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越冬管理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6
/ 2

水产养殖越冬管理要点

杨云燕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农业农村局 236000

摘要:在水产养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越冬是一个非常关键且重要的环节,冬季很多的养殖鱼类摄入的食量都比较低,相应的活动也比较少,以此减少新陈代谢的排出,此阶段中生长非常的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现象,就导致鱼类在越冬期间会出现体弱多病的现象,很容易先后出现疾病甚至于出现“泛塘”死亡的现象。所以针对于水产养殖动物安全过冬的思考,直接的关乎到养殖经济效益,做好越冬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水产养殖;越冬管理;要点

前言:

在整个水产养殖的过程中,越冬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鱼类是否能够安全的过冬,对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冬初时期,温度不断的下降各种水产养殖品也逐渐的变为少食、停食,甚至于进入到冬眠的阶段中。当水温降低到10℃时,对于水产养殖产品的管理,既要保障其符合商品规格的捕捞上市工作开展,同时针对于不满足情况的品种,要做好相应的越冬管理工作,保障其在冬季的安全。

一、强化投喂工作开展

在开展鱼类养殖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在越冬过程中投入适当的饲料,这样的一种操作比不投饲料鱼类成活率可以有效的提升20%。在越冬期开始之前,需要养殖人员加强对人工饲料的投喂工作开展,加强饲料的投喂,可以增强鱼类的体质肥满度,鱼的体内存储了更多的过冬脂肪,有效的增强了鱼类的体质。在越冬期间,饲养人员适当的减少对鱼类的饲料投喂,可以每周喂养一次,针对于出现的晴天以及水温比较高的时段,要有选择的进行投喂工作。当处于越冬末期时,鱼类整体的体能消耗是比较多的,需要及时的对其进行投喂,继而保障其恢复体质,根据天气的实际变化情况,选择每天进行1-2次的投喂工作。喂养鱼类人工配合塑料时,要保障饲料的营养合理、全面,避免出现单一饲料,既要保障鱼类能够吃饱,同时也不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以及食物的浪费等。同时,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酵母菌、乳酸菌等,促使鱼类的抗病御寒能力提升,避免在越冬期因为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等,不断的遭受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的不断侵袭,继而保障水产品的越冬成活率。

60388bc9bf132_html_ef44c4e0572290cf.jpg
1 水产养殖鱼

二、适时并塘,合理选择放养

在每年的10月上旬到11月下旬期间,是鱼类并塘的适宜期,当池塘中的水温降低到10℃以下时,鱼种基本上已经停止了摄食,此时最好开展鱼种的并塘。如果养殖人员并塘时间比较早,就会对鱼类的秋季育肥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该期间水温比较高,鱼类自身的活动也是比较强的,所以就会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鱼类受伤,继而在后续的养殖工作开展中出现细菌感染疾病。如果鱼类的并塘时间比较晚,在出池塘并塘的过程中,不小心造成损伤会导致鱼类出现冻伤,并造成出现严重的水霉菌感染。针对于并塘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工作人员对放养的密度加以控制,其也是影响越冬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如果放养的密度比较稀,对于池塘的使用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水体出现浪费,如果放养密度比较大,就会导致水体出现缺氧,严重的影响了鱼种的生长发育。对于鱼塘中投放鱼种的密度,主要是由池塘中水源、水质以及有机物厚度决定,以及管理者自身的水平等条件。

60388bc9bf132_html_d2500a61788faa12.jpg

图2 撒网捕鱼

三、注重水质管理

(一)注意水缺氧

在冬季养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水体的温度是比较低的,并且水下的光线不足,非常容易导致水中的一些浮游植物生长速度减慢,并且在光合作用下降低产氧量。鱼类在水中没有充足的溶氧量,就会出现缺氧浮头、冻伤等现象。所以在越冬期间,需要工作人员定期的开展水体溶解氧含量的测试工作,当其中的溶解氧含量低于3毫克/升时,就需要及时的增加氧,可以向池塘中注入新水或者是开动增氧机。预防冬季出现鱼类缺氧,可以选择适时的捕捞,实现对鱼塘中存活密度的控制,避免因为溶剂量生物的消耗量过大,不适用有机肥,有机肥会导致大量的生物繁殖,加速了对水中溶氧的消耗,导致耗氧量的不断增加。

(二)注意冻伤

冬季鱼类越冬比较容易出现冻伤,就需要在冬季的养殖过程中,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不断的对池塘进行观察水质与巡查。当出现冰雪、狂风等天气时,需要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遮挡风雪,或者是采取注水的方式,增加水体表面的温度,当气温不低的晴天中,可以通过日晒提升水面表层的温度。

(三)对水质的调控

鱼类处在越冬并塘后期,需要鱼池适当的添加深水位。针对于水位比较深、淤泥等有机物比较少的养殖水体来讲,因为其所具有的理化因子比较小,鱼类自身的安全系数相对比较高,如果水位比较浅、淤泥厚且有机物质含量高,水体中的理化因子变化幅度就比较大,导致鱼类的越冬效果比较差,相应的增加了危险性。冬季池塘中的藻类繁殖速度比较慢,光合作用比较弱,会导致水体出现溶氧量不足的现象,就需要养殖者能够适当的根据需求提升水体的肥度,在一些连续的晴天中午,可以使用氨基酸肥水膏、黄腐酸钠等,同时能够加强对内服酵母菌、多糖类免疫增强剂等使用,以此强化鱼类自身的体质,避免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小瓜虫等寄生物的感染,保障水产养殖工作的正常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于水产养殖工作的开展来讲,越冬期管理工作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每年的工作开展依旧会出现大量的鱼种与商品鱼的积压,导致在越冬期间,出现死鱼情况比较严重,对于养殖者来讲造成了比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需要做好相应的越冬管理工作,通过采取提前预防措施,保障鱼群能够正常的过冬,减少出现各种死鱼的情况,从源头上提升鱼的总产量,提升种植户的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俊.越冬期水产养殖综合管理方案[J].南方农机,2018,49(08):158.

[2]郭志文.越冬期水产养殖综合管理方案[J].渔业致富指南,2018(01):32.

[3]辛学.常见水产养殖品种的越冬准备和越冬管理[J].饲料与畜牧,2005(06):31-32.

[4]郑亚平.常见水产养殖品种的越冬管理[J].新农村,2004(01):20.

[5]柳富荣.水产养殖动物越冬管理技术[J].养殖与饲料,2003(12):24-26.

作者简介:杨云燕,(1974年1月) ,女,汉族,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人,现就职于阜阳市颍东区农业农村局,工程师,研究方向:谈水养殖,邮编:2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