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展生产劳动教育的初步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2

小学开展生产劳动教育的初步经验

张晓宁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610000

摘要:劳动能够促进人类思维的发展,财富的积累,是目前社会进步的根源,因此从小开展学生的劳动教育很有必要。受近年教育观的影响,老师和家长除了对于学生课业知识的重视以外,还应该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为更好的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即将展开新一轮的生产劳动教育,为学生培养优良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思维、智力、体能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生产劳动教育;小学生;全面发展

引言:教育局明确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生产劳动和教育实践的重视,并将劳动教育推向了新的高度。作为教师,为了更好的响应教育部门的要求,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行性,我们应该从学校实际的情况出发,改进并加强学生生产劳动教育的开展,使其能够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并从中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喜悦,进而从小培养其吃苦耐劳,努力奋斗的精神,使其能够拥有更为宏远的目标和视野。本文将结合作者的初步经验在小学生产劳动教育的开展中进行探讨。

一.提高学生的劳动教育理念:

由于传统教育的长久影响,很多家长老师都觉得孩子读书是为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而光明的未来是不需要劳作的,像这样的思想是极其不正确的。虽说对孩子有良好且长远的期待很好,但是如果这种思想长期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观,使学生觉得考大学是人生唯一的出路,这与劳动没有任何关系,从而将劳作从学生的教育观里硬生生挤了出去,进而造成学生处于劳动教育的边缘化状态,使劳动教育的观念从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淡化,是造成学生思想观与人生观错误的基本原因。

思想是行为的操控者,只有老师和家长正确的认识到劳动教育的真正意义,才能转变小学生看待劳动教育的观念,使小学生真正的明白劳动教育的意义,进而全面的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劳动教育的思想正确的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明白劳动者的不宜,热爱劳动并尊重劳动者也是目前我们所开展生产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也是培养学生智力和体力的主要途径。

二.开展不同的社会劳动活动:

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开展中,老师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实践教育条件,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劳动的过程中,并通过教育的开展丰富学生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劳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创新。劳动教育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之一,除开平时的班级卫生打扫以外,老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开展不同的劳动活动,并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生产劳动教育的过程。

比如: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劳动认知,使小学生能够团结帮助,善待老人和友爱他人。老师可以充分的去挖掘一些社会的公益资源,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如:我班在植树节所开展的全民植树活动、五一节所开展的社区街道劳动、重阳节所开展的敬老院服务活动等等,不仅加强了班级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将中华人民的公民意识根深蒂固的扎入了学生内心,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的优良精神。

三.开展生产劳动教育的课程:

适当的开展生产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小学生积累丰富的劳动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进行发展。另外,在开展生产劳动的教育课程中,老师可以将自己的劳动经验和技能传达给学生,并针对学生不同的表现给与正确的指导,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劳动的艰辛过程,并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体验与感受到自己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精神。

比如:今年我针对全班同学不同的情况开展了各类的劳动教学课程。简单一些的有:陶器制作、剪纸、针织;复杂一些的有:种花、采摘、养鱼;通过各种劳动课程的开展,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很多生活上的知识和技能,还找到了很多适合自己的劳动和爱好。像这样的劳动课程其实是很成功的,比如:我发现剪纸和陶器的制作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养鱼或种花、针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观察力,采摘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种植者充满感激还能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使其主动去探寻大自然的神秘力量。

四.激励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生的年龄相对来说还比较小,其很多认知和习惯都是错误的,老师在劳动教育的开展中切忌不能操之过急,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改变学生错误的习惯行为。比如:为了使学生们能够长期的保持优良的行为习惯,以及积极向上的心理进行劳动和学习,我从网上买了许多贴画。比如:“有进步”,“继续加油”“小红花”,“苹果”等对学生的劳动成果以及自身的改变进行及时的奖励。

当然,除了这些奖励以外,老师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多观察和注意学生的劳动情况以及劳动贡献,并适当的给与学生一些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乐观良好的劳动心态,使学生能够担任起班集体的一员,积极的参与到班集体的劳动活动中。经过激励政策的实施我发现很多学生都能改变以往自私的个性,逐渐使自身融入到班级的集体中来,并慢慢的参与到班级的一些活动和劳动中,甚至有些进步较快的学生,通过劳动的奖励其他方面也逐渐开始突出,比如:开始认真上课,好好学习,积极发言等,使得自身的课业成绩和其他素养都得到了更好的升华。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生产劳动教育的开展,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都劳动所带来的美好和成就,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劳动教育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丰富自身的经验,改善自身的缺点,还能使其提升各方面的综合素养,是为国家培养全面性人才的重要途径,也同时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先英. 对“新中国十七年劳动教育”的历史考察[D].湘潭大学,2011.

[2]易春秋. 建国十七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

[3]郑银凤. “90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