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患者人性化护理措施分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1
/ 2

麻醉患者人性化护理措施分折

徐兰 罗亚利 * 万利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2760

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麻醉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麻醉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时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度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人性化护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

麻醉是手术室的常见治疗方式,是有创检查以及手术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通过药物使患者局部或整体感觉暂时失去,以起到无痛的效果。人性化护理是结合疾病特点以及临床经验制定的相应护理方案,使护理更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使护理质量得到保障。因此,笔者特选取80例手术室接受麻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人性化护理干预融入手术室麻醉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麻醉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0~80岁,平均(54.82±3.00)岁。其中妇科患者8例,骨科患者3例,普外科患者24例,泌尿科患者5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0~79岁,平均(55.43±2.98)岁。其中妇科患者8例,骨科患者3例,普外科患者24例,泌尿科患者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意识清醒;②无麻醉禁忌证。排除标准:①伴有失语、听力障碍、意识障碍、精神疾病、脑部疾病以及严重心肌疾病者;②术前心电图检查异常;③ASA分级Ⅰ级~Ⅱ级。本次护理方案基础流程已被患者知晓,并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做好健康宣教,麻醉前通过与患者聊天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情绪放松,做好穿刺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①护理人员技能强化:定期举办学习交流会,结合近期因麻醉诱发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找出诱发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并改善护理方案,制定相应的预防手段,尽可能地对患者治疗安全性作出保障;②术前麻醉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将手术流程进行仔细阅读,预估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综合性分析可能出现的稳定,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将手术方式、检查方式、麻醉方式的主要流程告知患者,使患者了解麻醉的作用、必要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更好地配合治疗;③术中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指征波动情况,并关注患者神智、情绪、神经等情况。并结合患者病情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术中能够及时进行药物供给以及液体补充。做好患者的保暖护理,对暴露区域做好遮盖,调整好室内的温度、湿度;④术后护理:观察患者意识恢复情况以及生命体征波动情况,由于患者术后多需要长时间的卧床静养,致使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较高,因此应做好抗感染护理,降低患者尿管更换次数,以降低因为反复操作导致的尿路感染,并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床上活动,勤翻身,避免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以降低压疮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麻醉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时疼痛评分情况。疼痛程度根据VAS疼痛评分量表评定,量表满分10分,分值与疼痛成正比。术后并发症(营养不良、感染、压疮)发生情况。采用我院自拟的调查问卷对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为百分制。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60~89分;不满意59分以下。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麻醉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时疼痛评分情况

两组麻醉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时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组别

例数

营养不良

感染

压疮

总并发症

对照组

40

7(17.50)

4(10.00)

1(2.50)

12(30.00)

观察组

40

2(5.00)

1(2.50)

0(0.00)

3(7.50)①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满意度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麻醉是保障手术以及有创检查进行的首要条件,麻醉效果直接影响患者手术开展顺利度,并对患者预后有直接影响。随着近年来患者对医疗行业的认知度增加,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大,临床对麻醉护理工作重视度也逐渐增加,优质的护理工作可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使患者放松情绪,对麻醉以及自身病情有正确的认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为探究何种护理方式更适用于手术室麻醉工作,特做此研究。

本研究表明,两组麻醉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时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度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不同的护理干预并未影响患者麻醉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时疼痛评分。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安全性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究其原因,人性化护理是将以往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找出影响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以及患者不满意的部分,对护理方案进行不断改进、完善,属于前瞻性护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医师对患者的身体评估,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并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情绪,强化缓解患者术前紧张情绪,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能够对疾病以及治疗方式有正确的认知,更好地配合治疗。且该护理方案将经验与实践相互结合,不断磨合,以探究更好的护理干预方式,提高护理方案的可信度。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干预中,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提高麻醉穿刺安全性。患者心率、血压的平稳是保障麻醉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可通过麻醉前与患者的沟通,使患者注意力转移,放松心情,减少其生命体征波动程度。通过术中生命体征监护护理、保暖护理以及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可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融入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麻醉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瑞蓉,郭佳,孙建雄,等.人性化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0):176-177.

[2]康春玫.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人性化护理与循证护理的效果讨论[J].母婴世界,2017,14(3):5-8.

[3]王宇燕.人性化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5):153-155.

通讯作者简介:罗亚利,女,本科,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手术室,主管护师。

第一作者简介:徐兰,女,本科,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手术室,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