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护理干预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强化护理干预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顾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 201700 )

【摘要】 目的 分析强化护理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本次筛选的72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为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病例。患者均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以前瞻性随机分组,各36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好转比例高于对照组,转为有创通气治疗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纠正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对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可提升护理质量,有效促进疾病转归,降低死亡率,缩短康复时间,应用效果好。

【关键词】 慢阻肺;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强化护理;效果

慢阻肺为呼吸内科常见慢性病,疾病以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要发病特征,在进行性发展过程中,以诱发呼吸衰竭为严重并发症,可造成二氧化碳潴留以及严重的低氧血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影响极大。针对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需求,临床采用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以提升患者的通气质量,缓解疾病症状[1]。在实施无创通气治疗中,需要进行治疗安全以及患者生理、心理需求等的护理干预,而常规护理显然难以满足患者全方面的需求。为此,本研究对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了强化护理措施,观察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筛选的72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为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病例。以前瞻性随机分组,各36例。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8-80岁,平均(65.2±3.2)岁;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50-78岁,平均(65.8±3.8)岁;诊断标准[2]: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诊治指南》关于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机体病变者;存在精神病或者严重沟通障碍者。分组数据比较,具有同质性,可对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过程中进行疾病知识降解,并做好呼吸参数的调节,对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护,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与医生沟通。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常规护理同对照组)。(1)心理护理。采取一对一心理疏导的方式,对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充分了解,帮助其宣泄情绪。对于长期佩戴面罩导致的烦躁心理,明确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提升耐受度。(2)气道护理。建立人工气道后,针对呼吸黏膜脱水引发的干燥情况,要采用气道湿化方法湿润气道,并增加对患者呼吸道的清理工作,消除痰液的淤堵。针对不同患者的舒适度,帮助其调节体位,并尽量选择舒适的面罩,对于面罩长期压迫导致的皮肤疼痛或溃烂情况,可采用安普贴垫在鼻面部,保证患者舒适度。(3)治疗护理。根据患者情况,适量调整面罩的松紧度,并对呼吸机参数进行有效的监护,询问患者的感受,进行参数的调节。(4)并发症护理。加强巡视力度,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皮肤损伤、误吸以及干燥、胃肠胀气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进行提前预防,有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估两组护理效果。包括疾病好转、转为有创通气治疗及死亡。

1.3.2 统计两组呼吸纠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5ff573d9af2fb_html_9dbc1a95e1a04904.gif ±s)计量,检验值为t;以n(%)计数,以x2检验,P<0.05,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疾病好转比例高于对照组,转为有创通气治疗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疾病好转

转为有创通气治疗

死亡

观察组

36

33(91.7)

2(5.6)

1(2.8)

对照组

36

25(69.4)

9(25.0)

2(5.6)

X2


5.675

5.258

0.348

P


0.017

0.022

0.555

2.2 两组呼吸纠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呼吸纠正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呼吸纠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5ff573d9af2fb_html_9dbc1a95e1a04904.gif ±s,d)

组别

例数

呼吸纠正时间

住院时间

观察组

36

6.4±3.2

16.2±2.3

对照组

36

12.5±5.3

22.4±4.1

t


5.912

7.913

P


0.000

0.000

3 讨论

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由于气道炎症反应导致的呼吸困难,会严重影响其呼吸质量。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缓解其呼吸衰竭情况,促进体内气体有效交换,为后续治疗赢得更多的时间[3]。在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患者面临气道干燥以及痰液堵塞等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通气质量。并且治疗过程中患者产生的恐惧、悲观失望以及烦躁情绪也需要有效缓解,这也就对临床护理干预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常规护理,一般只注重对患者病情及异常情况的护理,缺乏全面性及针对性,因此,护理干预的效果欠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影响护理质量[4]。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对常规护理进行强化处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了一对一心理疏导、气道护理、治疗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干预措施。一对一的心理护理,主要是重视患者治疗中的负性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帮助患者有效缓解,提升治疗的信心。而气道护理,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了对气道湿化以及痰液清理的重视,加强护理的频率,提升通气质量。而治疗中的护理,则是通过加强对呼吸机、呼吸参数的调节以及治疗舒适度的干预,保证治疗更加顺利[5]。针对无创机械通气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则采取了提前预防措施,强化对并发症的防范措施,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以上强化护理措施看,包含了对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病情转归等需求的满足,可极大提升护理质量及疾病治疗效果[6]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疾病好转比例高于对照组,转为有创通气治疗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纠正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短(P<0.05)。从研究结果看,经过强化护理后,患者疾病转归率比较高,有效降低了疾病恶化及患者死亡的概率。且患者治疗时间缩短,符合经济效益及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

综上,在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疾病转归,降低死亡率,还可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琦婉, 吴林柯.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效果观察[J]. 安徽医药, 2018, 22(3):573-576.

[2]武良权, 杨健, 仝春冉,等.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失败原因分析[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 41(9):714-717.

[3]陈姗姗,龚红宇,贾瑞芸,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血栓患者于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8, 24(4):111-113.

[4]张丽萍, 徐莉, 王晓莉. 慢阻肺合并Ⅱ型呼衰无创通气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干预探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 v.27(S2):119-121.

[5]姚永芳, 刘思玮. 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 中国医疗设备, 2019, v.34(S2):47-48.

[6]仲继勇, 康文慧, 游达礼.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16):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