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复述”成为“附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0
/ 2

莫让“复述”成为“附属”

张玉霞

黑龙江省海林市第一小学 157199

复述是一项语言运用的综合技能。它把记忆、感悟、表达有机结合。复述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然而,在教学中,复述往往被老师所忽视,出现“以读代述”、“以背代述”、“以演代述”等现象。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运用语言文字实践性极强的复述,应该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老师应该重视复述、指导复述、训练复述,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莫让复述成为读、背、演的“附属”。

一、以复述促倾听,把好语言输入关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够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从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入手,引导学生听得准、记得清。

为了提高学生听的训练效果,每周可以利用早读时间进行讲故事、听故事的训练。故事可以是老师讲,可以是学生讲,也可以是听录音或者看音像作品。每次听后,老师设计一两个小问题,看学生是否听得准确,然后再练习复述。定期的评选“故事大王”、“最佳听众”来激励学生。

课堂上,我们老师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如在课堂教学中时常问学生:“老师刚才说了哪些要求?谁来复述一下?”这种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和复述的能力,避免课堂上出现那些身子笔直,两眼一动不动的“假听”现象。

二、以复述促表达,把好语言输出关

复述的训练过程,应该循序渐进,是师生共同努力的过程。老师应该为学生的复述“导航”。

1.提纲式复述。所谓“提纲式复述”就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能够列出复述的提纲,降低复述的难度,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如薛法根老师在执教《哪吒闹海》一课时,引导学生用三句话概述故事。第一句:哪吒为何闹海?第二句:如何闹海?第三句:闹了又如何?这三句话:“为何闹?”是原因;“如何闹?”是经过。“闹了又如何?”是结果。把故事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就把这个故事说得完整清楚了。

这种简要复述,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比较适合中高年级学生。

2.图文式复述。当需要详细复述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为学生复述搭梯子,来提高复述的质量。

如在教学《开天辟地》时,在学生理解了神话的内容后,训练学生复述课文。复述前,老师出示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的图片、盘古用斧子劈开天地的图片、盘古用双手撑起天地的图片和盘古用身体化作万物的图片,分别配上昏天黑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四个成语。学生根据图片和成语来复述课文,有了抓手,不在为复述故事的内容而发愁,把复述的语言表达作为重点,提高了复述的质量,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3.关键词复述

老师根据课本内容的特点,找出一系列关键词语,再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提示进行复述课文,也就是让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基本理解的基础之上,再根据提示的词语一边看一边想,由词扩展到句,由句扩展到段,再由段扩展到篇。这样复述,可以降低复述的难度,提高复述的效果。

如老师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把课文复述下来,老师把自己提炼的关键词语,如“生吃食物、来到人间、盗得火种、惨遭折磨、黑暗无边、决心盗火、人类进步、终获自由”等展示在学生面前,再让学生结合这些词语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围绕着这些词语进行描述的,接着在扩词成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因为有了老师这些有效的词语提示,学生复述起课文内容来就容易多了。同时,这种方法使学生对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很有帮助。

4.创造性复述。“创造性复述”是学生在理解、深化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复述的发展。

(1)变化体裁,创造复述

我们常见的体裁改变有:说明体可以变为童话体,诗歌体可改为记叙体等。这种改变文体的复述最适合古诗教学。比如在教学《春夜喜雨》这首诗的时候,因为诗人敏锐地抓住了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描摹,所以在复述时,老师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丛雨的样子、大地的变化和作者喜悦的心情等几个方面进行复述,就是把诗歌体变为记叙体的复述。再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说明文的时候,老师也可以让学生用《地球的自述》这种叙述的方式复述课文。

(2)课本演绎,表演复述

对于篇幅长、故事性强的课文,比较适合用表演复述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小舞台上常常有大发挥,深受学生的喜爱。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由于文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非常生动,很适合表演性复述,所以在学完课文后,老师让学生组合成不同的小组,每组都有三个主要角色:诸葛亮、周瑜、鲁肃。让学生把握住人物的特点,根据人物特点在表演中恰当地演绎出动作、语言和神态。还可以适当地展开想象,表演课本内没有提到的人物及具体表现。因为可以自由地发挥想像,所以这种形式的表演学生是很乐意参与的,劲头很高。

(3)课文补白,扩展复述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具有空白点,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这些空白点中自由地驰骋,老师上课时从这些空白点做文章,让学生做课文补白,再进行扩展复述。

比如在《金色的脚印》中就有几处课文补白点,老师教学时进行了这样的扩展复述:补白1:通过老狐狸的努力,锁住小狐狸的木桩被啃得很细了。复述补白:老狐狸是如何营救小狐狸的?补白2:正太郎掉下悬崖,老狐狸救醒了他。复述补白:老狐狸是如何救助正太郎的?补白3:狐狸一家告别正太郎,跑向树林深处。复述补白:憧憬狐狸一家未来美好的生活。复述课文的时候学生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内容,复述就会更丰富生动了。

在教学《哪吒闹海》这一课时,薛法根老师引导学生把“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变成三句话。加上了人物的外貌、语言,这样复述更加生动了。

这些文章都留有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扩充理解。这样给文章增添内容可以在文章中间加,也可以在文章的结尾加,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4)改变结构,变叙复述

有的课文根据写作顺序的不同,老师可以把课文中的倒叙改成顺叙,或把顺叙改成倒叙让学生进行复述。比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复述;再比如《穷人》这一课,老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复述渔夫回到家后看到了西蒙家的孩子睡在自己家里,再通过桑娜的回答把收养孤儿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进行复述。还有《拥抱大树》这一课,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的顺序还原成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复述。这些调整都可以提高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三、以复述促写作,把好读写结合关

课文可以作为复述的内容,优秀的作文也可以作为复述的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训练学生复述作文。复述作文的一般步骤是从听到说,从写到读的过程。复述作文的篇幅循序渐进,由一年级的几十字到高年级的五六百字。复述由关注情节到关注细节,由关注内容到关注语言、关注文章的结构。这样的复述有策略、有重点,当学生习作时,复述过的同类文章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范文引路的作用。长期坚持下来,我们的学生写作时思路清晰,不愁无话可写了。

复述不同于背诵、朗读、表演。它是语言、情感的内化,是语言的重组和表达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具体,从具体到创造的过程;是从记忆到创新的过程。我们要给学生复述的机会,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复述的兴趣,切实提高复述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