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水分褐煤中速磨出口温度方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5
/ 4

提升高水分褐煤中速磨出口温度方案研究


富跃龙


神华国华(印尼)南苏发电有限公司( PT.GHEMM INDONEISA)

摘 要:印尼南苏煤电项目安装2×150MW燃煤机组,采用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燃用印尼高水分褐煤,设计原煤水份55.3%,煤矿开采的原煤通过蒸汽干燥机将原煤水分干燥至37.8%再送入锅炉原煤斗。机组投产试运后发现蒸汽干燥机将原煤干燥至水分达到49%以下时,整条干燥机系统粉尘飞扬,且粉尘细小无法收集,多次出现自燃和爆炸事故,严重影响机组安全和环境。现场经过反复调试,严格控制各项参数,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实际情况的运行控制方式,即将煤干燥后干燥煤水分控制在50%~54%之间,可有效解决粉尘飞扬和自燃爆炸问题,又通过整改旋转煤仓、加空气炮等措施解决了煤仓堵煤问题。因入炉煤水分大,目前,实际运行中采取增加一次风量的方式提高磨煤机出力,在冷风全关情况下,磨煤机入口一次热风温度最高只能达到320℃左右,磨煤机出口风粉混合物温度56~58℃,存在出口分离器和煤粉管道容易出现粘煤、堵煤问题。综上,为解决分离器和煤粉管道粘煤、堵煤问题,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降低制粉系统运行风险,开展抽取高温烟气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方案研究。

关键词:高水分褐煤 中速磨 高温烟气 磨煤机出口温度

  1. 概述

南苏电厂由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安装2×150MW燃煤机组。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分别由华西能源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提供。锅炉为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直吹式四角切园燃烧、自然循环汽包锅炉。锅炉采用全悬吊全钢构架、锅炉为平衡通风、固态排渣方式,尾部空预器采用管式空预器

印尼南苏煤电项目于2009年7月开工建设,2011年月7月和11月两台机组相继投产。锅炉设计褐煤原煤水份55.3%,实际原煤水份最高可达甚至超过61.3%的校核煤种水分,为保证制粉系统及机组的安全运行,开创性的将煤干燥系统应用于煤电项目,原设计中,煤矿开采的原煤通过蒸汽干燥机将原煤水分干燥至37.8%再送入锅炉原煤斗,从而达到《DL_T466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MPS中速磨煤机选用褐煤时,入炉煤表面水分<19%的设计标准要求,以确保制粉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在机组投产试运后发现,煤干燥机后原煤水分达到49%以下时,整条干燥机系统粉尘飞扬,且无法收集,调试中多次出现自燃和爆炸事故,严重影响机组安全和环境。为此,现场经过反复调试,严格控制各项参数,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印电实际情况的运行控制方式,即将煤干燥干燥煤水分控制在52%~54%之间,可有效解决粉尘飞扬和自燃爆炸问题,又通过加装旋转煤仓、空气炮及定期拉空清仓等措施解决煤仓堵煤问题,成功找到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平衡点,对全厂的稳定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打破了MPS型中速磨煤机常规运行参数,在燃用印尼高水分褐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机组投产后,由于入炉煤与设计煤种偏差较大(见表1),锅炉燃烧工况受煤质高水分影响,部分参数与设计值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空预器出口一次风温,远未达到设计热力计算书中的388℃,且随着机组运行年限增加空预器漏风、表面积灰和结垢的影响,目前,实际运行中,磨煤机入口一次风温度在冷风全关的情况下,最高能达到320℃左右,远低于设计值,磨煤机出口温度也只有56-58℃,因磨煤机出口温度偏低,运行中存在出口分离器和煤粉管道容易出现粘煤、堵煤问题。为此,运行中需人为参与加大一次风量的方法提升磨煤机出口温度,而此种运行方式不仅增加了一次风机电耗,同时,由于提高了一次风速,使磨煤机内部部件、出口粉管等设备磨损加剧。

表1:入炉煤水分及热值对比(实际值指2020年1月至今平均值)

参数

原设计

实际值

全水Mt

38.7

52

内水Mad

23.47

28.97

低位热(kcal/kg)

3365.2

2387.8

此外,通过多年运行经验摸索,磨煤机入口风温高于320℃运行也存在着火爆炸的风险。因此,对目前机组的运行状况开展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而又能降低磨煤机着火爆炸的风险,从而降低制粉系统运行风险,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1. 方案研究实施背景

