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0
/ 2


地理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王秋蕴

威海市实验中学 山东 威海 264200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所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中,情感态度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强调学生应将兴趣、好奇心与负责的态度结合起来,尊重自然、关心环境质量等。在价值观的培养上,应使学生形成人地协调、可持续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情感的培养

首先,情感的培养取决于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百事“趣”为先,学习地理也是一样,要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情感,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个课的开始,设计新颖别致的导入,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的开端就创设了生动的课堂情境,则能大大激发学生对这节课学习的地理知识充满期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在讲述地图的阅读一节可以创设情境。选择孩子们心中喜爱的电视《家有儿女》中的一家人为主人公,设计他们一家人要从北京去天津游玩,但不知道路线。希望大家能帮助他们。此时学生的爱心洋溢,便会想办法帮助他们。此时教师适时的逐层加深疑问,慢慢的引导。学生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既帮助了别人,也学到了知识。

其次,课堂内外抓住时机展示地理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地理美的重要特征。例如:色彩鲜明的图画,幽默诙谐的语言,奇妙无比的大自然,享誉世界的自然、人文景观等,充分地展示出地理的形象美和内在美,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使学生看到美的形象,领略到美的神韵。在发现美、欣赏美的震撼中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地理的情感。

如:在讲授世界的气候一节,教师充分向学生展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各种自然景观;从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到亚热带景观、温带植被、亚寒带针叶林,再到寒带,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气候条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此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在方寸之间领略大自然之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欣赏美的高雅情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三,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例如:在讲授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时,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形雨的形成过程,就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地形雨,同时还会使学生在之后对世界气候的学习中,更易理解地形是如何对气候造成影响的,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欲望和兴趣。

(二)态度的培养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学生的学习是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明白:地理对生活有用,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一节时,教师出示了以下资料让学生思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2007年警告说,全球海平面至2100年可能升高0.18米至0.59米。届时,马尔代夫、基里巴斯、图瓦卢等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为避免遭受“灭顶之灾”,各岛国纷纷作出举国迁移的决定。同学们会产生为什么这么多国家要放弃自己的国土的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联系到世界气候中的延伸内容——全球气候变暖,同时结合这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都位于海洋中并且海拔较低,问题迎刃而解。

在讲授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向学生提问:“威海很多韩资企业,有的公司也有很多韩国客户。韩国客户告知威海公司乘坐韩国当地九点的飞机,威海公司的工作人员便推测大约十点左右到,结果十点到达机场发现韩国客户以等待多时,这是为什么?”很多同学翻看世界地图,通过思考交流,呈现探究结果:“韩国在中国的东边,由于的地球的自转,东边的时刻要比咱们早。”

教师时刻与学生有机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地理思想,用实践引导理论,让学生逐渐拥有一种地理意识、一种地理眼光、一个地理头脑、一种地理态度。充分地做到学以致用,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动手演示地理实验,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听过,我忘记了;看过,我记住了;做过,我理解了”这是“动手做”的理念,布鲁纳曾说:“不经历真正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单纯接受知识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

地球的运动是初中教学的难点之一,很多孩子从言语中无法理解。此时,教师让学生利用地球仪和装地球仪的包装盒自己动手演示,观察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讲授,教师让学生动手制作等高线,利用橡皮泥等工具,经历的自己的动手,学生对山谷、山脊的理解更加具体形象。

利用名人故事,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科学家的成功,一种理论的诞生不是凭空产生,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思考、论证。面对外界的质疑坚定不移。而这些品质在现在的学生身上不多见,因此在学习海陆变迁一节中,利用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让学生思考从中得到的启示。让学生感受到在学习以及成长的道路中要拥有善于观察、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

(三)价值观的培养

所谓价值,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与作为需要对象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对于这种关系的不同认识和评价便构成人们的价值观。

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

人地协调发展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 初中地理也在向学生传达人类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使学生初步懂得人类既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还必须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能无休止地掠夺和破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重要行为准则,遵循这样的准则,才可避免破坏环境、掠夺资源、人地矛盾突出等诸多问题,才可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价值观的培养上我们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巴西为了国家自身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致力于亚马孙地区的开发,为了兴建亚马孙横断公路等数条大型干线公路,许多受雇于赛果公司的伐木者把公路沿线的优良木材席卷而去;为了发展采矿业、开辟牧场,人们把大片的森林化为乌有;这种掠夺式的开发引起了深刻的环境问题。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念被世人接受,并开始付诸实践。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同学们知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大家的支持与参与,要让同学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让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态度和习惯,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等。

总之,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增强地理学习的原动力,从而大大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同时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