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技术临床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2


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技术临床运用

董奥 杨亚男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目的分析在医学影像诊断中采用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运用。方法根据对医学影像技术中CT、DSA以及CR等相关资料研究,分析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结论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医学影像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能够以非入侵的方式获取患者身体内部组织病变信息。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CTCR

医学影像主要包含X线片、超声、核磁共振以及CT等多种医学技术,其相对于传统临床诊断具有操作简单、对患者造成伤害小等优势,由于现阶段影像学发展迅速,其使用原理和检查方案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并且其诊断范围也各不相同,因此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对检查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1]。

1 资料与方法

1.1 影像技术分析

CT主要是采用X线对受检者人体某部位或组织进行逐层扫描,然后采用计算机对诊断信息进行重建,以此获取受检者横断解剖图。现阶段,CT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应用比较广泛,并且也存在显著的临床优势,诊断过程中所获取的横切面图像分辨率也比较高,扫描操作比较简单、速度较快。其缺点主要在于扫描范围、速度和质量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起到制约效果,对此相关科研人员应对此进行一定的改进和完善。

1.2 CR影像技术分析数字化X线摄影

(CR)主要是在影像板(IP)接收X线模拟信息后,扫描仪器中的激光阅读仪再次扫描影像板(IP),并使用数据转换器转换为图像。此技术优点在于降低受检者接受X线的剂量,并且其曝光度、宽度以及密度动态等都比较大,所以此技术可以在摄影量不足的情况下显示更为清晰的图像,有效避免了因为参数选择不合适而出现重拍的可能性[2]。

1.3 超声成像(USG)技术

分析USG技术主要是采用超声波对受检者身体进行扫描,同时对其器官组织反射、投射信号等进行处理,从而形成人体器官图像。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超声成像技术主要包括A型、B型、C型、D型和M型。

1.4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

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在外部磁场的影响下,然后利用其与受检者体内组织中与之相关性的原子核,从而形成磁共振现象,并经过处理后形成图像。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受检者处于静磁场中,同时还需要其保持静磁场Z方向和长轴方向平行,接着使用脉冲频磁场作用受检者患处,然后采用计算机对输出共振信号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形成三维立体图像或二维断层图[3]。

1.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

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即血管造影的影像通过数字化处理,把不需要的组织影像删除掉,只保留血管影像,其特点是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对观察血管病变,血管狭窄的定位测量,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了真实的立体图像,为各种介入治疗提供了必备条件。

2 医学影响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1 CT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CT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应用非常广泛,其主要在腰间盘突出、寄生虫病、颅内肿瘤、听骨破坏、鼻窦及鼻咽早期肿瘤等头颈部病变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2 CR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CR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因为会采用射线,在骨骼疾病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对神经系统中脊椎病变以及存在颅骨病变的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其在腹部脏器和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诊断中效果不够理想[4]。

2.3 超声成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超声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良性和恶性肿瘤诊断过程中。此技术还可对患者内腔进行检查,主要采用微型探头对患者消化道内存在的小肿瘤进行识别,同时对肿瘤侵犯范围和转移程度进行精准判断,在食道肿瘤诊断中应用更具重要性。

2.4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

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磁共振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其对受检者各组织具有较强的分辨力,临床上通过其对各系统疾病进行诊断,主要应用于先天性残疾、肿瘤以及创伤等,并且在中枢系统、脊椎、膀胱以及子宫等部位临床诊断有显著的效果。

2.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

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DSA由于没有骨骼与软组织影的重叠,使血管及其病变显示更为清楚,用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可很好显示血管及小病变,可实现观察血流的动态图像,成为功能检查手段。

3 小结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不断临床诊断的精确性,相关科研人员还应不断努力,为医疗事业做出长足的发展。同时临床医护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医学影像技术应用能力,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为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金梅.比较研究脊柱外伤患者应用CT与MRI影像诊断的效果观察在法医学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2):238-239.

[2]陈振华,李浪,欧利红,刘进康,李文政,廖伟华,周晖.利用PACS系统提高临床专业医学生的影像诊断思维能力[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29(11):127-128.

[3]孙杰,沈义凯,陈雨佳,杜青青,吴艺舟.近红外荧光材料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构建与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07):1071-1075.

[4]李玉双,蒋高民,赵绘萍,马永金.医学影像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教学模式探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8,39(02):155-156.



指导教师:杨亚男 山东协和学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