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理念对脑瘫儿童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引导式教育理念对脑瘫儿童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杨越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理念对脑瘫儿童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脑瘫儿童作为护理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建立对照组与教育组,每组均为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教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引导式教育理念进行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综合能力状况和儿童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前两组儿童综合能力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提升,组间相比教育组评分更高(P<0.05);教育组儿童家属满意率(93.02%)高于对照组(74.42%),组间满意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后,在引导式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健康教育,利于提升对脑瘫儿童病情改善情况,提升儿童家属对护理认可程度。

【关键词】引导式教育理念;脑瘫儿童;康复护理


脑瘫儿童在运动、智力、语言、认知和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功能障碍,不仅对其本身学习和正常生活产生影响,而且会加重其家庭负担。因此,为降低脑瘫对其成长发育影响,加快康复,在对其进行治疗期间应配合使用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干预[1]。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6例脑瘫儿童进行护理观察,分组后采用不同教学方式,重点探讨引导式教育理念对护理效果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6例脑瘫儿童作为护理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全部患者纳入对照组(n=43)与教育组(n=43),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为3-9岁,平均年龄为(5.2±0.5)岁,脑瘫类型:痉挛型23例,非痉挛型20例。教育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为3-9岁,平均年龄为(5.1±0.7)岁,脑瘫类型:痉挛型22例,非痉挛型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显示P>0.05,组间研究结果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主要包含对儿童进行简单识字、识人和读数等教育;指导患儿正确使用相应工具进食;日常生活中辅助患儿进行起床、穿脱衣、洗漱等各种活动;辅助儿童进行站立、行走、肢体感应和沟通交流训练,家长全程陪同,30min/次,1次/d,5次/w;定期对患儿生理和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掌握其状况。

教育组:实施常规护理与引导式教育,引导式教育措施:(1)环境护理:结合患儿年龄和心理为患儿提供适合病房,保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温湿度和光线强度适宜,并保证患儿不会接触到危险物品,并于墙上张贴对儿童具有教育和引导作用图纸,或室内摆放相应卡片、玩具等。(2)心理护理:根据对儿童心理评估结果使用鼓励性语言,并对儿童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提升其对患儿恢复健康信心,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3)语言引导护理:对存在明显语言障碍患儿,采用具有趣味性风格语言,积极主动与患儿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其进行语言模仿,鼓励其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4)生活引导:日常生活中儿童在进行穿衣、洗漱等活动中,护理人员应改辅助护理为引导护理,鼓励儿童自行完成。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儿童综合能力状况评分,评分参考《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2],围绕运动功能、言语功能、认知功能、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几项指标进行评分,评分越高护理方式实施效果越理想。

观察并比较两组儿童家属对护理满意率,采用自制满意度评分表进行评分[3],由患者根据主观感受自行打分,总分为100分,根据评分分为非常满意(≥90分)为满意、一般满意(70-89)和不满意(<70分)五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综合能力状况比较

护理前组间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优于护理前,与对照组相比教育组更优(P<0.05),详见表2。

组别

时间

运动功能

言语功能

认知功能

自理能力

适应能力

教育组(n=43)

护理前

15.23±2.11

11.36±2.13

14.36±2.65

16.29±1.55

10.34±2.01

护理后

24.69±3.14*#

19.68±2.59*#

23.59±3.02*#

24.23±2.03*#

18.64±3.24*#

对照组(n=43)

护理前

15.40±2.09

11.40±2.07

14.25±2.71

16.30±1.78

10.35±2.08

护理后

19.34±3.02*

15.35±2.16*

18.97±3.10*

20.13±2.12*

14.97±3.17*

2 两组患者综合能力状况比较(5ff5743402d2b_html_23d014e77c4c007b.gif±s,分)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儿童家属护理满意率比较

教育组儿童家属护理满意率为93.02%,对照组满意率为74.42%,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两组儿童家属护理满意率对比(n,%

组别(n=43)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教育组

23(53.49)

17(39.53)

3(6.98)

40(93.02)*

对照组

18(41.86)

14(32.56)

11(25.58)

32(74.4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脑瘫属于临床中神经性疾病,患病后会对患者感知、语言和运动等方面产生较大负面影响,若患者为低龄儿童,发病后不仅会影响其学习效果,而且不利于其正常生长发育,对儿童和家庭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临床中应采用适合方式加强对病情控制和改善,但目前针对改变尚无完全有效治疗措施,临床中为加快恢复效果,通常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针对低龄儿童。以往护理中主要以常规护理措施为主,但通过心理护理、运动训练和医师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作用有限,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与之相比,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后,采用基于引导式教育理念的护理措施,在使用中通过对儿童教育、引导及诱发等手段,落实综合性康复护理,利于调动儿童在行为、意识和感知等方面积极主动性,利于加快其功能障碍效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教育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各项综合能力指标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优于护理前,组间相比教育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教育组儿童家属满意率(93.02%)高于对照组(74.42%),组间评分差异显著(P<0.05)。说明通过对脑瘫患儿实施引导式教育,可提升教育效果,加快患儿恢复速度。

综上所述,在对脑瘫患者护理期间,通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可起到一定改善效果,而联合实施引导式教育后,通过对患儿进行引导,利于改善其综合能力,促使其快速恢复正常,儿童家属对护理方式认可度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利娜.引导式教育联合家属参与护理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9):1287-1288.

[2]崔晓燕.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在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1):178-179.

[3]陈玉芬,李蔷,罗娟子.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7,13(02):70-73.

作者简介:杨越 (1992-11),女,汉,浙江浦江。本科,浙江康复医疗中心,研究方向: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