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专业医生为你讲述冠心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中西医结合专业医生为你讲述冠心病

张琰

峨眉山市人民医院,四川乐山, 614200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并导致心脏病,临床见胸闷痛,甚则胸痛彻背,背痛彻胸,喘息不得卧等症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在人口日益老龄化和城市进程加快以及人们不健康生活方式下,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升高,且愈来愈年轻化,据调查,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已超过1100万人,其中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等疾病[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健康问题,其中冠心病的增长尤为迅速。在冠状动脉造影未广泛开展的年代,西医主要根据临床病史中典型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运动试验阳性结果来诊断冠心病,而中医诊断的“真心痛”、“胸痹心痛”中有部份是冠心病患者。这两个医疗系统积累了有效的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方法,包括单独和联合使用,在医疗领域被广泛使用[2]。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冠心病的诊断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这些患者预后的长期随访数据对冠心病的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机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认识一下什么是冠心病。

一、冠心病的种类

1、隐匿型冠心病:冠心病患者通常有较高的疼痛阈值,因此没有疼痛症状。心肌缺血的话,心电图的表现会在安静时之前,或者只在心脏负荷加重的阶段出现,这个阶段的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被称为隐匿性冠状性心脏病。

2、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以血流中断为主要特征,持续缺血导致心肌局部坏死。急性期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坏死的心肌纤维被炎性细胞浸润溶解吸收,产生肉芽组织,这些疾病在发病前和发病期间表现得很明显。在发病前,会突然出现比以前更严重的心绞痛,持续时间较长,伴随恶心、大汗、急性心力衰竭、血压大波动等症状;在疾病期间,疼痛的程度通常是在工作或睡眠中,以及更广泛的范围和相对较长的时间,有时甚至在几天内。硝化甘油不能缓解症状,多数患者会出现易怒、恐惧、出汗等症状,有时全身发热,白细胞的数量增加,脉搏也会减慢[3]

二、冠心病的症状

1、胸闷胸痛

冠状动脉狭窄会导致血流不畅,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系统,所以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痛不适,特别是体力劳动后心肌氧需求增加会加重疼痛感。患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患者会感觉胸口被打了一下,疼痛会波及到肩膀、后背和手臂。

2、头晕目眩

许多人认为眩晕是由贫血、颈部疾病或睡眠不足引起的,但对于经常头晕目眩的中老年人群,应警惕冠心病,因为冠心病会影响大脑供血,使患者头晕甚至晕倒。

3、异常的牙痛症状

很多人不会把牙痛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联系起来,但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会引起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问题。大脑的脊髓中枢接收到心脏异常的信号传到牙齿,引起牙痛的不适。下牙、下巴或左侧牙痛症状显著。

4、耳垂有皱纹

冠心病的发病往往涉及人体的小动脉,影响微循环系统。耳垂是微循环的末端,对缺氧和缺血非常敏感。冠心病一旦发作,耳垂就会因缺氧而出现褶皱。

5、心悸气短

中老年人,如果频繁出现心悸的症状和轻微劳动后发现的不适,晚上睡觉的时候憋气,睡眠中容易醒来的话,必须去医院检查有无冠状性心脏病。

  1. 中、西医治疗

  1. 西医治疗

  1. 药物治疗

西医药物治疗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药物:β受体阻滞剂,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交感胺刺激阻滞心率和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减慢,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脏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硝酸甘油,舌下含0.6-0.6mg硝酸甘油,约3分钟内见效,30分钟内疼痛消失,但不要用于低血压或青光眼患者;冠脉动脉扩张剂,此类药物主要有胺碘酮、潘生丁等。

  1. 介入性治疗配合手术治疗

该方法是采用介入法先扩大相对狭窄的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液灌注,然后在手术后使用抗血小板等药物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手术分为下面两种:用动脉穿刺,把球囊送到相对狭窄的病变部位,在里面放入造影剂等来扩张血管内径;使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架,通过心脏的导管进入冠状动脉,通过支架自动支撑血管壁,促进血管的流动。

  1. 其他的介入治疗方法

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如冠状动脉斑块旋转手术、冠状动脉激光血管成形术、微波热球囊成型、冠状动脉超声成型等。

2、中医辨证分析与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主要是从整体出发,具有综合疗效的特点,因此中医治疗受到患者的广泛关注[4]。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气血不足、淤血、痰浊等导致心脉阻塞,左胸疼痛、疼痛是主要表现的一点症状。

中医所说的疼痛理论,就是血瘀痰浊所致,由于气血不能顺畅运行,心阳乏力,影响心脉,简单地说,这就是不通的原因。中医是活血化瘀,西医是扩张冠状动脉,两者有一些共同点。中药和西医在药物的特性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治疗患者的过程必须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是采用中药还是西医治疗。综合以往经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作期多以西医为主,病情稳定后应用中药巩固。

中西医结合治疗,从“血”和“脉”两方面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效果显著。近年来,人们发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致病机制可能与“风邪”有关,发病属于风病,祛风药具有散邪、温热清阳、干湿化痰、清络开窍、化瘀止痛的作用。这一发现为冠心病的中西医辨证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针对受损斑块破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的关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活血逐瘀汤具有活血解毒稳定斑块的作用,活血解毒汤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辨证治疗的新研究方向,深化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研究,可能会发现新的治疗方案,不断突破临床困难,提高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水平,降低残疾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廖欢.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症状改善和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6):138-139.

[2]周召锋,吴春阳,杨红莹,施亚明,王斌,陈荣敏,李学美,张诚霖.冠心病PCI术后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模式的探讨[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0(11):830-833.

[3]李钦果.基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与意义分析探讨[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0,16(05):86-87.

[4]李国诗,潘枚霞,朱东杰.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33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7):109-1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