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狂犬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因素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3

影响狂犬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因素的临床分析

刘玉琴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狂犬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因素。方法 于2019年2月-2021年2月开展研究,将200例狂犬疫苗接种患者纳入研究。对其接种狂犬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进行分析,并观察影响免疫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接种狂犬疫苗的抗体阳性率为91.0%。抗体阳性患者与抗体阴性患者在年龄段、暴露部位、慢性病史以及是否完成全程接种等方面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年龄段、暴露部位、慢性病史以及是否完成全程接种是影响狂犬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的相关因素,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预防及干预,可提升狂犬疫苗抗体阳性率。

【关键词】 狂犬疫苗;免疫效果;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mmune effect of rabies vaccination. 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from February 2019 to February 2021, and 200 rabies vaccinated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alyze the immune effect of rabies vaccine and observe the related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mmune effect. Results: 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 of 200 patients vaccinated with rabies vaccine was 91.0%.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roportions of antibody-positive patients and antibody-negative patients in terms of age, exposure location, chronic disease history, and whether the full course of vaccination was completed (P<0.05). Conclusion: Age group, exposure location, history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completion of the whole course of vaccination are related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mmune effect of rabies vaccination.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against these factors can increase the positive rate of rabies vaccine antibodies.

[Keywords] Rabies vaccine; Immune effect; Influencing factors

狂犬病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安全危害较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发病原因是由于被狗咬伤后感染狂犬病病毒导致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发作以特异性恐风、恐水以及进行性瘫痪等为主要发病特征,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影响大,死亡率高。目前,狂犬病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案,以预防为主。因此,患者感染狂犬病病毒后,为了降低发病率,需要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挽救患者生命。临床研究显示[1],接种狂犬疫苗后人体需要产生相应的抗体才能够发挥预防疾病发作作用,针对狂犬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提升疫苗接种及预防疾病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200例狂犬疫苗接种患者纳入研究。患者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10-68岁,平均(46.5±3.3)岁。分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接种方法:疫苗由普新生物工程公司生产,在2-8℃的专用冰箱中保存。在伤后当天、第3d、第7d及第14d、第30d分别接种5次疫苗。

狂犬疫苗抗体检测方法:接种后15d,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2-3ml,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狂犬病病毒IgG抗体检测。IgG抗体检测结果低于0.5IU/ml,为检测阴性,IgG抗体检测结果≥0.5IU/ml,可判定为阳性。

狂犬疫苗接种免疫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暴露部位、慢性病史及疫苗接种完成次数都能够进行调查,制作调查表,分析IgG抗体阳性胡阴性结果差异,找出相关影响因素。

1.3 观察指标

分析接种狂犬疫苗患者抗体阳性率;分析影响狂犬疫苗免疫效果的相关因素[2]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以%描述计数方式,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接种狂犬疫苗患者抗体阳性率分析

200例患者接种狂犬疫苗的抗体阳性率为91.0%(182/200)。

2.2 影响狂犬疫苗免疫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抗体阳性患者与抗体阴性患者在年龄段、暴露部位、慢性病史以及是否完成全程接种等方面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 1 影响狂犬疫苗免疫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n(%)]

影响因素

类别

抗体阳性患者(182例)

抗体阴性患者(18例)

年龄段

≤40岁

180(98.9)*

2(11.1)

>40岁

2(1.1)*

16(88.9)

性别

100(54.9)

10(55.6)

82(45.1)

8(44.4)

暴露部位

躯干、头面部

175(96.2)*

3(16.7)

其他部位

7(3.8)*

15(83.3)

慢性病史

10(5.5)*

14(77.8)

172(94.5)*

4(22.2)

是否完成全程接种

182(100.0)*

12(66.7)

0(0.0)*

6(33.3)

注:与狂犬疫苗接种后抗体阴性病例相比,*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3],狂犬病的临床死亡率为100%,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对于狂犬疫苗的有效干预方法是进行预防处理,动物抓伤或者咬伤后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可有效降低临床发病率。

针对接种狂犬疫苗的患者,部分存在机体免疫抗体阴性病例。对影响狂犬疫苗接种免疫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200例患者接种狂犬疫苗的抗体阳性率为91.0%(182/200)。抗体阳性患者与抗体阴性患者在年龄段、暴露部位、慢性病史以及是否完成全程接种等方面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抗体转阳率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年龄在40岁以下的患者,接种狂犬疫苗后,免疫应答能力好,新陈代谢旺盛,因而产生抗体的概率高。而年龄逐渐增加,身体各项技能均出现退化情况,免疫应答能力差,因而容易出现抗体阴性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种狂犬疫苗后,IgG抗体阳性患者中40岁以下占比98.9%,40岁及以上占比1.1%,阴性患者中,40岁以下患者占比11.1%,40岁及以上占比88.9%。这一结论以数据的形式说明年龄是影响接种狂犬疫苗免疫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从暴露部位看,头面部以及躯干或者多处暴露伤,由于受伤面积较大,且这些部位的器官、血管分布比较多,因而产生抗体阳性率低。从慢性病史来看,存在基础疾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一般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接种狂犬疫苗后, 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对狂犬疫苗抗原的敏感度低,因而产生抗体的概率也相应降低。对于完成整个狂犬疫苗接种过程的患者来说,5剂疫苗依次接种,可不断强化机体对抗体的敏感度,从而加强免疫系统对抗体的敏感性,产生记忆,因而可提升抗体阳性率。

综上所述,对于接种狂犬疫苗的患者来说,不是所有病例都会产生免疫抗体,因此,需要在疫苗接种前及接种后进行观察,确定抗体阳性率。在接种狂犬疫苗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尽量消除上述因素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对于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患者,需要加强加重次数及剂量。并在接种狂犬疫苗后15d开展抗体检测,评估是否产生抗体。对于抗体阴性者,需再次接种,提升抗体阳性率。

参考文献:

[1]李帆,吕强,祝小平,等.冻干人用狂犬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9,v.35(1):44-48.

[2]罗田发.狂犬疫苗接种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评价[J].当代医学,2019,25(27):152-154.

[3]顾佳微.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的多种因素与有效对策临床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19,No.506(21):485-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