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的主要感染问题及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妇产科护理的主要感染问题及应对措施

刘秋利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 重庆 400054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的主要感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护理的90例妇产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主要的感染问题,分析感染类型及所占比例。并根据妇产科患者的主要感染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比较采取护理措施前后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妇产科护理中的主要感染问题包括手术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所占比例分别为16.67%,14.44%,15.56%。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后,感染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仅为7.78%,明显低于采取护理措施前;同时妇产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达到95.56%,明显高于采取护理措施前(P<0.05)。结论:妇产科感染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在手术、呼吸道、泌尿系统等多个方面都可能出现感染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降低感染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感染问题;应对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9年3月—2020年3月90例妇产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护理,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7.4±4.6)岁,

孕周37-41周,平均(39.3±2.2),顺产76例,剖腹产14例。

1.2方法

(1)感染管理部门的建立:医院建立预防可管理院内感染专门机构,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并监督方案实施,对于院内各级人员进行经常性院内感染预防培训。医院内建立严格消毒霉菌制度,包括合理建筑以及病区设置,患者入院清洁以及出院的终末消毒以及传染性疾病患者隔离等。(2)产科病房环境及设备管理:①开窗通风,加强病区环境的通风,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细菌滋生。每天至少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min,促进室内空气流通。②母婴同室病房为院感中度风险科室,病房胎心监护仪、多普勒胎心听诊仪、体温枪、血压计等医疗仪器表面可每日清洁后选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地面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病房可配备循环风空气消毒设备(医用)进行空气消毒。③在病区最相关位置内设置1个单间隔离病房,远离护士站,靠近医用电梯通道。可以收住疑似孕产妇,由医护人员严格防护后进行单独封闭管理,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包装,包装外应有明确标识,并及时密封规范处置。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必要时转定点医院继续治疗。(3)孕产妇及陪护人员防护:①病区设置1个入口,门岗管理人员严格限制陪伴人员数量,其他外来人员禁止入内。凡进入病区的所有孕产妇及陪护人员均需佩戴口罩,监测体温、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并登记,住院孕产妇及陪人每日上午、下午由责任护士进行体温监测登记,有异常者及时登记上报处理;孕产妇住院期间禁止探视;原则上最多允许1人陪护,陪护应无流行病学史和相关症状,按照医嘱向其发放陪人证,陪人携带身份证与陪护证作为身份识别。护士每天对陪护人员测量2次体温并将结果上报《健康监测系统》,体温异常者更换陪人或终止陪护。所有孕产妇及陪人均需持有山东省电子健康通行码。②对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7.3℃)或者出现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的孕产妇,严格按照住院孕产妇出现病毒相关症状处理流程进行流行病学追溯、上报、会诊,并暂时安置在隔离观察病房进一步诊治。医务人员安排专人护理,孕产妇及陪护人员戴口罩,不得离开病房,新生儿转入新生儿科暂观察,孕产妇体温正常,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方可解除隔离。③住院期间固定陪人,严格执行“一人一陪护”,陪人证及身份证双证齐全且相符,方可出入病区。责任护士负责发放陪人证,护士长每日检查双证。晨晚间交班时,交接班护士双人床旁核对双证。我院实行院内订餐,除陪同孕产妇外出检查外,陪人不得随意出入病区。(4)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向患者说明院内感染危害,与患者共同分析诱发院内感染可能饮食,告知如何积极预防和应对。将治疗过程中重点以及配合要点详细说明,强调积极参与治疗重要意义,保证患者康复效果不受影响。(5)生产中护理:护理人员要较急配合医生工作,准备好急救药品,以免发生产道损伤引发出血,护理人员要监护医生是否依据无菌操作方式,以免产后引发感染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6)产后护理:护理人员要在产妇分娩后做好其心理护理,以防止产后引发产后抑郁症,指导产妇生产后尽早小便,协助产妇在床上使用尿盆小便,以防止尿潴留;嘱咐产妇要保持会阴以及切口清洁干燥,注意卫生,以免在产褥期出现感染。(7)抗生素的应用:对于接受手术治疗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帮助患者进行充足手术准备,术后做好切口以及引流管管理,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从而提高恢复效果。对于治疗过程中留置导尿管患者,在插管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动作轻柔和准确,在治疗留置导尿管期间保持尿管通畅,并密切查看和监测,避免尿液回流,定时帮助患者清理会阴,符合拔管条件后及时拔管。(8)术后感染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并开展饮食护理干预,保证机体处于良好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9)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因侵入性操作是引发院内感染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临床治疗患者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如需要开展应严格按照无菌要求开展操作治疗。(10)保持住院环境卫生:定时开窗通风透气,必要情况下可定期使用紫外线对于病房进行消毒,美化环境,减少细菌量。

1.3观察指标

统计妇产科感染问题,记录感染类型和病例数。自制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选项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以“非常满意”和“一般满意”计算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妇产科护理的主要感染问题

妇产科护理中主要的感染问题包括手术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所占比例分别为16.67%,14.44%,15.56%。见表1。

表1妇产科护理的主要感染问题

6116201f78f73_html_faf979496e504dbb.png

2.2采取护理措施前后护理效果比较

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后,感染事件发生率为7.78%,明显低于采取护理措施前的46.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取护理措施后,妇产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明显高于采取护理措施前的73.3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采取护理措施前后护理效果比较例(%)

6116201f78f73_html_828dcebc1cb5fb73.png

3讨论

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术后并发症现象,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其中,术后感染的发生较为常见。近年来国内外的报道均显示,手术后并发感染是手术后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受到疾病的威胁,机体免疫力较低,更容易受到病菌的威胁。此外,术后对于患者的护理措施不规范、没有按照严格的护理要求进行,都有可能增加感染的几率。若感染不能及时得到控制,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研究发现,妇产科是临床科室中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之一。妇科患者感染多见胃肠道及泌尿系统的感染,产科患者感染多见切口感染及呼吸道感染。术后感染的发生,一方面会增加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同时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给患者生理、心理和经济都造成了影响。因此,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意义重大。

4结语:综上所述,实施护理干预应用于产科感染护理中,可降低风险发生率,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产妇更加舒适,值得推广。但还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样本数量少、护理效果缺乏客观性指标等,故在今后研究中可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引用更具有说服力的指标等,深入研究产科感染护理中的风险以及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孔红英,韩利芳.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142-144.

[2]甘婷,陈瑞莉.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的分析和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7):100-102.

[3]张结子.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研究[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