科学性为一体,达到“化”的境界,全面具备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教材内容有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全面掌握。还要熟练教材的编写体系,教材知识的编排、知识的深度、广度,各章节的要求与全课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国家标准、规则等的内涵与外延;教材中的实作内容,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等都要明确清楚。在此基础上拟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确定教学手段,选用教学方法等方能确保教学质量。

熟练,不是简单的读记,师生读记各章节内容也不难,但作为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对象、教学的目的,刻苦钻研教材,反复思考,将教材变“薄”,例如在《机械知识》教材中,要紧紧抓住“零件、原理、国标”这些重点,(即零件结构、机构工作原理、现行国家标准)然后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将教材的内容变“精”。例如:《机械知识》课所要解决的关键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基本知识、国家标准的识读与标注方法、元件结构、机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薄”与“精”,实现“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对提高教学质量就有了基础和条件。

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的目的是:1、能使科任教师在教学前对教材的整体内容,相关知识做到胸有成竹,形成明确的教学体系。2、任课教师对课本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能讲述自如,讲授深入浅出。3、能够按要求精心设计和编制教案以及实习内容与计划。4、能使教学做到前后贯通,有条不紊,因果照应。5、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使教学过程严谨合理,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实验实习的比例,再根据各章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科学地分配教学时数,选择教学方式。

《机械知识》课的教学,依据教材特点和培养目标,笔者认为:采取重点、难点和关键内容,适用性强的多讲。例如:多讲公差与配合、常用机械零件、元件、带传动原理、液压传动、轴承的选用原则及安装方法、定轴轮系等的结构与原理;一般内容和简单知识或高深理论不讲或少讲,例如:标准通用零件的结构、非重要零件的受力分析、不等长双曲柄机构的运动分析等。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分出主、次、重、难,调整教学内容和选用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解决难点和重点以及技能训练上。这种教学既适用于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又便于学生接受。

教师要认识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是教师施教的依据,如果远离教材,脱离学生实际情况,便成为无目的施教,也就实去了教学的意义。通过教师将教材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能、技能是一项十分艰苦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刻苦钻研,这是因为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如何,最能体现出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

然而,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有一个学习认识、实践、探索的过程,只要教师认识其重要性,认真钻研,反复实践,刻苦学习,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好的。

  1. 教师不断探索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钻研教材料的同时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用。所谓教学方法就是精心设计最好的

方式、方法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针对学生、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只要符合学生智力、能力的培养,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原则,教师应大胆的尝试。教学过程应该是指导学生去探索、创新,给学生一枝猎枪,而不是仅给一袋干粮。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学会使用工具,掌握技能操作方法以及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并能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去扩大自已的知识范围,开拓新的知识,促进才能和知识的良性循环。培养能独立获取新知识、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所以研究、探讨、选用符合技工院校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是上好课的根本,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

符合培养目标,适应技工院校特点,有技工院校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是技工院校课程教学成功的根本所在。就《机械知识》课的教学而言,笔者认为:多用“启发式”的教学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便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天拓,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有的内容如果用启发式与其它教学方式配合使用,能取得更加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受力分析一节,讲课时,可用剪刀机为例,对工作情况作简述、提问为什么其刀口能一开一合连续工作?然后观察教模,引出铰链四杆机构,用演示启发讲解,再用分析法在黑板上讲解,这样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方法很多。但是,若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采用最佳教学方式的同时,还必须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条件,这就是师生间协调和蔼的民主气气氛,这是搞好启发示教学的重要条件。技工院校教师应具有创造这种条件的能力,才有可能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师讲课要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因材施教

重点,指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机械知识》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大纲要求和实现教学

目标所必须掌握的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教学内容,例:机械类专业重点就是教材中公共部分,如公差与配合;常用部件结构及原理,如:铰链四杆机构,、轴承的安装及调试、维修技能等。难点是课程中抽象的或复杂的概念,相关理论知识和难度较高的操作技能、包括:基本偏差及其系列、渐开线齿轮的传动原理、液压控制阀等。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前,做到对重点、难点心中有数,有主攻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能力和技能。

所谓难点是与学生的知识程度有关,目前技工院校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抽象思维能力弱,但他们对实践教学,形象的演示教学特别感兴趣,接受快,这就是技工院校教学的特点。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讲“凸轮机构”时要根据学校条件,选用模型、挂图、投影、录象来辅助教学,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用各种辅助教学设备讲课时,对难点问题,学生提出更好,否则教师要引发问题,并用最隹方式解答。如讲“液压基本回路一节”,教师要先在模板上重复演示,再用录像或投影固定画面,重复动作,随动作讲解(有意设疑问),这样可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难点也就被突破了。

  1. 教师要突出技工院校特色,加强实践教学

技工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以熟练的

操作技能接受社会对自已的挑选。这就是技工院校“产品”的特色。

《机械知识》课是一门多种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能够正确应用国家标准、分析各种机构的动作原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操作技能。要掌握机构的动作原理、提高实作水平、就离不开实习教学。如何组织学生实习?实习什么?怎样实习与教学质量关系密切。笔者认为《机械知识》课的实习,要结合常用的机构、机械和机器进行,采用以下方法能取得好的效果。

  1. 不断强化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工作,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

  2. 实习指导教师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做到机具到位,放置合理,设有安全应急措

施,为实习顺利进行提供条件。将实习计划、实习指导书尽早发给实习指导教师,并作必要的讲解,使其有的放矢作充分的准备。临实习前,任课教师到车间(或场地)检查准备情况。

  1. 实习方式

a:以章节为单元的分散实习。如:公差与配合部分,依照图纸加工出凸块与凹槽进行

配合。

b:几项合并的综合实习。如:定轴轮系的组装。

C:重点内容实习。如:齿轮泵的结构及原理和调试。

d:课程实习。这种实习是对学生掌握技能水平和教学结果的检验。所以“规模”要大,时间要长,机型要有代表性。如:用机床变速箱、多缺发动机等。对原来分段实习过的各项内容进行综合性重复操作,从拆装调试、正式运转,一般故障的分析,排除,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操作水平。有条件的,使学生走出校门,与社会服务相合,这样一是有丰富的实习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二是能够全面锻炼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的能力;三是为社会服务,争得社会的好评,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强化技能训练,加强实作,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另外,要实行技能考核。考核成绩单独记录,作为决定学生综合成绩的依据,避免有些同学理论成绩好,而技能差,或技能好而理论差所形成的科目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弊端。

  1. 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实习总结,把学生的实习总结列为实习考核的一个方面,从而使

反映学生成绩的内容更加全面。

  1. 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

当今,科学技术正飞速发展,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社会的时代,知识更新加快,突出表

现在:知识总量迅速增加,新发明、发现的科技成果大量涌现并迅速应用于生产,同时人类已有的知识陈旧化在加速。机械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控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手段。教师要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技能熟练,要有真正的“一桶水”,这样才有能力给学生以拓胸启智的点拨,旁征博引的讲解。

综上所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达到培养目标,首先教师要尽心尽责刻苦钻研、不断探讨、创新;其次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三是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保证。以上是我多年教学实践的几点所得。敬请同行、专家赐教。

参考文献:

[1]机械原理:黄锡恺 郑文纬 主编 1981年修订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机械零件:许镇宇 邱宜怀 主编 1982年3月第七次印刷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