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1
/ 1

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

张洪 1 刘赞伟 2 贾鹏 3 李增辉 4 陈旭辉 5

1.武警部队装备部工程师 /武警部队工程大学研究生大队 2.武警部队装备部助理工程师 3.武警部队装备部高级工程师 4.武警部队工程大学研究生大队 5.武警部队工程大学研究生大队 摘要: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是加快我国科技创新速度,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质量,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优化军工与民企科技创新投入模式与管理体系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发展策略 引言 创新是促进生产力和战斗力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触发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的持久动力。科技创新领域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实施军民协同创新,才能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 1.军民融合的概述 军民融合主要指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之间的融合问题,我国学者将军民融合定义为:将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融为一体,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基础的过程;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将军民融合定义为:把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相结合,形成统一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过程。国内外学者围绕军民融合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的研究热点包括:军民融合与制度建设、军民融合工业标准、军民融合与创新、军民融合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军民融合与智能制造、军民融合与产业升级等。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新形势下,以贯彻军民融合战略为重要抓手,加快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军民融合创新的理念 2.1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理念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是军工企业、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以合理的组织协调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研发信息成果共享联盟的体系。它是新形势下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军、产、学、研的联合运行,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科技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2.2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价值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有助于融合我国科研资源,是顺应我国军民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军民融合创新可以有效地消除军队系统运用民用技术的障碍以及门槛限制,可以使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得到重要的任务牵引和资金支持,并且打开军事科技与民用技术双向流通的渠道。通过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机制建设可以为科技兴军筑牢基础,实现科技强军的战略目标,从而不断激发军民融合的创新活力。在有效的军民融合机制下可以更好地实现科技创新的管理,从而优化创新目标,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形成和改善良好的科技创新工作秩序,实现创新体系全覆盖效果。 3.军民融合创新的问题 3.1缺乏宏观统筹机制 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当前缺乏宏观统筹机制,军用科技与民用科技还处在不同的管理体系当中,加上我国涉及的科技管理部门较多,军地各自为政,以及分散管理的方式,导致军地科技投入重复项目多,科技投入相对分散,以及缺乏统一领域,不能有效综合实施科技创新的问题。首先,国家还缺乏统一领导各部委、军委机关相关部门的顶层科技创新机制,军民统筹协调发展质量低,没能形成科学的技术创新规划。其次,在共性技术研究方面的合作不足,没能达到应融尽融与能融则融的效果,军民科技基础资源未能科学有效地综合配置,国防科技实验室、军队重大试验设施与民用科技科研设施的共享水平较低。最后,军工与民用企业的科研信息共享不足,相关数据信息交互性差,因此导致科研成本投入较高,科研工作的续接性水平不足。 3.2缺乏基础科研机制 当前新一轮科研工作正在蓬勃兴起,新兴领域与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但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国防科技都依赖型号需求,对基础性与前瞻性的研究重视不足,还缺乏持续性的投入机制,导致一些关键基础性技术难以与外国抗衡。当前我国科研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还要重点加强基础性、战略性与前瞻性科研工作。首先,还要优化统筹管理军工企业、政府机构、民营企业,着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探讨的技术创新机制。其次,当前还没能形成有效的科技创新联盟方式,不能通过开放性的合作平台与载体实现科研力量的综合统一。最后,还要形成优势互补、各成特色的研究体系,注重在优化科技运行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快速突破技术瓶颈,有效调动军工单位和民企攻坚克难的积极性。 