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用力,塑造健康阳光好青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30
/ 2

家校合作用力,塑造健康阳光好青年

李岸涛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第六小学 516100

摘要本文以家校合作为切入点,从心理健康内容、心理健康策略这两大方面入手,就如何实现家校合作用力,帮助小学生塑造健康心理,成长为健康阳光好青年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 家校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内容 教育策略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地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且指导着教师立足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用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总而言之,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学校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阵地。理论地说,心理的形成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是在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不同的斗争过程中形成的。而且,与环境互动,感受矛盾,重新建构认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和家庭起着重要作用,却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在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我们需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家校合作用力,塑造出健康阳光好青年,驱动学生健康发展。

一、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家校合作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以家庭和学校共同肩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主的。我们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立足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设定了如下家校合作教育内容:

(一)个性与人格辅导

学生是个性发展着的个体,个性的心理品质,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是课标明确提出的教育任务,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我们在实施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通过教师和家长日常对学生的观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借此帮助学生们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发展方案,尤其针对部分心理特点不明显的学生,制定塑造人格计划,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给予个性与人格辅导,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个性发展。

(二)学业问题辅导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是学生们的首要任务。大部分小学生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是受到了学业问题的影响。如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不良的学习情况,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等。基于此,在实施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我们立足学生们的学业问题,从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对他们给予辅导。比如,有的家长反馈自己的孩子每天晚上埋头学习到十一二点,但是,学习成绩提出上来。孩子也慢慢地变得焦躁,甚至因此晚上失眠,遭受了身心伤害。立足此情况,我们针对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精心地组织了以“我来教你学习”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由各学科教师和各学科的成绩优秀学生,介绍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鼓励各任课教师,立足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制定个性的学习计划,从而使这些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塑造健康心理,获取学习成功,获得满足感。

(三)考试与竞争压力与挫折指导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还是学生,最为关心的当属考试成绩。“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反映出了考试是家常便饭,且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考试中,不少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压力,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系列的不良的心理反应,如在考试的时候,某些学生因为过重的压力,往往是看着试卷,大脑一片空白,心脏股扑通乱跳,视线无法集中,考试成绩自然不理想。面对不理想的考试成绩,学生的心理压力愈大,甚至一些学生在如此不良心理的影响下,产生了身体上的伤害,如内分泌失调。针对该情况,我们在实施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首先从教师和家长自身入手,先将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首要目的,弱化考试成绩的地位,接着,从教师和家长两方面入手,在每次考试之前,对学生给予鼓励,指导他们放松心态。在考试之后,则针对学生的考试情况合作分析,分析考试成绩不佳的原因,减少斥责,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认知,塑造积极心态,乐观地面对考试。

除了以上提到的内容,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还确定了生活及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卫生保健等内容,以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基础,对学生全面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策略

在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后,要采用多样的策略将这些内容落实到实处,使学生在家校合作下,塑造健康心理,成长为健康阳光好青年。

(一)利用家长会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众所周知,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因为大部分家长关注、关心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学习情况等,所以他们总是会积极地参与家长会,且就学生的发展情况与教师进行交流。对此,我们在实施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鼓励广大班主任、教师以家长会为依托,在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表现的过程中,渗透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重点指出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家长就此深入交流。尤其鼓励家长回忆在家庭找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提供线索,与教师合作讨论,分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就此总结疏导学生心理的方法,从而通过家校合作,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塑造健康心理。

(二)借由家访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情况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教师组织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尤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更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情况为基础的。尽管在学校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每天与学生朝夕相处,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但是,心理变化是较为隐性的,通过上课观察,教师很难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就不同了,他们每天与学生密切相处,可以说,学生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家长的眼睛,家长是最了解学生的人。因此,为了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会采用家访形式,走进学生家庭中,对学生的家庭环境进行观察,同时,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引导家长回归、表述学生近期的学习、生活表现情况,借此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情况。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之后,我们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

比如,在家访的过程中,有学生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可能处于青春期,情绪烦躁,动不动就会因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针对了解到的此情况,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我们组织了“正视青春期,顺利度过青春期”此主题活动,向学生们详细地讲述青春期的心理、行为表现,引导学生们“对号入座”,表露自己出现的此类问题,之后,则针对学生们存在的问题,教给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在想要发脾气的时候,我们指导学生先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冷静冷静,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发脾气。有时候,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会觉得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很幼稚,不由地嘲笑自己幼稚的行为。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塑造积极心理,还可以使他们掌握疏导心理的方法,便于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塑造健康心理。

在小学、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协调发展,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通过增进家校之间的联系对学生的发展状态进行密切的关注;教师与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强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引导;通过激励教学的形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提升其对于自身的认可度。通过引导式与激励式的管理与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我们还把握信息时代发展特点,利用微信群、qq群等,为学生家长推送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小文章,使他们通过日常阅读,重视学生心理,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为实现家校合作做好准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家校应当承担育人责任,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用多样策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校合作,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理,使他们逐渐地成长为健康阳光好青年。

参考文献

[1]李志刚.关于家校合作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家长,2020(14):7+9.

[2]丁慧芸.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31):166.

[3]殷萌.家校合作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36.

[4]徐润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25):25.

[5]吴治宏,刘晓静,王鹤琼,曹书涵.家校合作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中重要性的分析[J].职业技术,2019,18(09):90-93.

[6]吴镜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策略的相关研究[J].新课程(上),2019(07):299.

[7]颜敏玲.关于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讨[J].新课程(上),2019(06):230-231.

[8]刘静.关于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讨[J].中华少年,2019(1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