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改善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优质护理对改善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效果评价

宣晓月,王艳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筛选的100例病例均为2019年4月-2020年3月采取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对静脉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0.0%相比对照组的8.0%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保证患者治疗安全及治疗效果。

【关键词】静脉输液;优质护理;静脉炎;预防效果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外界的气压和静脉压将对应的无菌药液、血液或电解质、营养液等通过静脉输送至人体内,由于其穿刺位置不同,故临床可分为外周静脉、中心静脉(输液、输血、营养液)等,早期静脉血管在导管长期、多次插入刺激下很容易造成血栓及炎症,后期是因为个人体质和药物刺激导致穿刺部位发生肿胀、疼痛等症状,进而引发静脉炎并发症,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发育。本次研究通过优质护理干预,目的是研究将静脉输液导致的静脉炎发生率降到最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的100例病例均为2019年4月-2020年3月采取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8-72岁,平均(56.2±3.7)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0-75岁,平均(56.7±4.1)岁。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静脉输液治疗标准,且无静脉输液禁忌症;排除标准:治疗前已经发生静脉炎者;合并其他严重机体病变者。分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核对药物及患者信息,为患者调节静脉输液速度及药物浓度,定期更换药物;加强巡视,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1)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多次穿刺引发静脉壁受损。(2)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保证患者在穿刺时身心放松,提升穿刺效果。(3)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对于多次输液治疗或者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留置静脉留置针,防止多次穿刺造成的静脉损伤。(4)穿刺点护理。每次输液治疗完成后,对皮肤穿刺部位进行观察,出现红肿、痒痛症状时及时处理,可以20%硫酸镁纱布外敷,防止出现静脉炎。(5)输液治疗完毕后,指导患者家属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按摩,促进血液流通。(6)避免药物刺激,在静脉输注刺激或者高浓度药物时,要注意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并调整输注速度,避免对静脉造成损伤,引发静脉炎。(7)穿刺时或者拔除输液针时,要保持动作轻柔,防止对静脉造成机械性损伤,引发静脉炎。

1.3观察指标

1.3.1评估两组静脉炎发生率。

1.3.2评估患者满意度,以院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评分0-100分,分数与满意度成正比。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x±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n(%)为计数方式,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静脉炎发生率评估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0(0.0%)相比对照组的4(8.0%)明显更低,(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3.6±2.8明显高于对照组88.7±3.6 ,(P<0.05)。

3讨论

静脉输液是常见治疗方式,药物通过静脉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病灶,而静脉炎的发生,会影响治疗效果,威胁患者安全。对静脉炎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与机械操作及穿刺操作的刺激有关,也与护理人员的穿刺技能有关,还与药物的浓度、输注速度、患者本身血管其概况等密切相关。针对静脉炎并发症引发的不适反应,需要提前预防,以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本次研究,对采取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主要针对静脉输液中容易出现静脉炎的情况进行预防性护理。包括提升护理人员的穿刺技能,尽量避免多次穿刺引发的静脉壁受损。还采取留置静脉针的方式,避免多次静脉输液治疗或者持续输液治疗患者受到多次穿刺的影响而引发静脉炎。同时,输液完毕后,对穿刺点进行护理,以热敷或者涂抹药膏的方式,避免皮肤红肿、痒痛的发生。通过调节药物浓度或者滴注速度,避免高浓度和高刺激药物对患者静脉壁的刺激。还在护理中保持动作轻柔,避免机械性刺激对静脉的影响,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0.0%相比对照组的8.0%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优质护理干预,从多方面、多角度对静脉输液导致的静脉炎进行预防,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患者治疗中获得了较好的就医体验,也提升了其满意度。

综上,优质护理应用在采取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中,可通过提升穿刺技巧,提高对静脉穿刺点的护理干预以及避免药物对患者静脉壁的刺激,可达到较好的预防静脉炎的效果。优质护理应用在静脉输液导致的静脉炎的治疗中,可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提升治疗效果,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刘如萍,薛莹莹,彭雅莉,等.个体化舒适护理对改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101.

[2]李金蕾,刘琳.个体化舒适护理对改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1):152.

[3]龚蕾,朱春燕,刘莉娜.环节质量控制用于小儿静脉输液治疗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9,23(8):1563-1565.

[4]郑金华,徐久云,朱贤关,何丽红.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门诊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02):113-115.

[5]李学文,麦艳冰,陈月娇.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235-236.

[6]樊丽群,许秀贤,黄海英,闻俊,梁志敏.人性化护理干预联合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对血液肿瘤患儿的护理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5,39(05):56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