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骨科创伤感染 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姜超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 骨外科邮编  150026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感染VSD(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各临床指标上数据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1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均有所降低,其中实验组患者在分泌物、肉芽生长上所得分值更低,且疼痛更轻(P<0.05)。虽然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发生了并发症,但实验组患者仅发生了1例愈合不良,并未发生交叉感染、愈合不良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低至3.2%,而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9.4%,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时,通过VSD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达到真正帮助患者恢复的目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提高了临床治疗疗效。因此VSD的临床应用价值巨大,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骨科;创伤;感染;VSD;疗效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的发展,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使每年骨科创伤患者不断增加。而骨科创伤患者创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创面感染,增加临床治疗难度。且对于骨科创伤感染若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极有可能会导致受伤部位功能出现异常[1],继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虽然常规敷料能有效的促进患者肉芽生长,但对于创伤面积较大患者,常规敷料的效果并不理想[2]。而VSD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且临床取得较好的成效。在以上背景下,我院对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VSD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我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所收治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抽取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电脑流水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VSD治疗),每组患者均31例。其中参照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为(41.5±1.9)岁;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为(42.5±1.5)岁。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首先对患者创伤程度及创面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其次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创面进行清创处理,采用敷料进行覆盖创面,每2d更换1次。并取创面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验,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

实验组实施VSD治疗:常规清创后,裁剪适宜大小的VSD敷料覆盖创面,并清理创面周围皮肤组织,保持皮肤干燥。之后取高分子材料的薄膜贴粘贴于患者创面。开始负压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压力大小。在负压治疗1周后取出VSD敷料。若创面组织过多缺损因再次进行负压治疗,直至新生肉芽组织生长良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分泌物、肉芽生长、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计数采用%表示,计量采用 (X±S)表示,使用X2/t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各临床指标上数据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1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均有所降低,其中实验组患者在分泌物、肉芽生长上所得分值更低,且疼痛更轻(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对比 (X±S,分)

组别

例数

疼痛评分

分泌物

肉芽生长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参照组

31

5.61±1.87

3.34±0.41

2.51±0.87

1.72±0.85

2.17±0.64

1.62±0.85

实验组

31

5.52±1.58

2.24±0.12

2.49±0.58

0.58±0.06

2.18±0.07

0.47±0.05

t值


0.261

4.259

0.217

4.124

0.123

4.03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虽然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发生了并发症,但实验组患者仅发生了1例愈合不良,并未发生交叉感染、愈合不良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低至3.2%,而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9.4%,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交叉感染

创面坏死

愈合不良

并发症发生率

参照组

31

2

1

3

6(19.4)

实验组

31

0

0

1

1(3.2)

X2





4.925

P值





<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各临床指标上数据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1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均有所降低,其中实验组患者在分泌物、肉芽生长上所得分值更低,且疼痛更轻(P<0.05)。虽然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发生了并发症,但实验组患者仅发生了1例愈合不良,并未发生交叉感染、愈合不良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低至3.2%,而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9.4%,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了VSD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主要是由于VSD治疗利用生物透性膜进行封闭,使创面完全与外界隔离,预防细菌入侵,减少了常规引流或换药导致的创面污染与感染。同时在负压的状态下更利于引流液的排除[3],促进局部组织的生长。且VSD治疗减少了换药次数。对于患者而言,减轻了经济负担,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减少了工作量。

综上所述,当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时,通过VSD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达到真正帮助患者恢复的目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提高了临床治疗疗效。因此VSD的临床应用价值巨大,可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熊文.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1):193+195.

[2]程中衡.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34):12-14.

[3]宋爽.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