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

吴海龙

大庆油田乘风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12

【摘要】目的:分析对骨质疏松且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实施经皮椎体成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选取我院所收治骨质疏松且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中的14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将对照组72例病人予以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72例病人予以经皮椎体成型术进行治疗,比较144例骨质疏松且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144例病人分别进行治疗后,观察组72例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明显比对照组72例病人(20.83%)低(P<0.05);观察组72例病人的治疗有效率(93.06%)要明显比对照组72例病人(70.83%)高(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且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实施经皮椎体成型术进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同时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型术;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有效率;骨质疏松


在临床医学中,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如患有骨质疏松则易伴有该疾病发生,且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疼痛、急性、活动受限为该病的临床表现的主要症状,由于发病机理复杂,容易伴有其它并发症,严重情况会存在致瘫痪的风险[1]。为了进一步分析对骨质疏松且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实施经皮椎体成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选取我院所收治骨质疏松且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中的14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选取我院所收治骨质疏松且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中的14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其中观察组72例骨质疏松且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年龄最小为60岁,最大为87岁,平均年龄(74.28±4.12)岁。对照组72例骨质疏松且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年龄最小为62岁,最大为84岁,平均年龄(73.17±4.43)岁。两组144例骨质疏松且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其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可对比(P>0.05)。

1.2方法

予以常规方法对对照组72例病人进行治疗。

予以经皮椎体成型术对观察组72例病人进行治疗:取卧位进行麻醉,且进行X射线透视,利用定位机做标记,将针以倾斜45º刺入椎体后边缘前1/3处,同时确保穿刺针平行于椎弓根走向,建立通道推注5毫升造影剂,观察弥散、椎体前静脉、椎管静脉丛等情况,并进行适当的穿刺深度的调整,以椎体组织中线为基准,当造影剂弥散超过时,将针芯拔出同时将骨水泥注入,并进行皮肤缝合[2]

1.3观察指标

比较144例病人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有效率情况。其中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脊髓损伤、神经损伤以及肺栓塞;治疗效果分为显效(骨折治愈且愈合良好)、有效(骨折基本治愈且病情改善)以及无效(骨折未治愈且有恶化迹象)。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检测,144例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以及治疗有效率均用百分比表示,行x2检测。P<0.05,表明本次实验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比较

观察组72例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明显比对照组72例病人(20.83%)低(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比较[N(%)]

组别

N

脊髓损伤

神经损伤

肺栓塞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观察组

72

1(1.39)

0(0.00)

2(2.78)

3(4.17)

对照组

72

4(5.56)

5(6.94)

6(8.33)

15(20.83)

x2


1.8647

5.1799

2.1167

9.1429

P


0.1721

0.0229

0.1456

0.0025

2.2 两组治疗有效概率比较

观察组72例病人的治疗有效率(93.06%)要明显比对照组72例病人(70.83%)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有效概率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

72

54(75.00)

13(18.06)

5(6.94)

67(93.06)

对照组

72

34(47.22)

17(23.61)

21(29.17)

51(70.83)

x2


11.6883

0.6737

12.0156

12.0156

P


0.0006

0.4118

0.0005

0.0005

3讨论

目前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使得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人数急剧上升,所以一种科学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经皮椎体成型术,其实就是将生物材料或骨水泥等高分子材料,基于影像学仪器的引导下,将其注入至患者病变的椎体内,从而将患者脊柱的稳定性进行有效提升,同时将椎体的破坏性病变进行有效治疗,对患者椎体的疼痛进行缓解甚至消除,以免椎体发生进一步的坍塌[3]。通过应用经皮椎体成型术,有助于椎体刚度的逐渐恢复,并增加骨折后椎体的强度,更为综合有效的将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力学性能改变情况进行纠正[4]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72例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明显比对照组72例病人(20.83%)低(P<0.05);观察组72例病人的治疗有效率(93.06%)要明显比对照组72例病人(70.83%)高(P<0.05)。由此可见,对骨质疏松且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实施经皮椎体成型术进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同时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峰.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20-22. 

[2]匡葱葱.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分析[J].江西医药,2019,54(11):1363-1364. 

[3]叶渝.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5):25-26.

[4]王坤.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2):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