2018年,广东电科院对2号锅炉进行了全面燃烧调整试验,完成了磨煤机粉管调平、变风量等多项试验,并绘制出磨煤机风煤比曲线(见图1)。实际运行中,为了保证磨煤机出口温度,防止发生堵煤问题,在冷风门全关情况下,磨煤机总风量平均向上偏置5-10%才能满足磨煤机出口温度要求(如11磨煤机煤量49.5t/h,而风量为89t/h,超出10%)。在此种运行方式下,干燥出力仍显不足,磨煤机出口温度偏低,出口分离器挡板粘煤、堵煤时有发生,而每次出现粘煤缺陷时均需人员进入磨煤机内部进行清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机组实际运行状况,参考风扇磨煤机系统的高温烟气循环利用的运行方式,拟开展抽取高温烟气加入一次风的方案研究工作,以进一步提升磨煤机干燥出力,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同时降低磨煤机内氧含量,降低磨煤机爆炸风险,提升机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


60e2a5e9a6b1b_html_2b744a1d64d7dc8b.gif 1-磨煤机风-煤比曲线


  1. 改造方案研究

  1. 改造目标

  • 根据电厂来煤结构并结合锅炉设备实际运行情况,改造的目标是实现磨煤机出口温度62-65℃,减少出现结露问题,降低磨煤机出口分离器堵塞的风险;

  • 通过改造提高一次风粉温度,降低炉膛火焰中心高度,改善炉膛燃烧环境,使排烟温度降低5-10℃。

  • 通过抽取高温烟气混入一次风系统,降低磨煤机内一次风氧量,降低磨煤机爆炸的风险;

  1. 改造内容

采用高温、高压热炉烟风机从锅炉低过出口后墙烟道抽取中高温烟气,注入热一次风母管;热烟气与一次风混合提高磨入口风温后分别送入各台运行磨,从而提高制粉干燥出力、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在选用“热风+热炉烟”做干燥剂时,可不对一次风机进行改造。该方案实施后不但提高了制粉系统干燥能力,也同时提高了制粉系统的防爆能力。(如图2)

图2:抽取高温烟气示意图

  1. 热力计算:

3.1 设计和实际入磨煤质情况

锅炉设计褐煤原煤水份55.3%,通过干燥机将原煤水分干燥至37.8%,实际运行干燥后原煤水分约52%~54%,按52%含水率计算煤质资料及煤耗量如表3-1所示:

表3-1 设计和实际入磨煤质情况

项目

单位

设计入磨煤质

实际入磨

煤质

收到基全水分

%

37.8

52

空气干燥基水分

%

23.47

28.97

收到基灰份

%

4.66

3.60

收到基碳

%

39.74

30.67

收到基氢

%

2.89

2.23

收到基氮

%

0.42

0.32

全硫

%

0.17

0.13

收到基氧

%

14.32

11.05

收到基高位热值

MJ/kg

15.56

12.26

收到基低位热值

MJ/kg

14.09

9.55

3.2 设计和实际入磨煤干燥热平衡计算

60e2a5e9a6b1b_html_ac02bc7ea152d810.gif 计和实际入磨煤干燥热平衡见表3-2。该热平衡计算中煤粉水分按照DL/T 5145-2012《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技术规定》图3.6.2进行选取;磨煤机出口温度按照65℃选取,磨入口按最大通风考虑,热风温度按原锅炉设计热风温度选择,并考虑热风沿程温降5℃。由热平衡计算可知,当4台磨同时运行,在磨最大通风情况下,且保证入磨热风温度为386℃的情况下,即使使用实际入磨煤质,最终干燥出力也可以满足要求,但一次风率将近50%。

表3-2 设计和实际入磨煤干燥热平衡

序号

名 称

单位

设计入磨煤质

实际入磨煤质

(一)

燃料消耗量(BMCR)

t/h

100.8

147.3

磨煤机运行台数

3

4

(二)

磨煤机入口

1

干燥煤的物理热

kJ/kg

758.67

864.35

初始干燥剂量

kg/kg

2.24

2.23

2

密封风物理热

kJ/kg

2.04

2.68

空气热含量

kJ/kg

30

30

3

碾磨产生的热量

kJ/kg

10.76

14.1

(三)

磨煤机出口

磨出口一次风温

65

65

煤粉中剩余水份

%

21

36

1

蒸发原煤中水耗热

kJ/kg

539.66

634.42

所干燥的水分

kg/kg

0.213

0.25

原煤温度

20

20

2

乏气带出热量

kJ/kg

152.19

152.71

tm"下湿空气比热

kJ/(kg℃)

1.014

1.014

3

加热燃料消耗热

kJ/kg

64.19

76.37

干燥煤的比热容

kJ/(kg℃)

1.18

1.18

干燥基灰分

%

7.49

7.49

进出口平均温度

42.5

42.5

灰的比热容

kJ/(kg℃)

0.76

0.76

纯煤比热容

kJ/(kg℃)

1.214

1.214

4

磨入口一次风温

328

374.8

5

磨入口一次风比热

kJ/(kg℃)

1.032

1.035

6

冷风分额

0.162

0.031

热风分额

0.838

0.969

冷风温度

30

30

冷风比热

kJ/(kg℃)

