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护理干预在改善痤疮患者心理状况方面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2

研究护理干预在改善痤疮患者心理状况方面的效果

李静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目的:研讨护理干预在改善痤疮患者心理状况方面的效果。: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痤疮患者随机抽取56例并分组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各28例,分别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经过干预,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SAS、SD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痤疮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改善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优化整体治疗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痤疮;心理状况;效果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发生在年轻群体当中,属于一种表现在面部、胸部、背部和肩部的毛囊性慢性炎症。痤疮的高发年龄在10到35岁之间。一般青春期后可能会逐渐消退,但个别患者也可能存在一些顽固痤疮,到40岁以上还会有丘疹、粉刺、脓疱等表现,一些患者在痤疮过后会留下一些凹陷斑痕,给仪表带来影响,给病人心理带来沉重压力,甚至出现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1-3]。本文通过研讨护理干预在改善痤疮患者心理状况方面的效果,目的在于为痤疮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适宜的护理方式。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痤疮患者随机抽取56例并分组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各28例,研究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14-35岁,平均年龄(20.51±4.42)岁;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14-37岁,平均年龄(20.06±4.29)岁。两组年龄、性别可比(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为病人介绍痤疮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日常预防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用药方法等。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①健康宣教。医护人员通过同病人及其家属面对面的沟通,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增加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提高病人痤疮预防能力,改善病人对治疗的配合情况。宣教时认真详细的回答患者和家属的提问,掌握病人的实际病情及治疗情况。②门诊治疗室环境护理。确保治疗室环境舒适、温馨,注意仪表整洁,护理时做到真诚、热情、负责,根据每位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干预。③心理调节。痤疮会给病人仪表带来影响,会让病人出现焦虑、担心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病人身心情况,积极与其沟通,多列举治愈病例,给予病人抚慰及鼓励,使病人保持乐观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④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需按照病人实际病情及自身特征来进行饮食计划的制定,主要以清淡为主,降低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⑤中药倒膜。为病人搭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倒膜。药材以大黄-白芷、大黄-黄芩以及大黄-丹参为主。将其粉碎,按比例混合,再通过0.9%的氯化钠溶液将其调匀至糊状敷于病人患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SAS、SDS评分。SAS评分大于等于50分为焦虑,SDS评分大于等于53分为抑郁,二者的严重程度随分值增大而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SAS评分、SDS评分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试验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研究组患者SAS评分(15.22±1.70)分,对照组SAS评分(15.35±1.12)分;研究组患者SDS评分(12.67±1.65)分,对照组SDS评分(12.22±1.41)分;数据对比可知: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过干预,研究组患者SAS评分(7.71±0.38)分,对照组SAS评分(10.28±0.54)分;研究组患者SDS评分(6.32±0.38)分,对照组SDS评分(9.77±0.82)分;数据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SAS、SD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n=28,x±s)

组别

例数(n)

SAS

SDS

干预前(分)

干预后(分)

干预前(分)

干预后(分)

研究组

28

15.22±1.70

7.71±0.38

12.67±1.65

6.32±0.38

对照组

28

15.35±1.12

10.28±0.54

12.22±1.41

9.77±0.82

t


0.3379

20.5953

1.0971

20.1995

P


0.7367

0.0000

0.2775

0.0000

3讨论

痤疮多表现在病人面部,属于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表现为痤疮、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疤痕。除面部外,也可出现在背部、胸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痤疮的发病同个体雄激素皮质分泌过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痤疮丙酸杆菌及遗传等密切相关[4-6]。目前,痤疮患者的护理干预较多的集中在遵医治疗方面,对病人心理状态的护理不够重视,忽略了护理效能对疾病治疗产生的积极作用[4-6]

本次在护理干预在改善痤疮患者心理状况方面的效果研究中,发现:干预前,研究组患者SAS评分(15.22±1.70)分,对照组SAS评分(15.35±1.12)分;研究组患者SDS评分(12.67±1.65)分,对照组SDS评分(12.22±1.41)分;数据对比可知: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过干预,研究组患者SAS评分(7.71±0.38)分,对照组SAS评分(10.28±0.54)分;研究组患者SDS评分(6.32±0.38)分,对照组SDS评分(9.77±0.82)分;数据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SAS、SD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对痤疮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改善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优化整体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地排除治疗隐患,为治疗提供助力,且综合的护理干预通过详细的健康宣教、诊疗环境护理、心理干预、饮食护理以及中药倒膜辅助治疗等方面的干预,拉近了同患者间的距离,让患者感受到舒适温暖,有效消除不良情绪,更加适用于痤疮患者的护理。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改善痤疮患者心理状况方面的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病人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常星艳.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复发性卵巢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2):899-903.

[2]陈沁,钟华,施宗平.护理干预对提高玫瑰痤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8):1105-1107.

[3]邓芸,杨玉玲,于津,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z1):362-364.

[4]桑田,孙先霞.持续性护理在改善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及对肢体恢复的积极作用探讨[J].现代医学,2017,45(7):1019-1022.

[5]张绒,牟小引.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理状态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改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4):1788-1790.

[6]唐敏.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