3.3缺乏军地协同政策 目前我国在军民融合创新领域还缺乏必要的军地协同政策,军地协同的有效性不足,军地企业在税费减免、优惠补贴、政策扶持方面还有待完善。首先,传统的产业政策与管理机制制约了民企潜能的释放,现有的激励机制还不足以全面释放军民融合活力。其次,还要在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下形成科学的分配机制,在满足军工需要的基础上有效保护民企利益。最后,加强解决当前基础设施共享不足,以及相关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打造专业化、系统化的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环境。 4.军民融合创新着眼点 4.1加强军民统筹协调 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需要科学进行统筹规划,在发挥国家扶持政策作用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地方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着力在军民两体系融合的基础上找出军民融合创新的着眼点。要在具体项目上体现军民融合创新的价值。首先,加强军地协调机制建设,强化在国家层面向军地科技发展一体化领导、统筹协调与有序指导推进的方向发展。其次,建立跨军地、跨部门的军地联合机制,真正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环境下提高军地联合的水平,解决军地联合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问题。 4.2优化军民创新主体 提高军地联合创新的有效性,还要优化军地融合创新主体,充分发挥地方企业的作用,在优化军地联合创新主体的基础上,推动融合创新活动的顺利发展。目前,应当围绕着成立军工集团、军队科研单位、国家驻地方的科研机构、地方所属高等院校、以及现有的从事军事工业的国有单位、民营企业等主体,加快运用有效模式推动“民参军”或“军转民”的发展道路,在全面凝聚融合军民创新的优势力量基础上,不断围绕具体优势产业项目进行联合开发、共同承担合作研发的风险,从而满足军工领域的需求。突出重点领域龙头企业的军地融合,重点在航天航空、特种船舶、集成电路与机电装备方向进行重点企业的军民融合,力争在云计算、石墨烯、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新的军民融合发展体系。 4.3优化军民创新链接 提高军民融合创新水平的质量,还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产品作为推动力,围绕着我国建设需求、国际市场发展方向,全面加强装备建设、实现军事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前期技术开发与产品装备研制的不断突破,在理论与技术、研发与应用、战场与市场的紧密结合的背景下,不断拓展军民融合的渠道。 5.军民融合创新的策略 5.1抓体制机制创新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化建设思路是建立在融合军事与民用领域的科技创新资源基础之上的。只有加强军地的统一领导,形成全面协调的军事与民企科研机制,才能实现深入进行科研创新目标,首先,在军民融合创新的大背景下,明确科技管理部门、国防科技部门、装备采购部门的具体职责。其次,定立协同一致的发展目标,在理清各方面责任的基础上,实现需求与资源的对接,注重建立完善的军事科技的统筹机制,形成科学宏观的评估办法,着力在军民融合示范区、军民融合基地、国防动员体系的框架下优化军民融合创新基础,形成新一轮的产业升级机制,在国防需求牵引下不断的加强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的创新发展。第三,解决军队、军工、民口企业不能实质进行深入融合的问题,针对共性研发建立共性技术研发环节,由专门机构与专业部门组织开展研发创新工作,并且实现军地科研设备、基础设备的资源共享。 5.2加强略规划引导 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的有效机制,还要从“十四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出发,在提高科技创新力的基础上,围绕着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军民融合创新的发展规划。首先,坚持使用正确的战略导向与科学的目标导向,实现宏观统筹与具体策略的有效制订。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明确军地分工机制。其次,划分军地协同创新的具体任务,明确科学的军民融合创新思路,全面提高军民技术开发有效性,按照地方政府制度的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围绕主要任务进行深入实施,重点在一些大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提高军地融合的质量。 5.3抓服务平台搭建 只有打造优质的军民融合服务平台,才能实现军队、军工与民企的有效深度融合。构建完善的军民融合体系需要必要的硬件条件与平台作为支撑。首先,加强构建信息化的服务环境,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化资源的广泛优质供给。其次,建立信息密集的咨询服务体系,围绕着军民融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提供信息服务,借助军民融合创新形成完善的信息服务群,从而提高军民融合的主动性、创新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提高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目标,需要在优化合作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军民科研单位相互沟通的目标,在地方政府的强有力政策、资源与资金支持下,着力加强军工与民营企业互动,共创、共享科技创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明亲,谢立仁,张冬敏.基于 ANT的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 . [2]索晴 .军民结合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体系研究 [J].学术交流, 2016( 3) [3]谭清美,王斌,王子龙,张浩 .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平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J].现代经济探讨, 2014( 10). [4]李海海,孔莉霞 .国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典型模式及借鉴 [J].经济纵横, 201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