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态势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川渝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态势分析

郑直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成都锦城学院

【摘要】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川渝地区新常态下的重要特点,对川渝地区的产业梯度系数进行分析,并与沿海地区进行比较得出川渝地区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可以显示各个产业对沿海地区的相对发展阶段。分析结果说明了川渝地区应重点发展的产业,以及应积极承接的产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产业转移 梯度系数


一、引言

产业转移理论主要由赤松要的雁行模式理论和费农的生命周期理论发展而来。蔡锐、刘泉基于小岛清的“边际产业理论”对中国的国际直接投资进行了实证分析。陈建军以浙江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2002年浙江以及其他东部发达省份都不存在向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的可能性。戴宏伟最早提出了产业梯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并以此来研究区域产业转移。熊必琳等用梯度理论比较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各产业门类的产业梯度,并分析了顺梯度、逆梯度和等梯度三种转移类型。

二、川渝地区产业梯度系数分析

(一)川渝地区的产业梯度分析

笔者对各相关省市的统计年鉴进行了汇总,并计算了这些省份的产业梯度系数,其中,具有产业梯度优势的行业如下:

开采辅助活动(16.47),通用设备制造业(4.01),电子设备制造业(16.01),仪器仪表制造业(3.33),运输设备制造业(12.02),其他制造业(2.99),汽车制造业(10.96),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2.62),医药制造业(9.63),橡胶和塑料制品业(2.59),化学纤维制造业(8.1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3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5.5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14),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4.36),烟草制品业(2.07)。

结果中共有16个具有明显梯度优势的行业,这些产业集中在轻纺工业、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行业。川渝地区内已经有一些成型的产业,比如酒类、饮料、电子设备、汽车、运输设备等等,但整体相比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许多产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为新常态下川渝地区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从表二中我们不难发现川渝地区具备区位优势的产业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一部分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在东南沿海地区人力成本不断升高的态势下,近年来向内地转移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也有扩大的趋势,川渝地区产业梯度的态势也是由沿海地区向内陆转移产业的种类决定的。

(二)川渝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梯度比较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沿海地区虽然并没有快速衰退,但是由于劳动力成本升高,许多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和低技术的产业难以在东部沿海地区生存,这些产业的转移已经势在必行。川渝地区可以凭借自身人力成本的优势利用这一轮产业转移的机会加快自身的产业升级和优化。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东南沿海三个最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笔者对川渝地区和这三个地区的产业梯度系数进行了比较,这里列举了川渝地区具有明显梯度优势的产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45),非金属矿采选业(1.65),开采辅助活动(16.4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6.05),烟草制品业 (1.68),汽车制造业(1.63),运输设备制造业(3.01),电子设备制造业(2.2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15)。以上行业产业梯度系数明显明显高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个沿海地区,可以看出川渝地区的优势行业集中在采掘行业、轻纺工业和装备制造相关领域。

川渝地区对东部沿海三个地区的发展态势大致相似,但各个产业的相对发展阶段还是有所区别。川渝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其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潜力较大,因此这些产业转出时川渝地区的承接优势就比较明显。对长三角而言,川渝地区已经形成相对优势的产业较多,这是由于长三角地区资本总规模比川渝地区大,因而规模报酬的阶段不同,川渝地区较高的资本产出率推高了各产业的专业化优势。因此,对长三角地区而言吸引资本的流入对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至关重要。对环渤海地区而言,川渝地区的资源型产业和重化工业的发展潜力较大,由于这些产业的关联性较强,适当利用地区优势引入这些产业对推动川渝地区其他产业的全面发展很有帮助。

三、结论和建议

(一)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带动川渝地区产业升级

川渝地区应根据自身优势积极承接高技术、低污染、低耗能的产业,有针对性地对正在形成优势的产业提供政策鼓励。引入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有利于打破资源和环境的困境,在这些产业中构建产业结构的“新常态”。另一方面,吸引资本的流入是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川渝地区应加大金融政策的力度,吸引外地资本的流入并加大自身资本的投入,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以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为基础构建产业布局新常态

重庆市的两江新区和四川省的天府新区分别成立于2010年和2011年,新一轮的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浪潮是这两个新区的设立背景。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应重点引进川渝地区已经具备优势的产业,比如汽车制造和运输设备制造业,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其他装备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另外,利用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独特的位置优势,充分带动新区周边的中小城市,将新区的优势产业逐渐向周边中小城市铺开,从而缓解中心城市的发展压力,推动整个地区进入均衡发展的“新常态”。

(三)以几大跨省经济区为基础推动区域间产业合作与产业转移

川渝地区虽地处内陆的西南地区,但却参与了中国南方几乎所有的跨省经济区。这其中包括仅川渝地区的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和泛珠三角经济区。跨省区域的产业合作主要包括产业转移和产业链分工,川渝地区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时需根据自身优势制定不同的产业发展战略。在长江经济带中产业梯度的差异表现得比较明显,而产业转移正是沿着产业梯度的顺序由东向西逐渐转移,尤其以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为代表的产业转移态势明显。加快产业转移步伐,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应作为川渝地区参与长江经济带的核心产业战略。

(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构建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新常态

要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就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为新兴产业创造有利条件这些产业才能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加大教育投入,有针对性地培训新型技术人才。同时,要充分引入民间资本,建立高度市场化的资本运作体系,加大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对于新兴产业政府要尽量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市场运作的法律法规,从而完善市场的运作规则,给新兴产业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 蔡锐, 刘泉. 中国的国际直接投与贸易真的是互补的吗?[J]. 世界经济研究, 2004, (8).

[2] 陈建军. “东扩西进”与浙江产业区域转移的战略选择 [J]. 浙江社会科学, 2002, (1).

[3] 戴宏伟, 区域产业转移研究: 以“大北京”经济圈为例 [M] 1 北京: 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3(1).

[4] 熊必琳, 陈蕊, 杨善林. 基于改进梯度系数的区域产业转移特征分析 [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 (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