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4
/ 2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王玉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实验对象是6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护理中运用常规护理。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观察组总住院时间、后遗症、护理满意度、干预后NIHSS评分、干预后Barthel指数、干预后FM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脑梗死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满意。

【关键词】循证护理;脑梗死;护理效果


在临床上常见脑梗死患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偏瘫、失语等临床表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利用药物治疗,但是患者康复护理周期长,恢复各项功能速度较慢,可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应有效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以及康复效果。循证护理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参考数据是科学研究成果[1],可与医护人员临床经验进行有机结合,参照患者护理需求,将护理工作开展,具有科学化以及人性化优点,可实现提高患者护理质量这一目标,可为患者提供心理、生理方面护理干预。本组将60例脑梗死患者选择,探析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于我院2019年1月~12月将60例脑梗死患者选择,知情入组,抽签分组,观察组纳入30例患者,男患者、女患者分别是15例、15例,年龄限值48岁至78岁,中位62.5岁,对照组纳入30例患者,男患者、女患者分别是16例、14例,年龄限值47岁至77岁,中位62.0岁。比较两组患者以上资料,P>0.05。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根据脑梗死临床护理指南,将患者基础护理工作全面落实,引导患者对各项检查积极参与,对患者体征进行严密监测,确保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对患者所处病房进行定时巡查,将患者并发症预防工作积极开展,记录患者各项护理内容。

为观察组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对护士了解循证护理相关知识程度进行有效加强,首先将科室护士学习循证护理活动全面组织,学习内容包括相关步骤、理论以及文献检索方式等,对准确检索方法进行全面掌握,确保检索结果更加全面、精确。护士除了需要开展常规护理,还需要开展功能锻炼、心理干预、延续性护理以及生活护理。(1)在心理干预过程中,由于患者病情危急、发病突然,清醒后,对事实难以接受,情绪严重不良,伴随暴躁、悲观、绝望等情绪,待患者病情稳定持续24小时之后,护士应为患者开展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主动开展康复训练,在沟通患者过程中,确保语气亲和,将患者精神状态有效改善。(2)在功能锻炼过程中,护士应结合患者病情、年龄、基础病以及康复等情况,将功能锻炼计划制定,循序渐进,一开始开展被动屈伸、踝关节运动,为患者提供逐步引导,后期为患者开展主动运动[2],可以开展坐立、下床站立、扶床行走等活动,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锻炼次数每天1次到2次,利用早期功能锻炼,将患者肢体功能尽早恢复,将患者自理能力显著提高。(3)在生活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保证患者处于整洁、安静环境,确保患者治疗环境舒适,每隔2小时到3小时,为患者提供1次翻身以避免患者出现压疮,将患者按摩护理定期开展,有利于患者肢体血液循环改善,将患者康复速度显著加强。(4)在延续性护理过程中,在患者出院时,对患者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进行仔细询问,构建患者信息档案,每月为患者提供电话随访,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为患者提供专业指导,要求患者定期来院复查。

1.3效果分析[3]

护理满意度:利用自拟问卷,将数据测定,然后顺利完成实验。

1.4统计学办法

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做X2检验、t检验,以计数资料(%)、计量资料(608377eb2a4ba_html_c3f8dc35254b289a.png )表示,检验标准是α=0.05。

2 结果

观察组总住院时间、后遗症(构音障碍、失语、肢体运动障碍)、护理满意度、干预后NIHSS评分、干预后Barthel指数、干预后FMA评分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P<0.05。

1 两组总住院时间、后遗症、护理满意度、干预后NIHSS评分、干预后Barthel指数、干预后FMA评分对比

分组

总住院时间(d)

后遗症(%)

护理满意度(%)

干预后NIHSS评分(分)

干预后Barthel指数(分)

干预后FMA评分(分)

观察组(n=30)

24.2±6.2

2(6.66)

29(96.66)

18.6±3.6

52.5±5.2

67.2±9.9

对照组(n=30)

36.1±7.1

8(26.66)

21(70.00)

25.6±3.8

41.1±5.2

51.5±9.6

t/X2

6.9148

4.3200

7.6800

7.3246

8.4908

6.2358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为脑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护士应有计划为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4],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有效恢复,利用心理干预,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有效改善,有利于患者修复受损神经。在循证护理指导中,护士应训练患者刷牙、穿衣、洗脸等基本生活能力,将患者自理能力显著提高,将患者生活状态明显改善[5],护士应对患者病情观察以及评估工作进行强化,对护理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对患者护理需求进行全面满足。

此次实验得出:观察组总住院时间、后遗症(构音障碍、失语、肢体运动障碍)、护理满意度、干预后NIHSS评分、干预后Barthel指数、干预后FMA评分均显著改善。

综合以上,脑梗死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荐,护理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 王洁.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 v.15(10):137-137.

  2. 范丽萍, 张鑫.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016(034):208-209.

  3. 屈少宁, 任芳芳.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贵州医药, 2019, 043(002):330-331.

  4. 冯健伟, 边双义.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抑郁评分分析[J]. 心理月刊, 2020, v.15(06):125-125.

  5. 张国艳.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v.18(3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