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4
/ 2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策略探讨

王新

37132419880513****

277700临沂市光明电力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兰陵分公司

摘要:当今我国电力系统高压输电线技术依旧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但主要问题是很多研究人员对于关键技术没有明确的认知与了解,尤其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具体落实。本文针对发展中的电力系统高压输电线路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使高压输电线施工技术得到加强与落实。

关键词:电网建设;电力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变电站是电力输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输电稳定的重要设施,因而对施工过程具有较高的要求。10kV变电站施工前需要做好施工要点的整合工作,全面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力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使变电站施工具有良好的质量,从而保障变电站能够更好地投入使用。

1电力工程电施工前的技术准备

电力工程配电施工前,首要工作需要确定电缆横截面的面积以及科学选择对应的型号。一方面,在工程施工前,需要对工程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剖析,明确对应的环节和内容,并对施工方案中的工程要点进行预备和研究,另一方面,施工作业前,需要对电缆横截面的面积进行验算和梳理,明确对应的材料尺寸以及材料数量,并确保电缆安装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工作。另外,作为配电工程施工人员,需要对电缆的型号以及对应的材料质量进行有效把控,尤其是材料型号,需要与施工图纸相匹配。通常,施工图纸中的材料型号,是经过科学性的研究和计算,任何施工人员不能擅自进行改变和调整,对应的变更要求,需要变更需求,都要经过原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相关部门同意后,才能进行设计变更,相应的流程和要求,要装备妥当。

2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重要性

2.1提升智能电网水平

建设智能电网时,合理应用电力工程技术,能够带动智能电网发展,加强智能电网建设质量与安全。电力工程技术可以提升智能电网建设效益,应用价值显著。从当前发展可知,建设智能电网时必须确保电力工程技术应用合理性,自动收集和存储电网相关数据,对用户用电行为进行控制。建设智能电网时应结合智能化信息技术,提升电力数据的处理效率,对用电对象合理性进行控制,监测智能电网建设全过程,持续反馈数据信息,全面提升智能电网建设水平。应用电力工程技术能够避免由于人为因素所致故障与错误,全面提升智能电网建设效率与质量。

2.2加强电网数据信息采集能力

在电网管理模式下,技术人员需要收集大量电网数据,操作过程较为烦琐,还会浪费较多时间和精力。电网数据采集的限制比较大,传统物理电网模式可以收集相关电网数据,但无法进行分组。建设智能电网时,确保电力工程技术应用合理性能够加强智能电网数据采集能力。合理应用电力从技术,遵循型号与功能,自动化分类处理电网数据,可以提升电网数据归档便捷性,还能够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与质量,全面促进智能电网系统的发展,确保智能电网运行期间,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

3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电力工程技术应用要点

3.1软件应用

软件应用的主要作用是实时查询信息,分析处理远程控制的数据等。除主要作用外,软件还可以分析比较之前同一时间段的数据记录,一旦变压器出现故障可以快速的对故障进行反映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指示,在这个过程中软件还会负责统计动作的时间和次数。继电保护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一技术,查询任何想要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实时共享,为各部门的工作的推动提供数据支持,保证其正常运行。

3.2建立数据仓库

借助于继电保护技术创建的数据仓库,跟传统的数据库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数据仓库储存的数据量非常巨大,数据间的组合变化类型更加多变;其次,数据仓库还存储各种接口的状态,保证其性能的完整;此外,数据仓库还拥有极强的处理能力,能更好的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继电保护在处理数据的时候,一方面可以根据数据的不同选择最佳的处理方式,尽量减少对于数据损坏,保证其完整;另一方面可以对用电客户的使用范围和时间进行限定,避开拥堵的高峰期。

3.3计算机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不断应用,电力系统网络化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因此,技术人员需要在电力系统尤其是继电保护装置中融合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增强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同时可以对监控设备和远程的终端单元进行自动化控制,从而更便捷地传输电力信息。

3.4强化自适应装置

如果电力系统出现突发状况,则可以通过继电保护自适应装置进行解决。这种自适应控制措施能够更好地分析突发情况,及时准确地启动解决选项。通过强化自适应装置,可以更有效地保障用户的安全用电。这种自适应控制措施是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加强,在保护效率方面的能力更强,且在国内外电力系统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继电保护技术应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稳定运行

[1]

3.5系统降阻

为了保障主接地网工作的稳定性,需要做好接地系统的降阻工作,使系统电阻低于土壤电阻,使电流能够顺利地导出。通常情况下,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大于0.5Ω,并且引出线距离应小于20m,这样可以起到良好的降阻作用。接地系统降阻施工要点如下:第一,需要做好地形勘察工作,分析土壤电阻的分布情况,使接地系统能够顺利地接入到大地中,保障接地系统能够稳定地工作。第二,需要分析雷电变化规律,使防雷措施更加地有效,保障防雷装置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对10kV变电站进行保护。第三,需要对电流导出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接地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保障电流能够及时导向土壤。第四,需要对接地网腐蚀速率进行分析,确定接地系统的维护周期,对接地网的腐蚀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第五,需要建立主接地网的数学模型,对接地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对系统电阻参数进行调整[2]

3.6杆塔施工技术

在塔杆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塔杆种类,保证塔杆各方面数据达到要求,其中包括质量、可靠性、经济性、稳定性等,这些都将影响到未来的电力传输。我国高压输电线路的塔杆选择主要使用了铁塔,铁塔有双回路和多回路2种形式,主要的施工材料是双倍角钢和钢管。铁塔的主要组装方式是分解组装,这种组装方式能够同时对不同的部件来进行处理,从而提升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但是这种施工方式并不适用于一些地形较为复杂的施工困难地区,分解组装施工成本较高,同时在这些区域施工还容易出现施工故障。比如山涧和峡谷的位置,在这些位置进行施工,很多时候需要使用整体组装方式,这能够更好地提升塔杆施工质量[3]

3.7能源转换技术

应用智能电网时应当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减少碳排放。通过应用智能电网,可以利用新技术实现低排放、低消耗效果。电网系统存在电能转换效率较低的问题,应当采用科学措施予以处理,应用新能源发电技术如风能、太阳能等,必须研发高转换效率的能源转换器,为智能电网提供充足电力能源,从根本上促进社会进步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中配电电缆施工作业,不仅需要强化对施工流程、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的科学管理,同时还要提升工程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创新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维,推动电力工程电缆施工作业的安全和有效,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打下夯实的基础,为电力体系的平稳扩张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伟.10kV变电站的电力施工要点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1(24):167-168.

[2]陈瑜.高压输电线施工技术与检修[J].农村电气化,2021(08):24-25.

[3]赵昌鹏,杜群,魏子舒,田家龙,庞丹.电力工程中配电电缆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1(07):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