1.012

1.012

热一次风温度

386

386

热一次风比热

kJ/(kg℃)

1.036

1.036


一次风率

%

40

48.6

3.3干燥烟气量选取

抽取干燥烟气是为了补偿热一次风干燥能力的不足,热一次风的热量来源于空气预热器。当入磨煤质水分大幅上升时,随着干燥出力需求的增加,一次风率和进入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量大幅提高,而空气预热器的换热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当过量冷风进入空气预热器之后其表现为热一次风温大幅下降,从而无法满足原煤干燥需求。

由表3.2可见,当同时满足一次风率和一次风温的条件下,干燥出力是可以满足要求的。但在高一次风率的条件下实际运行热风温度很低,为了保证一次风温为原设计值,需要保证进入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量不超过空预器设计值。其余不足的热量由抽取的热烟气给出。

采用烟气干燥原煤时,被抽取的烟气流程本质上为部分烟气再循环流程,其基本流程为:低过出口→热烟风机→热风道→磨煤机→燃烧器→炉膛→高过→高再→中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低过出口。由于本身是循环过程,所以低过下游烟气量不发生变化,对下游设备影响很小。

抽炉烟不能提供燃烧供氧量,所以入炉总风量不变,燃烧本身产生的烟气量不变。但入磨干燥介质成分会发生重大变化,其O2含量从21%降低至15.85%,大幅提高了系统的防爆特性。

表3-3干燥烟气量初步选取

单位

设计入磨煤质

实际入磨煤质

BMCR总风量

t/h

649.4

739.4

BMCR总烟气量

786.6

930.35

一次风率

%

40

48.6

入磨一次风量

t/h

259.76

359.35

入空预器一次风量

t/h

217.7

348.21

空预器出口一次风温

391

热一次风焓值

kj/kg

405.1

实际入磨总热量缺额

kj/h

52869033.7

低过出口烟气温度

418

低过出口烟气焓值

kj/kg

430.73

需补充烟气量

t/h

122.7

混合后干燥介质含氧

%

15.85

3.4 抽炉烟对锅炉影响分析

原煤水分上升、热值降低会引起烟气量的上升,导致炉膛燃烧区域温度的下降;抽炉烟本质上是一种烟气再循环,所以增加抽炉烟循环也会进一步降低炉膛燃烧温度,同时进一步降低NOx原始排放,但由于其总烟气量的增加,总热量并不减少。

抽炉烟会导致抽炉烟点上游烟气流速上升,所以其对流换热有所加强,一般来说锅炉受热面对流换热系数与速度的0.6~0.8次方成正比。抽炉烟后对流受热面区域烟气流速为设计煤的1.34倍,对流换热强度增加约19~25%;烟气流速为不抽炉烟实际入磨煤的1.13倍,对流换热强度增加约7~10%。

总的来说,抽炉烟之后炉膛辐射换热量会有所降低,但下游受热面对流换热能力有所上升,抽炉烟点处烟气温度略有下降。由于抽炉烟本身不引起下游烟气量的变化,所以抽炉烟点下游的设备换热情况与抽炉烟本身关系不大。

  1. 研究结论

  1. 经研究,实施抽取高温烟气混入一次风系统改造后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提升,经济性不会有明显变化,预计改造后锅炉效率不低于设计值,锅炉排烟温度降低5-10℃。

  2. 实施抽取高温烟气混入一次风系统改造,利用高温烟气提高磨煤机干燥出力,可实现磨煤机出口温度到62-65℃的目标,始终在露点以上温度运行,可有效避免磨煤机出口分离器一次风粉结露,降低分离器堵塞、粉管堵塞的运行风险。

  3. 磨煤机合理混配高温烟气,提升磨煤机出口温度的同时,混合后一次风含氧量下降,制粉系统爆炸性能降低,有利于制粉系统可靠性的提升,机组的运行安全性提升。

  4. 为实现高温烟气与一次风合理匹配,需增设热炉烟风机等相关辅助设备,要根据详细试验结果进行选型。

  5. 由于磨煤机通风量增加,需测试现有粉管一次风粉管道风速,通过计算结果确定是否需加粗磨煤机出口粉管,以保持合理的一次风速。

  6. 改造后因增加了炉烟风机及相关的附属设备,运行与维护成本增加,但制粉系统的安全性提升、停运检修次数减少,维护成本降低。

  7. 改造研究过程应进行详细的热力计算及校核计算,开展全面的磨煤机动态特性试验、燃烧调整试验等,理论与实际结合,确定最佳运行方式。


参考文献

华北电力技术-《1000MW机组炉烟再循环送粉改造技术研究》,作者:靖长财等

锅炉制造-《炉烟再循环风机运行情况调研研究作者:李冰

节能-《烟气再循环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兰健

DL_T466-2004《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