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和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和路径

朱志红

重庆市合川中学 重庆市 401520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被纳入了学科教学的重点内容。信息技术的变革深刻影响着教育的改革,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中,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基础教育学科之一,其地位与作用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被视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在现行教学要求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1. 知行合一,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价值判断力的表现,集中体现在思想层面上,但反映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因此,信息意识的培养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1)构建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

知识源于书本,更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构建任务情境,特别是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记忆与掌握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文字处理软件教学中,可以基于学校黑板报等评比活动设置“小小设计师”任务,让学生结合相关主题绘制黑板报样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完成教学活动时对内容和工具的选择,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注重体验教育,深化学生的信息意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基于任务情境的构建,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以保证学生对信息把握的准确性,提高学习效率。注重体验,提别是生活体验,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联系、渗透到始终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才能更好的加深、巩固学生已有的信息意识。文字处理软件是日常使用最普遍的软件之一,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方向扩大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网页信息的获取与保存、信息的传递与发布、信息的编辑与美化等,通过多样的体验任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帮助学生深化信息意识。

2. 多管齐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学生应用计算机领域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包括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最优化解决途径等思考。

1)开展项目学习,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意识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学目标从“知识为本”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课堂实施从“重讲授”转变为“重学习”,这就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需要从提出问题、规划方案、解决问题、评价与反思等关键环节进行思考,能够有效唤起学生的思维意识。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教学内容就是以具体案例,通过情境、主题、规划、探究、实施、成果、评价等环节构建起一个完整项目,学生通过任务分解,完成项目任务,掌握主要知识。

2)巧用思维导图,夯实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建立起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思维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项目阶段任务,从而形成计算思维。如何帮助学生在解决项目问题中保持清晰的思路,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很实用的工具。例如,在构建学习项目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项目的设计和完善,其分层次展示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各内容之间的层级关系,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瞄准目标开展项目学习;亦可以针对重难点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建立起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达到对计算思维能力的整体构建和巩固提升。

3. 创新学习,促进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技术不管是作为独立学科学习还是辅助学习工具,都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新课改下,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因此促进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已是新课改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必然要求。

1)开展合作探究,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思维与能力

合作探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过程与方法,一般都是以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小组中拥有特定的角色,缺一不可,各个角色任务的完成才能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项目“体验庆祝国庆多媒体作品的数据与信息处理”时,小组成员可以根据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进行分工合作。数据采集需要学生分析思考,明确需要的素材,并通过多样的途径获得资源;数据编码则需要学生是对素材进行重组,形成具有一定主题的完整体系;信息呈现则是对处理后的素材,选择最佳呈现方式,确定风格后,展示出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具备数字化学习的思维与能力。

2)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学生在创新能力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眼界视野基础上形成的高层次能力。传统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能力较高的学生会受到限制,能力较低的学生却会出现跟不上,两者都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进行的分层教学,能够更大程度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形成创新能力。

4. 综合评价,贯穿学生学习和成长全过程

综合评价是指使用比较系统的、规范的方法从多维度、多指标进行评价的方法。与结果评价相比,综合评价更重视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关注学生知识以外的收获,有效促进学生形成全面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正面积极的推动作用。

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其具有虚拟性、自由性、覆盖广等特点,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出了更高要求。据统计,2016-2018年网络犯罪案件比例持续攀登,审结该类案件达4.8万余件。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例如,在计算机病毒、网络安全等章节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观念比其具体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信息技术的使用与网络安全息息相关,除了对应章节的集中强调学习外,将信息意识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才能更好的达成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2)开展思想品德评价,深化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树立牢固、正确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是每一个人必备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学生正处在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思想品德评价,对培养和深化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一是结合网络典型案例,学生客观评价,强化学生对信息社会责任的正确认识;二是结合学生行为自我评价,剖析问题产生原因,进一步巩固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