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调查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有机衔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2


地籍调查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有机衔接探讨

马玉玲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自然资源局,山东 淄博 256100w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平衡发展,实现了工业强国目标,当前,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速度增快,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城镇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各级政府的首要目标,只有全面保证城镇化发展,保证生态平衡,才能形成持续发展状态。要充分协调好人地关系,有效保护好生态环境文明,做好土地总体规划是当前重中之重,更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保证生态平衡,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合理宏观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通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理念进行研究,进而探讨了基于生态理念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措施,以此,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关键词: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有机衔接探讨

引言

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我国目前处于人多地少的境况,土地资源对于我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不仅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载体,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耕地面积转化为建设用地,使得城市土地和乡镇土地在城郊地区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我国土地调查工作可以分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地籍调查,本文将详细描述地籍调查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有机衔接。

1地籍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地类衔接

1.1地籍调查中的地类衔接

地籍调查使用过多种分类体系,地籍核查过程中的土地用途体系多样,可以将它们与现行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应起来。如果原有地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地类含义一致,就可以实现原有地类和新地类之间的直接转换;如果原有地类中的一个地类对应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多个地类,需要进行补充调查,然后再将原有地类转换为对应的新地类;如果原有的多个地类对应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同一个地类,首先需要将原有的多个地类合并,然后再将合并后的地类转换为对应的新地类。在地籍调查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无对照关系的宗地用途描述,即发证资料上的宗地土地用途无法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地类对应,需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第一种情况,宗地用途描述并没有细分到具体类。遇到这样的地类描述时,需要在立即核查过程中进行补充调查,调查出所描述地类对应的细类。第二种情况属于无对照的宗地用途描述,即宗地用途描述在每个体系中都找不出确切的对照体系、土地分类及其含义,这时候需要在二大类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类,单独对这一地类进行描述。

1.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地类衔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第三次土地调查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根据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工作分类,可以得出以下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地类的具体衔接和转换方法如下,第一,当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中的地类与《工作分类》中地类含义完全一致时,可直接将原有地类转换为对应新的类;第二,当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中的多个地类对应《工作分类》中一个地类时,可以将原有地类几个地类合并起来,然后再将合并后的地类转换为对应的新地类;第三,当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中的一个地类对应《工作分类》中多个地类时,首先需要先进行补充调查,然后再将深入调查得到的原有地类转换为对应的新地类。

2基于生态理念开展土地总体规划

2.1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基于生态理念条件下全面进行,通过生态评估机制的介入,有效展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可以说,土地资源的开发离不开与环境的关联,要注意展开带给环境的影响,通过科学的评估机制介入,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性。资源开发要尽可能将对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和破坏,这样,才能形成长效引导机制,保证土地科学规划,要在法律框架下,做好环境评估工作,从而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推进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2.2对规划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理念的提升,我国更加重视环保工作,那么,进行土地资源开发规划时,需要对周边的生态环保做好评价。最近几年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环保工作,希望能通过整体意识的提升,全面推动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在有效的环保机制引导下,人们生态安全意识得到提高,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我国制定了相关环保战略,对生态安全进行有效保障,就是想通过环保问题,保证土地资源科学规划与设计,那么,各级政府与规划部门在对土地进行利用时,一定要开展好总体规划评估工作,进一步评价该规划区域生态安全程度是否符合整体需要,在科学保障土地合理规划的同时,做好环保安全工作,使生态保护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中,从而将对区域开发成本减少到最低,对环境的影响更小,确保区域能长期、稳定发展。对被规划区域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要充分照顾到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影响因素,确保和谐发展。

3基于生态理念展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措施

3.1了解土地资源生态特点

城镇化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进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一定要对周边的生态进行了解与把握,合理规划科学设计,保证城市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综合协调。规划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所开发利用的地块所处环境非常重要,不能脱离实际,随意规划,最后影响到当地生态环境。要能充分考虑到被规划区域所处地形地势、气温降雨、是否有充足的水源等,通过这些情况的把握,合理规划当前土地如何利用,充分发挥出土地的最大价值。城市发展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估,任何土地资源规划工作开展都必须将生态作为前提才能推进,形成持续发展,脱离生态的规划,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更会影响到社会的进步。

3.2明确思路对土地进行科学规划

土地规划要由专业人员进行,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了解所规划的区域情况,进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时,做好正确的方案计划,合理开发利用好每一个地块,解决城市土地不足,避免出现资源浪费。一是综合原则。土地规划一定的形成一定思路才能规划,充分做好调查研究,确保开展的规划是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二是生态原则。合理科学规划是保证土地资源有效开发的前提,要不断创新思路,引进先进思维,在生态原则条件下,开展土地的设计,形成统一的开发利用方案,根据计划,推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三是潜在价值。在对土地进行全面的评价,对潜在价值充分考虑,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时,要考虑到土地后期的寿命能充分结合市场导向要素,充分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升值空间,推测土地发展中优势和不足,这样,才能提高收益率,保证经济全面发展。

3.3依据标准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要基于生态理念前提,对土地开展好规划设计,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优土地资源利用效果,形成持续发展的目标。规划时,需要做好环境评价,保障土地所处环境生态系统不受损坏,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得到快速的自我修复,要全面把握好地区动物和植物生存情况和数量,同时,考虑到发生自然灾害频率,通过生态评价,做好后续开发利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土地调查的基本内容,都是为了调查清楚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利状况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土地调查的侧重点不同。

参考文献

[1]李学东.试论地籍测量数据在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8,11:367

[2]刘振军.地籍测量数据在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中的应用[J].江西测绘,201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