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宁祥

灵山县新圩中学,广西灵山

摘要: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建设者,是国家发展的根基,让中学生养成健康的体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增强初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是社会发展、学生个人发展的共同需求。国家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同时还设置了体育考试,充分体现出国家对体育教学的高度重视,初中院校要树立强身健体的教学理念,把体育学科纳入必修课程体系内,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问题;对策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体育教学硬件设施匮乏

体育学科和其他文化学科有着明显的差异性,需要体育教师进行亲身示范和讲解,学生要在教师的指点下进行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催化剂,只有在兴趣高涨的前提下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此时,开展教学活动的硬件条件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这里所说的硬件条件通常包括场地设施条件和体育经费投入,通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各院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水平良莠不齐,一些重点中学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较好,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一些普通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却不甚理想。

(二)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以往传统体育的初中体育教学,教师是训练的主导,教师让学生进行各项体育动作的模仿和训练,学生跟着教师被动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但是严重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训练热情。此外,一些初中体育教师采取统一的训练标准,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育素质差的学生不能跟上教师的步伐,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就会产生厌倦心理,不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制约了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中学体育一定要正确掌握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关爱不要局限于一味强调安全的防护和保障,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信任。理解其需求、引导其兴趣、相信其能力,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因此,需要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过于片面地强调课堂练习安全性,还要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更多体现学生个性特征与特长、爱好,在关注安全问题的同时,了解学生喜不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实现了没有。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以减负减压为突破点,帮助学生从过重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二)完善教学设施和条件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对学生的体育素养也逐步重视起来,这就要求学校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场地,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和各种体育器材,遵循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同时,学校也要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定期进行保养,对于老化的设施和体育器材,要及时地进行维修和更换,以保障学生体育锻炼的安全。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融入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进行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育训练体验,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三)转变体育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可采取情境教学模式。初中生具备独特的心理特点,如喜欢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设立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探究欲望,积极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其次,初中生也是贪玩好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可适当融入游戏元素。因为在体育课程中会涉及大量理论教学和动作练习,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所以在加入游戏元素以后,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游戏的过程中形成竞争意识,学会团队协作,能够取得显著教学成效。最后,结合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体育课程具备其独特性,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在室外进行教学,如遇到天气较差难以进行室外活动时,教师就可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室内进行教学,教师在室内带领学生观看精心制作的课件,完成课前预习,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体育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设立良好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自主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以及作用。与此同时,正视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寻找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将存在的问题逐一突破,从根本上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助力学生养成健康体魄,实现更加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同倩.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运动精品,2018(12):31.

[2]朱光明.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