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认知功能训练在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基于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 认知功能训练在 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中 的效果评价

张凯丽  费丽通讯作者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上海市) 200433;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上海市杨浦区, 邮编 200433

摘要:[目的]探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锻炼中的效果评价;[方法]以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进行基于“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的认知功能训练。[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MoCA评分有所提高,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的认知功能训练,能够对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积极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遗忘曲线;卒中后认知障碍;认知功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R743.9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在卒中这一临床事件后6个月内出现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1-2]。卒中不仅易导致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同时易加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并最终进展为痴呆[3-4]。相早期认知康复训练不仅能改善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还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常规的认知训练耗时较长,多集中于住院期间进行,内容重复率不高,出院后患者依从性差,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训练、练习后会遗忘“已记忆”的内容,本科室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遗忘规律制定认知障碍患者认知训练计划,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2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5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4例,女12例;年龄51~72岁,平均(61.96±8.0)岁;观察组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52~74岁,平均(62.35±7.1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脑卒中类型构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认知功能训练方法。训练内容包括记忆、注意力、计算、定向等方面能力训练,根据每一位患者认知功能评定的不同结果采取相应的、一对一的认知功能训练。训练难度由易到难。让患者在出院后进行适当的认知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定时复查。

1.2.2 观察组患者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制定认知功能训练记录卡。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制定记录卡片,明确时间,训练时间为入院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和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正面含有患者基本资料及认知功能训练内容。出院时,责任护士对负责的患者记录卡进行专门保存,告知患者训练时间,定期到医院复诊。

1.3 效果观察

认知功能评估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全部病例认知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含有八个认知域,12道问题,30个单项。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60ecefb9830f3_html_b0b534d95410eb56.gif±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在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在在视觉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方面改善不明显,仅在延迟回忆、定向力、MoCA总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命名、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MoCA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仅在视觉空间与执行功能、抽象方面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视觉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抽象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命名、注意力、延迟回忆、定向力及MoCA总分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oCA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oCA评分比较 (60ecefb9830f3_html_b0b534d95410eb56.gif±s分)

项目

对照组

观察组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视觉空间与执行功能

2.46±1.17

2.86±1.27

2.53±1.24

3.06±1.33

命名

2.07±0.74

2.27±0.64

2.10±0.72

2.85±0.30※▲

注意力

3.81±1.71

4.01±1.51

3.88±1.79

4.93±0.72※▲

语言

1.55±0.76

1.83±0.66

1.40±0.98

2.51±0.47※

抽象

0.78±0.58

0.78±0.59

0.81±0.70

1.02±0.62

延迟回忆

1.19±1.24

2.19±0.94※

1.16±1.31

3.67±0.72※▲

定向力

3.03±1.56

4.03±1.46※

3.08±1.60

5.73±0.44※▲

MoCA总分

15.68±5.90

20.13±2.43※

16.13±5.79

25.12±1.45※▲

※表示组内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示组间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

研究表明,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后对其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记忆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次提出,该学者认为人类记忆力具有遗忘性,并且遗忘过程具有一定规律,并非是匀速的,具有“先快后慢”规律。

本研究基于“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制定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记录卡,将认知功能训练内容合理安排,并根据计划实施认知功能训练,使用MoCA评分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对照组干预后仅在延迟回忆、定向力及MoCA总分三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MMSE评分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遗忘规律的认知功能训练较常规的认知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 中国卒中学会。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17,6-12(6):519-531.

[2] 于靖,于洋,郝福春,等。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3):221-223.

[3] 陆晖,邹瑜,蕈辉等.基于艾宾浩斯曲线的记忆训练对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4):5-6.

[4]姚树桥,杨彦春.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