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别里科夫走出套子的契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1
/ 2

浅论别里科夫走出套子的契机

许添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 江苏 苏州 215128

摘要:别里科夫成为装在套子里的人,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有形的套子背后是无形的枷锁,社会思想一旦禁锢了人的头脑和行动,就会深度复制把一切改变视作“乱子”、直到生命结束都摆脱套子不了的别里科夫们。别里科夫可以有多次契机走出套子,但是他最终没有从套子里面解脱出来,永远的埋在了套子里。别里科夫是沙皇时代的“殉葬品”。

关键词:别里科夫 套子 契机 殉葬品

部编版高中语文下册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本有希望从他的套子里面走出来,去拥抱新的生活,去展现他的人格魅力,可是别里科夫一次又一次失去契机,越陷越深,最终与套子一同死亡、埋葬。无论是职业、生活、爱情,别里科夫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在他看来未经允许的改变就是“乱子”。在层层禁锢了自己的行动和思想之后,这个正人君子将魔爪伸向了身边的学生、同事、爱人;当已经无人可害的时候,他用尽最后力气,将自己和套子放入了棺材,彻底埋葬了自己。然而,别里科夫只是众多别里科夫的一个,在沙皇的统治下,别里科夫不断深度复制着。他们将整个社会笼罩在阴霾中,没有自由的欢愉,没有舒展的笑容。

一、第一个契机——教授古希腊语

别里科夫的职业是中学希腊语教师,希腊语和他的女友瓦莲卡的歌声一样动听美丽。虽然是一门古老的语言,但是教授希腊语从它的发音和所教授的内容来看,理应是优美而动人的,来自于爱琴海的声音本身就充满了海的浪漫气息和魔力。但是我们从别里科夫的教学影响来看,别里科夫所教授的古代语言竟也成为了一种套子,可见别里科夫课堂的枯燥无味,因此也就带出了后面有人用希腊文写了一个“恋爱中的人”的“人”字等情节。教授美好的语言,并没有让别里科夫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从作品中汲取到古典文学的精神和力量,而是让语言成为了禁锢思想的手段。别里科夫身上,文艺之花本可盛开,却过早的凋零枯萎,反而成了他沉沉死气的一道枷锁。

别里科夫没有抓住走出套子的第一个契机,却成功地异化了语言文化的教化功能,让僵化的教学禁锢了教育的发展

二、第二个契机——接近民主思想

别里科夫的同事面对别里科夫坚持处分学生的时候说道,这里的教师都是接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民主教育思想的。别里科夫的年纪40多了,可能也接受过民主教育思想,也可能没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离接触过民主教育思想的人是很近的。但是我们在阅读中发现,除了敢于表达的柯瓦连科表示情愿回自由自在的乡村也不愿待在这个阴冷的城市里,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之外,别里科夫身边接受过民主教育思想的教师们并没有承担起“传道”的作用,都不敢践行民主教育思想,而是妥协着被别里科夫辖制了十五年。

别里科夫接近民主教育思想,这是他走出套子的第二个契机,但是现实是他的同事们早已成了如鲁迅《在酒楼上》中吕纬甫般的人物,早早地将思想放在内心,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掩藏,成为了“思想的漂泊者”。别里科夫如果和柯瓦连科比较要好,或许也能从中走出来,无奈柯瓦连科对于“告密者”非常仇恨,甚至叫他“毒蜘蛛”。柯瓦连科心向乡村,选择“逃离”。于是“卫道”的别里科夫,他的认真、他的奉劝、他的坚持,终于让他和民主教育思想越行越远。

别里科夫没有抓住走出套子的第二个契机,却成功地限制了民主教育思想的传播,让教育者无法创新与践行。

三、第三个契机——直面漫画传播

这幅漫画其实非常有意思,别里科夫本可以趁机作爱情宣言,毕竟恋爱了即便是被恶作剧,也不是不能公开的秘密。但是别里科夫天然缺乏浪漫的脑子,在“别出什么乱子”的“乱子”发生在了自己身上时,则显得手足无措,让读者透过文字都感受到了他的无比愤怒。好事者用漫画的方式表现这位特殊老师的恋爱,固然有侵犯别里科夫的地方,但是远远没有别里科夫想象中的成了“乱子”这么严重。而别里科夫此时的反应除了愤怒,还有惊惧,因为作为一个长期告密者,他深知传播之后的巨大灾难——在沙皇时代什么都有可能被作为借口告密。这就像有人在背后针对他,他诚惶诚恐,跟他呆在封闭房间里面每天叹息的形象呼应起来。

别里科夫没有抓住走出套子的第三个契机,无法直面漫画传播,直面爱情、因势利导,反而无法克制,认为这是丑闻,内心将事态扩大化、严重化,这也为他和瓦莲卡的婚姻告吹埋下了伏笔。

