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护理干预对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张兆霞 金震

上海市静安区北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71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于2019年4月-2020年12月收集入院接种儿童百白破疫苗50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借助双盲法,划分研究组儿童与对照组儿童各25例,对照组儿童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辅以优化护理措施,对两组接种儿童的不良反应结局以及发热反应率进行对比。结果: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研究组儿童的不良反应结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热反应率为8.00%,对照组为32.0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实施护理干预方式,降低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其发热情况,临床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儿童;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有百日咳以及白喉,对儿童的生命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百白破疫苗是结合百日咳、白喉以及破伤风三种疾病预防总称,对接种儿童具有较好的疾病预防作用[1]。通常情况下,婴幼儿接种疫苗的时间是在出生满3个月之后,共注射3针,有效提高儿童自身免疫力。但在接种疫苗之后,儿童也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情况严重时,对儿童的生命安全也会产生威胁,儿童智力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儿童在接种过程中,依存性不高,极易出现医患纠纷问题。基于这一情况,需要采取合理化的护理措施,降低儿童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整体疫苗接种疗效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2019年4月-2020年12月收集入院接种儿童百白破疫苗50例进行客观性研究,使用分组统计学模式,对护理价值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于2019年4月-2020年12月收集入院接种儿童百白破疫苗50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借助双盲法,划分研究组儿童与对照组儿童各25例,研究组基本资料阐述如下:男性人数为15例,女性人数为10例,年龄值范围为3.1-23.9个月,平均年龄值为(13.50±3.46)个月;对照组基本资料阐述如下:男性人数为9例,女性人数为16例,年龄值范围为3.5-24.2个月,平均年龄值为(13.85±3.45)个月。两个组作临床资料的对比,组间差异存在均衡性,P>0.05,可作公平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干预,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儿童实际情况,保证接种的过程处于无菌状态,关注儿童接种之后产生的反应。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优化护理干预。(1)接种前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在儿童护理之前核对接种信息,了解儿童实际身体情况,是否存在过敏史,在发现儿童存在接种禁忌时,禁止向儿童接种。护理人员需要向家长解释接种之后会产生的不良反应,接种后,多饮水,通过身体新陈代谢方式预防不良反应[2]。(2)接种过程中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接种过程中,需要核对接种疫苗种类以及具体接种对象,注射过程中,摇匀疫苗,充分溶解吸附剂,需要在儿童上臂外侧部位接种,使用乙醇酒精棉消毒,注射次数多情况下使用左右胳膊轮流注射,防止局部区域出现硬结情况。(3)接种后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热敷接种部位,针对产生的硬结或者是红肿情况,使用清洁毛巾,放在热水中煮沸2分钟,在毛巾温度下降到65摄氏度时,毛巾放在儿童的接种位置,保持热敷5分钟后更换毛巾,热敷的时间需要大于30分钟,保证3次/天[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童不良反应结局以及发热反应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6095e12c24050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不良反应结局对比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儿童不良反应结局为12.00%,对照组为44.0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不良反应结局对比


例数

强不良反应

中不良反应

弱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结局

研究组

25

1(4.00%)

1(4.00%)

1(4.00%)

3(12.00%)

对照组

25

3(12.00%)

4(16.00%)

4(16.00%)

11(44.00%)

X2

-

-

-

-

6.349

P值

-

-

-

-

<0.05

2.2两组儿童发热反应率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发热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发热反应率对比


例数

强发热反应

中发热反应

弱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率

研究组

25

0(0.00%)

1(4.00%)

1(4.00%)

2(8.00%)

对照组

25

3(12.00%)

3(12.00%)

2(8.00%)

8(32.00%)

X2

-

-

-

-

4.500

P值

-

-

-

-

<0.05

3讨论

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能够预防疾病,其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疫苗种类,对儿童免疫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4]。疫苗在生产以及运输过程中会出现一定差异性,在接种过程中,一部分儿童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5]。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研究组儿童以及对照组儿童进行不同护理措施干预,研究组儿童的不良反应结局与发热反应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实施护理干预方式,降低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其发热情况,临床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秀萍,普艳敏.护理干预在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过程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01):185-186.

[2]王萍.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小儿接种百白破疫苗后不良反应预防效果探讨[J].医药前沿,2019,09(10):245-246.

[3]马淑荣.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作用[J].健康之友,2019(14):228.

[4]杨彩霞.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J].人人健康,2020(14):341.

[5]刘燕.减少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3):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