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结肠镜检查老年大肠息肉的漏诊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3

电子结肠镜检查老年大肠息肉的漏诊率分析

张艳

铜仁市人民医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检查老年大肠息肉的漏诊率。方法:本文选取我院老年大肠镜下息肉切除术300例,计算息肉漏诊率和漏诊率,分析临床资料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300例患者共发现854个息肉,其中87例155个息肉漏诊。息肉误诊率为29.0%(87/300),总误诊率为18.1%(155/854)。息肉漏诊率与息肉大小(P<0.05)和山田分型(P<0.05)显著相关。有一定程度的漏诊。结论:老年人大肠息肉在结肠镜检查中有一定程度的误诊,误诊率与息肉的大小、形态有关。扁平小息肉最易误诊,不同肠段息肉误诊率无差异。

[关键词]老年大肠息肉电子结肠镜漏诊率


结直肠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腺瘤是一种可以发展为腺癌的息肉病变[1]。研究表明,结肠镜下切除腺瘤性息肉可显著降低大肠腺癌的发病率[2]。目前,结肠镜被认为是诊断大肠息肉的最佳标准,但并不完全准确,病变漏诊的发生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国外报道的息肉漏诊率为22%[3]。如何降低结肠镜下息肉的漏诊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对结肠镜下息肉的漏诊情况及影响漏诊率的相关因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回顾性分析结肠镜下息肉的漏诊率及可能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策略,降低息肉的漏诊率。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这项研究中,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的3年期间,共有300名在门诊检查中发现的息肉患者被纳入研究,他们入院接受再次结肠镜检查和结肠镜息肉切除术。男189例,女111例,平均年龄(51.5和12.5)岁,245例因症状(腹痛、便血、大便性状或习惯改变)行结肠镜检查,55例无症状体检。结肠镜检查与结肠镜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分别为21.2天和7.8天。

1.2息肉漏诊的定义

息肉误诊率=漏诊息肉数/两次检查发现息肉总数;息肉误诊率=漏诊息肉数1例患者总数。

1.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分析。所有参数均以平均值±标准差(60b6e8897d800_html_abcb267ac997b10f.gif ±s)表示,采用t检验和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一般特征及其与息肉患者漏诊率之间的关系

300例中,漏诊87例,总息肉漏诊率29.0%(87/300),其中男性息肉漏诊率29.1%(55/189),女性息肉漏诊率28.9%(32/111)。息肉漏诊率60岁及以上者为30.8%(20/65),60岁及以下者为30.6%(72/235)。有症状者漏诊率为29.8%(73/245),健康者漏诊率为32.7%(18/55)。不同性别、年龄、有无症状组息肉漏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特征及其与息肉患者漏诊率之间的关系(例)

项目

性别 年龄 症状

60以上

60以下

漏诊

55

32

20

72

73

32

未漏诊

134

79

45

163

172

37

2

-

-

-

-

-

-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息肉漏诊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300例患者第一次结肠镜检查共发现699个息肉,第二次结肠镜检查发现155个新息肉(即155个漏诊息肉)。息肉的总漏诊率为18.1%。基本型息肉1~14个,平均(2.97±2.14)个。漏诊息肉0~9个,平均(0.58±1.15)个。不同大小息肉的误诊率分别为5mm以下28.7%(112/390)、5mm~10mm 16.6%(47/283)、10mm及以上7.7%(14/181)。三组误诊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外形息肉漏诊率分别为:山田I型33.9%(169/498),山田II型17.7%(17/96),山田III型26.3%(31/118),山田IV型4.2%(6/142),四组息肉漏诊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息肉漏诊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项目

第一次息肉数

漏诊息肉数

息肉总数

漏诊率(%)

X2

P值

总体

699

155

854

18.1

-


部位






<0.05

回盲部

26

7

33

21.2



升结肠

87

24

111

21.6



肝曲

27

3

30

10.0



横结肠

46

16

103

15.5



脾曲

4

6

10

60.0



降结肠

83

19

102

18.6



乙状结肠

194

44

238

18.5



直肠

191

36

227

15.9



大小





-

<0.05

<5mm

278

112

390

28.7



5~10mm

236

47

283

16.6



≥10 mm

171

10

181

7.7



分型





-

<0.05

I型

349

149

498

33.9



II型

79

17

96

17.7



III型

87

31

118

26.3



IV型

-

< 0.05

< 0.05

4.2




3讨论

结肠息肉的病理类型多种多样,有些病理类型如绒毛状腺瘤性息肉有癌变倾向[4]。因此,息肉的检测和治疗是结肠镜检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阻断癌前病变向大肠癌发展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临床实践中一直存在息肉漏诊的问题。在国外Meta分析中,息肉的总漏诊率为22%,在国内研究中为22.5%[5]。我们的研究表明,息肉的总漏诊率为19.39%,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接近[6]

研究息肉的误诊和漏诊首先要确定息肉的概念,特别是要排除息肉复发或新发息肉,研究表明,1年回顾性结肠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大多在以前诊断,只有11%为复发或新发,国内外在回顾性研究中误诊与息肉内镜检查两次间隔时间为3个月,通常以排除干扰图为新发或复发息肉。我院门诊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后,未直接切除,而是常规入院复查,同时行息肉切除术。第二次结肠镜检查新发现的息肉为漏诊息肉,至少两次获得完整的检查资料。此手术可降低息肉切除术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本研究共发现息肉854个,其中漏诊155个,总漏诊率为18.1%,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表明,息肉的误诊率与息肉的大小、形态有关。息肉越小误诊率越高。扁平和无蒂息肉的误诊率明显高于带蒂息肉。不同部位息肉的漏诊率依次为脾曲(60.0%)、升结肠(21.6%)、回盲部(31.2%)、降结肠(18.6%)、乙状结肠(18.5%)、直肠(15.9%)、横结肠(15.5%)、肝曲(10.0%),但统计分析并未发现息肉的漏诊率与其位置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发现脾脏曲度及回盲部息肉较少者,确实更易漏诊,故应加强检查。

综上所述,大肠息肉在结肠镜检查中有一定程度的漏诊,漏诊率与息肉的大小、形态有关,而扁平小息肉最易漏诊。本研究结果可提高对息肉漏诊率及相关因素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探讨降低息肉漏诊率的策略。

参考文献

[1]云小余,王芳.老年结肠息肉患者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02):96-99.

[2]于子涵,陈凌,肖静,等.高龄老年人电子结肠镜检查情况及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9,26(01):58-60.

[3]阮开学,秦荣,陈芳.404例大肠息肉漏诊因素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3):243-245.

[4]徐静,魏燕,张林萍,等.二次结肠镜检出结直肠息肉的相关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5):183-184.

[5]张静文.结肠镜检查大肠息肉的漏诊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5):16-17.

[6]徐志刚,倪吉凯,吴文江.肠镜下大肠息肉漏诊相关因素的分析与思考[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01):128-130.

作者简介:张艳(1983.05-),女,汉族,贵州开阳人,本科学历,主治医生,主要从事临床消化内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