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6
/ 2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

崔玉博

山东省博兴第二中学 256500


摘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思想道德、审美情趣都起到良好的陶冶作用,因此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也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在教学改革日渐推进、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的当下,高中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也应当朝着更个性化的方向转变。本文就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


引言:

对高中生进行审美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进一步开展的体现,而语文科目中的审美元素非常丰富,自然高中语文课堂也就成为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应当对语文教材中与审美教育有一定联系的素材进行挖掘和运用,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出更易为学生接受和认可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立足于教材,挖掘运用审美教育素材

对教材内容中的审美教育素材进行挖掘与运用是开展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第一步。由于语文科目具有深厚的人文性特点,语文科目中的审美教育素材可以说是非常广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见缝插针地展开运用,对学生进行不遗余力的审美教育[1]

以教学《阿房宫赋》为例,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十分丰富,且骈散结合,错落有致。部分句子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语句工整,辞藻富丽,但毫无堆砌、浮华之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一些着重体现了阿房宫的华美的句子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廊腰缦回,岩崖高啄”、“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等句子,教师可以邀请几名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在读这些句子时的感受,对一些格外精妙的辞藻进行深入的体会。接着,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阿房宫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文章,对阿房宫的壮美展开体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主动性,引导学生自然地对这篇文章产生审美意识,体会到审美带来的愉悦感受。


  1. 活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地运用到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其中不少教学手段都与审美教育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教师可以对这些教学手段进行设计,更加有效地对学生展开审美教育。

以情境式教学方法为例。教师在教学《春江花月夜》这一类具有意境美的古诗文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春江花月夜》有关的视频,引导学生依据古诗与视频展开联想,如果是自己在诗人所处的那个环境,看到如此美景,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这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体会古诗所蕴含的意境美,从而自觉地形成对古诗文的审美意识。

以小组探究教学方法为例。教师在教学《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红楼梦》中极富美感的经典片段展开自主赏析,归纳出作者描写手法的精妙之处,列举出小组每一位成员在阅读这一部分内容时的审美感受,并制作成PPT,由小组代表在下节课中进行展示。例如,“黛玉葬花”便是《红楼梦》中体现了深刻美感的经典片段,学生可以先就作者原文中的描写进行审美角度的赏析,再观看与《红楼梦》相关的视频与音乐,深入感受林黛玉感叹落花、顾影自怜的情境,体会林黛玉温婉内向、多愁善感的人物性格,再将探究结果制作成PPT,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探究能力、协作能力的锻炼,也对我国古典名著中的美有了更深的体会。另外,由于此种教学方式是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进行赏析,也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点,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2]


  1. 创设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培养审美

文化氛围的创设也是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主要可从班级布置、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入手。此类活动的主动权多侧重于学生,学生可以在文化氛围的创设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个性与特长。由此可见,此类活动也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审美情趣具有广泛的裨益。

以班级布置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室黑板中专门开辟一块“语文天地”,按照学号轮流,每周由一名学生针对课堂学习的内容,搜集一些图片、文字资料,在黑板报中与其他学生分享。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一课的一周内,学生可以搜集朱自清先生任教的清华大学的清华园的照片,或者一些别的地方的十分优美的荷塘图片,为其他同学提供一份直观可感的审美素材,让语文课堂更具审美意蕴。

以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创设图书角,安排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图书拿到教室中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并不时由教师召开“读书会”活动,师生共同对书中的审美价值进行赏析。例如《巴黎圣母院》便是能够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有效启发的一本书籍。教师可以在读书会上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书中的主角卡西莫多虽然外表丑陋,但内心善良,对女主角爱思梅拉达怀抱着纯真的爱意,而书中的另一位男性角色菲比斯虽然长相英俊,且也获得了爱思梅拉达的芳心,但却是一个油嘴滑舌、不忠不义的小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位角色展开对比,对书中所描写的人性的真善美、假恶丑进行体会,从而形成更正确的审美观念。



四、优化评价手段,培养个性化审美能力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的今天,传统的仅侧重于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手段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方面的成长需求。教师可以针对审美教育的特点,设计出别具匠心的教学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让审美教育更加高效地开展。

以教学《孔雀东南飞》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自主赏析的作业,让学生挑选文中自己所喜爱的一段描写,从意境美、韵律美等多个审美角度,以小论文、诗歌、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展开赏析,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在学生呈交作业后,教师可以将一些写得好的或者角度新颖、思维独特的赏析作业挑出,在下节课堂中向全班同学展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审美情趣。教师可以隔一段时间便开展一次这样的赏析作业,在学期结束后将每一名学生的赏析作业发回,让学生对自己的成长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相比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显然更加高效也更具个性化,十分契合审美教育个性化的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教材知识内容设计出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更高效、更个性化的培养,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成为具备高尚审美情趣的优秀青少年。


参考文献

  1. 李舒.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分析[J].课外语文,2021(07):104-105.

  2. 李文艺.探究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个性化[J].中国高新区,2018(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