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3
/ 2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分析

王智峰

身份证号: 23900519760512****

摘要: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施工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经济性。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受较多的因素的影响,这也导致混凝土结构易出现裂缝。裂缝出现初期一般不会影响工程担,但随着时间的增加,混凝土裂缝会扩大,从而对建筑结构造成较大的危害,严重时还会威胁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控制,合理应用裂缝处理技术,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为整体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提供重要保证。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处理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用量较大,而混凝土裂缝也是当前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由于混凝土结构尺寸大,施工中水泥水化热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变化较大,在温差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温度收缩应力,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混凝土结构裂缝发生后,会对建筑性能、安全和使用寿命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控制,针对易引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裂缝处理技术,实现对混凝土裂缝的有效防控。

1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荷载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结构在外力作用下易出现变形,一旦外界作用的力大于混凝土拉应力时,混凝土则会出现裂缝,而且沿着主拉应力的方向裂缝还会呈现出扩展的态势。荷载裂缝主要表现为弯曲裂缝、剪切裂缝、受压混凝土裂缝和斜裂缝等。弯曲裂缝多是由于受弯构件受接筋截面较小或是建筑物设计时没有抗裂要求,从而构件出现裂缝,裂缝与受拉主筋垂直。剪切裂缝主要是由于受剪构件混凝土强度较小,抗剪钢筋少,由此而引发裂缝。受压混凝土裂缝多产生在受弯混凝土构件中,与混凝土截面小及受拉配盘少有直接的关系。斜裂缝的产生多是由于受扭构件抗扭力不足或是承力构件抗冲能力不足,由此而引发裂缝。

  1.2变形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结构变形多是在温度、湿度和沉降等作用下出现,即结构变形引发的应力超过构件抗拉强度时,构件会出现裂缝。导致变形裂缝发生的原因较多,当选择的混凝土材料收缩力较大的时易引发裂缝。同时混凝土结构温度和湿度存在差异也会导致裂缝发生。在实际混凝土结构使用过程中,在火灾、碳化或是有氯化物浸入时,结构内部钢筋生锈也会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另外,施工现场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过早拆模及地面荷载过大等情况都会导致裂缝发生。

2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

2.1裂缝的控制技术

对于收缩和温度变化引发的混凝土裂缝,在设计时需要提高增配构造筋的抗裂性能,通过增加构造筋配置的数量,以此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能力。在一些现浇混凝土结构时,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温度收缩而出现的变形裂缝,通常会预留后浇缝,而且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对预留的变形缝进行填充和封闭,使其与之前的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个整体,通过设置后浇缝,可以防止混凝土收缩应力作用而引发的裂缝,同时结构中不会出现永久伸缩缝。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上不可避免会出现打孔或是钻洞的问题,而且一些结构在长度方向存在断面突变的情况,在温度收缩作用下,这些孔洞和断面转角部位易出现应力集中问题,由此而引发裂缝。对于应力集中产生的裂缝,在具体控制时宜通过加强圆孔边或是转角结构筋,在建筑物转角处增配斜向钢筋或是网片,也可以将护边角钢筋加设在孔洞边界处,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地方出现裂缝。 

建筑地基和基础易出现沉降问题,一旦出现不均匀沉降,则会引发裂缝。因此在建筑物设计时,混凝土结构宜增加刚度和长度,具体要提高混合结构的整体性,同时还要增设砌体结构中的圈梁。也可以采用箱形基础,这类基础空间刚度较大,对不均匀沉降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在预防不均匀沉降裂缝时还可以采用锚杆静压桩及其他桩基形式。另外,也可以设计相对较小的建筑物刚度,使其与地基变形更好的适应。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宜结合地基的实际情况和建筑物荷载量、高低差等合理设置沉降缝,具体可以将建筑物看成是若干个小单元,从而设置不同的沉降缝。

2.2裂缝的处理方法

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在做好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同时,还要根据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针对已出现的裂缝进行有效处理。当裂缝出现时,需要认真分析具体产生原因,并结合建筑物的实际受力情况和使用要求,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修补方法。处理裂缝时不仅要考虑到温度及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裂缝处理完成后,结构原有的承载能力、整体性、抗渗性不能变,要注意处理的方法,避免同一个地方在后期再次出现裂缝。在实际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还要加强管理,防止出现人为损作结构和构件的情况,尽量保持原结构外观的完好性。

建筑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出现裂缝,最直接地影响就是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同时会使构件的刚度降低,使结构承载力下降,有些裂缝的产生对建筑物来说产生的影响可能不大,但会锈蚀钢筋,使材料的耐久性降低,有些甚至会发生渗漏,导致材料不能持续使用。根据裂缝的性质、大小、结构受力情况及结构的使用要求,一般采用的处理方法有表面修补法、充填法和注入法等。表面修补法一般用于处理较窄的裂缝,主要作用是恢复构件表面美观,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充填法主要用于处理较宽裂缝,主要是用树脂砂将等材料将裂缝填充,等填充料硬化后再将表面磨光。注入法主要用于处理裂缝宽度小且较深的裂缝,将修补材料用注入用管注入混凝土内部的修补方法。表面修补法、充填法和注入法都是在一般小裂缝的修补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当构件产生的裂缝已影响构件承载力时,这种情况下宜使用加固处理法。现使用的加固方法主要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改变传力途径加固法、外部粘贴钢板加固法及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在一些大的裂缝处理中进行应用,利用纤维增加复合材料在混凝土外部粘贴,达到加固的效果。

3结束语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材料,而且建筑工程中施工中对混凝土材料的需求量较大。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硬度及抗渗性能,但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也导致易出现裂缝。一旦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必然会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较大的影响,处理不及时还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控和处理加以处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为建筑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媛.试析混凝土结构工程裂缝的控制与治理[J].散装水泥,2020(04):27~28+30.

[2]庞玲玲.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J].四川水泥,2019(10):13.

[3]肖振东.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分析[J].中华建设,2019(09):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