四、第四个契机——享受骑车快乐

别里科夫的恋爱显得很奇特,他很拘束,瓦莲卡则显得大方。她的笑声、歌声以及在葬礼上的哭声显示出她直率没有心机,热情并有魅力。但是恋爱并没有给别里科夫带来本质的改变,他对于每一个改变都是试探性的。自行车是新事物,他认为没有得到当地权威部门许可,教师骑车就是出“乱子”。别里科夫这时候并没有因为爱情,改变自己的原则,分享女友的欢乐,而是继续教条地谨慎地执行着所谓的规定。他不能明白骑自行车的时髦运动,年轻人骑车是体现活力青春的运动。别里科夫是一个害怕“乱子”的人,他不能允许未经允许的改变。别里科夫的思想已经被上了卡条,浪漫的爱情被僵化思维逐步损毁。

别里科夫没有抓住走出套子的第四个契机,却失败地将姐弟快乐骑行逆批为“违反道德规范”,成功地将“道德利爪”伸向了身边的人,企图将其同化、摧毁。

五、第五个契机——步入婚姻殿堂

别里科夫对于自己的婚姻倒是没有教条主义的约束,因为周边的校长太太们似乎对这件事还是非常热心的,所以别里科夫不存在不被允许的控制。但是在步入婚姻殿堂的前一刻,他产生的不是单身主义结束的正常惆怅,而是开始害怕婚姻所带来的“乱子”,他拒绝改变的领域已经从教育、生活到了感情、婚姻。他与瓦莲卡一起约会散步,已经持续了很久,因为年龄的缘故可能双方都是觉得到了要结婚的时候,并没有了挑三拣四,但是别里科夫却在与柯瓦连科的争执中摔下了楼,瓦莲卡正巧看见了这滑稽的一幕。在并不知道原委的瓦莲卡眼中,别里科夫摔得真的挺好笑的。但经过了漫画、骑车、摔跤三件事,让别里科夫彻底对婚姻的念想断送了,甚至连瓦莲卡的相片都不要了。

别里科夫没有抓住爱情的稻草,来挽救自己卑微胆怯的套子生活,相反的却将自己的爱情亲手葬送,把自己困死在了正人君子的套子里。第五个走出套子的契机也就此失去。

六、第六个契机——获得死亡解脱

别里科夫在自己的死亡葬礼上,终于进入了永恒的套子——一口棺材,他露出了久违的安定的笑容。别里科夫在自己的逃避人生中始终坚守自己是一个正人君子,却又畏葸不前,不敢在自己的教育领域开拓思想,不敢开拓自己的生活,甚至不敢对婚姻承担需要履行的责任。他把自己的身体藏在了阴冷潮湿的天气里面,即便是阳光明媚的晴天,大家也要看到那标志的雨靴和雨伞。别里科夫的死亡没有让大家感受到以后可以不用焦虑,自此安眠。那口象征死亡的棺材,是他的又一个套子而已。别里科夫将沉浸在套子里面无法自拔,直到永远。那一天是阴雨天,大家都穿着雨靴还有撑着雨伞,别里科夫在自己下葬的那天,终于呼风唤雨,同化了大家的穿着,把大家一起装进了套子。别里科夫终于死了,这样似乎令人快乐又满含阴沉的死亡,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社会浓重的“别里科夫味道”。他的死亡,肯定阴魂不散。

别里科夫走出套子的第六次契机,就是在死亡以后获得解脱,但是契诃夫的笔下,那场代表着阴沉的雨与大家套子似的装扮,让我们似乎回到了真实的世界,在沙皇统治的社会里面,别里科夫依旧在场,无人可以逃离。


别里科夫的悲剧,有沉重的社会原因。别里科夫在黑暗社会的思维逻辑里面要求着自己,也同样的要求着别人。他的世界里面永远是一个阴沉的雨天,而他似乎是永久在未雨绸缪。一个精神受到毒害的人浑然不知自己正在毒害别人。别里科夫装成了一个逃避的隐士,顺从地将自己包裹起来,将自己的行动包裹起来,将自己的思想包裹起来,去遵从教条规则,冷酷地反对着生活的变化。

别里科夫可怜而可恨,他是“卫道”的产物,是牺牲品,更是沙皇时代的“殉葬品”。1898年小说发表的时候,俄罗斯已经处在革命的前夕,别里科夫在社会时代的巨浪即将到来的时候,化为了一把凶恶的匕首,刺进了那个时代教育、生活、情感进步发展的过程里面。一个个别里科夫,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社会进步的绊脚石,他们要为旧秩序“卫道”献身。别里科夫的消亡是必然的趋势,这样的人,“套子太深”,走出太难,只能将他们的棺材埋在地下,再也不要让他们出来了。


参考文献:

[1]马卫红.《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契诃夫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