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关于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性分析

王雪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三中 5517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深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且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环节抓住情感教育的契机,并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初中语文的教学要秉持“立德树人”的基本教学理念,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进一步汲取情感教育的力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渗透分析

引言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会受到教学活动的直接影响,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并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从目前来看,情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论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与心理都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但还不够成熟,在成长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的学校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感恩教育、审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丰富教学内容,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来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情感教育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教授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义务,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下健康成长。

二、关于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对策分析

(一)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多样化的。情感饱满的朗读以及丰富幽默的教学语言都是具体的教学形式。从语文学科本身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课堂中语言基调的运用和把握也是体现情感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自身的情感力量融入语言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再加上富有情感的肢体语言,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感,进一步渲染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朱自清的散文《春》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文本的把握,运用优美的语言将教材中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在教师对春天充满向往和憧憬的描述中,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对春天的情感。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有力的情感教育形式之一。

(二)深挖教材,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的取材非常科学且严谨,每一篇文章都具有文质兼美的明显特点。在这些文章中,或写景、或抒情、或议论、或记事,每篇文章所蕴含的价值观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契合。从初中语文教材人文性的特点出发,着重描写亲情、友情以及自然之情,而九年级的教学内容上升到优秀的革命传统、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国家主权意识等方面,使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由个人向国家乃至民族进行迁移,引导学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培养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在研读文本时,一定要抓住文本中的核心价值观,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元素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强化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

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语文教师也要跟上时代步伐,在情感教学过程中,发掘全新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直观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解放学生的思想,并完善学生思维模式。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仅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改善了课堂氛围,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及效率。

例如,我们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时,教师应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热爱之情。为了更加形象地学习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大自然中的景象,如草木荣枯、鸟语花香等物候现象。学生可以直观感悟大自然的不断变化,不仅如此,丰富有趣的视频动画以及生动形象的图面内容有效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朗读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应主要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行文特点进行把握和体会,从句式长短的变化和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来揣测文章的立意,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安塞腰鼓》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用朗读体现出安塞腰鼓气势磅礴、风格粗犷豪放、画面雄浑奇伟的特点,在朗读中掌握作者运用到的修辞手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思考《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所蕴含的美在哪里?在打鼓前是沉稳安静的美,舞蹈场面和隆隆的鼓声是热烈激昂的美,击鼓的后生是活力四射的美……在朗读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是自然的、渐进的。

(五)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推进情感教育活动的有效是实施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并积极开展相应的情感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并培养良好的情感素养,以便促使情感教育活动有序进行。这就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努力学习,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也要提升自身引导能力,为学生明确情感教育的方向,更要培养自身良好的情感素养,以便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其一,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谈举止以及行为习惯,始终以最佳的教学态度面对所有学生,不仅如此,也要具备积极乐观的心态,无形之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其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以往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改进并完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及理解,并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加强教师及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及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只能机械性学习,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由于初中阶段的特殊性,同时学生处于身体及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学生的情感还是思维方式尚未发育成熟,无法有效控制及约束自己的行为,没有树立明确的人生价值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将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

结束语

综上述,情感是人的主观态度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加强师与生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背景下渗透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调动起学生的内心情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淑惠.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9):31-32.

[2]王晓伟.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