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绿化中植物的选择配置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乡村绿化中植物的选择配置分析

柴蕾 1 杨全喜 2 许莉莉 3 王坤宇 4 *

( 1 河南省商水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河南商水 466100 , 2 项城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3 商水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4 周口市林业监测站 )

摘要:乡村绿化工作是乡村建设过程当中的一项主要内容,需要合理选择和配置植物,以此来提升乡村绿化效果。本文针对乡村绿化中植物的选择配置进行分析,介绍了乡村绿化建设原则,分析了乡村绿化植物的特点和选择要点,并提出具体的植物选择配置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绿化;建设原则;植物;选择配置


在美丽乡村建设期间,乡村绿化工作开展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环节,可以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各地都将乡村绿化建设工作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项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采取了相关措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但针对目前乡村绿化的整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乡村绿化的发展平衡还有待提高,部分地区的绿化总量相对较低,因此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无法有效提升乡村生态建设水平。对此,需要在乡村绿化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进一步明确绿化原则,合理运用乡村绿化植物,做好选择植物配置工作,从而提升乡村绿化建设水平。

一、乡村绿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乡村特色、自然生态的原则

在乡村绿化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将植物造景作为主要手段,并结合乡村现状合理制定建设方案。相关建设人员需要对原生植被以及地域特色植物进行合理保留,梳理绿化问题,结合乡村实际情况构思具有较强可行性的绿化方案,并对与乡村特色相符合的植物品种进行采用,确保其具有较强适应性和较低维护成本。

(二)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

由于乡村类型相对比较复杂,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结合乡村地理环境,将其具体分类为山区型、半山区型以及平原型等相关类型。结合乡村的实际发展现状,绿化工作需要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对村庄四周以及房前屋后等进行充分利用,同时还需要对绿化植物种类进行合理选择,使其不仅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而且还能够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这样可以使农民收入得到有效增加。

(三)尊重地方民俗、风俗习惯的原则

在乡村绿化的具体建设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当地民族和风俗习惯等进行充分了解,并结合村民的实际生活习惯,合理开展绿化工作,确保能够与当地民族习惯、优良文化传统等相适应,按照因地制宜和科学布局的原则,使当地传统特色得到有效保留[1]

二、乡村绿化植物具有的特点

(一)适应性

在选择乡村绿化植物时,需要确保植物具有较强适应性,可以和当地的气候、地理等条件相适应,从而保证植物的健壮生长,即做到适地适树、适树适地。与此同时,相关绿化植物还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旱、抗病虫以及抗水涝等特征,这样即使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也可正常生长和繁殖。

(二)经济实用性

在对乡村绿化植物进行选择时,需要充分确保植物具有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挑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发挥美化、绿化等效果,而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经济效益。

(三)文化性

乡村绿化植物和传统文化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且对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在不同的乡村,其植物类型也存在一定差异,并可作为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体现着不同的乡村文化。因此,乡村植物也具有相应的文化性,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起到促进作用[2]

三、乡村绿化中植物选择配置对策

在我党十八大当中明确提出,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而美丽乡村建设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乡村绿化目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使乡村面貌得到改善。现如今,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政府对乡村建设也加大了扶持力度,有效开展了相关乡镇绿化工程。而在乡村绿化工作中,需要合理运用绿色植物,从而有效增强乡村绿化工作的适宜性和适应性,提升乡村绿化效果。

(一)院落绿化

对乡村住宅院落开展绿化工作时,需要按照简单实用的原则,对果树、蔬菜等进行种植。在院落内对不同类型的果树进行种植,例如樱桃、李子、苹果以及杏树等,同时还可对观花类树木进行种植,例如芍药、牡丹以及桂花等。当院落的院墙通透且规格相对较大时,则可对葡萄、金银花以及蔷薇等植物进行选择,或是种植一些爬藤类的食用蔬菜。在院落的入口位置,对长势较慢的落叶景观树进行种植,同时需要保证其不对冬季采光产生影响[3]

(二)四旁绿化

对于四旁绿化而言,其具体包括道路两侧、房前屋后、村子周围等位置的绿化工作。在对村旁进行绿化时,其主要是指田间地头,需要选择大块农作物,并将其作为背景,而当地块稍大时则可对色叶树或观花乔木进行种植,从而使村庄的整体色彩得到极大丰富。但在具体种植时,需要避免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因此可挑选塘里泡桐、柳树、杨树以及杜梨等。在水边进行植树时,所挑选的植物应该具有良好的抗水涝能力,具体可挑选汉柳垂柳、雪柳。

(三)乡村道路绿化

乡村道路主要分布在村内、林间和田间,其背景主要为林木和农作物等。因此在开展乡间道路绿化工作时,其主要原则应为简洁和实用。在搭配植物时,需要确保能够满足基本功能,同时还应有效体现出乡村特色,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对于乔木应以乡村树种为主,具体可选择杨树(雄株)、柳树(雄株)、桑树、泡桐、黄连树以及落叶杉等。可在墙幕下对绿化带进行合理配置,并要结合乔木的实际选择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当乔木选择常绿树种时,相关灌木植物可对彩色叶树进行选择,同时还应对开花草本进行有效配置。而当乔木选择落叶开花植物时,其背景应为彩色灌木或者长绿灌木,并应主要挑选乡土树种。

(四)环村林带

在布设环村林带时,需要结合乡村的地形和地貌以及林木分布情况,对环村林带的具体布设位置进行确定。而在选择树种时,则需要确保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耐污染性,主要可以选择高大乔木树种。而在树种配置方面则应对针阔行间混交这一模式进行有效应用,并保持阔叶树种的占比超过50%。

(五)水旁绿化美化

针对乡村河道、水塘以及沟渠周边的绿化工作需要加大重视,从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在对植物种类进行选择时,需要确保其能够净化水质,并具有保土固沙、护堤护岸等功能。具体可在水塘内对水生植物种植区进行合理划定,同时还应对一些观赏性的水生植物进行合理栽植。在河流、水沟等周边位置开展绿化工作时,需要对河道的自然状态进行保持,这样可以使泄洪、排洪等要求得到有效满足,不能随意对河道进行拓宽或取直[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加大重视,农村环境也必将得到有效改善。而在现阶段的乡村建设过程当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绿化建设,具体需要从整体角度进行考虑,合理进行规划与设计,同时还需要对村民的实际生活需求进行充分分析,严格按照乡村绿化建设的相关原则,对绿化植物进行正确选择和搭配,从而使乡村绿化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使乡村绿化特色得到充分体现,促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葛立华.经济林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21,44(11):89-90.

[2]王顺彦,李晓峰.聚合林草产业优势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J].甘肃林业,2021,24(03):13-14.

[3]陈秋菊.新时期广东绿美古树乡村建设模式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21,48(01):117-120.

[4]蔡洪坚.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种植设计策略探究——以怀宁县独秀乡村振兴示范区为例[J].福建建材,2020,14(12):37-38+103.

作者简介:柴蕾,女,汉族,1980年6月出生,1999年8月参加工作,河南省商水县人,本科学历,工程师,现工作于河南省商水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从事林木病虫害防治及园林绿化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王坤宇,男,汉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