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杨 倩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小学, 山西 运城 043300

摘要:如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而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则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的。阅读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小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养。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语文教师必须要作出转变,要重视阅读教学,要进行更多的阅读教学,要选择优秀的作品来让小学生去阅读,既要与课程有关也要能够实现适当的拓展,提高阅读教学的趣味性,这样也能够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语文课堂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且不管是哪个学科都是离不开阅读的,这是基础也很重要。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得到了推广,小学语文阅读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下要求,小学生需要有基本的阅读能力,要能够理解文章的思想以及作者赋予作品的情感。这样就可以在阅读中对小学生的情操进行培养。然后,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关注的往往都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很少会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样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说,语文教师必须要作出转变,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方向,要符合社会的发展,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对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1 小学语文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缺失

1.1 教师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以核心素养为方向进行的教学是新的理念,传统的教学观念下,语文教学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在能力以及人格等方面的培养,教学理念是比较落后的,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往往是比较被动的,缺少活力,教学气氛也不够活跃,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不够积极,这不但会影响学生素质的提升,还容易降低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教学缺乏实效性

1.2 教学组织形式较为落后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许多教师还是在采用传统的形式组织课堂,而不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适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大多数还是在采用灌输的方式进行知识教授,学生很难有机会参与教学,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都是被动的听、记。因为教学模式比较落后,也就难以适应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思想,不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已经开始产生限制。

1.3 学生对教学的认知发生变化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素养以及交际能力等等的培养,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让他们能够实现全面的发展。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有了更多的途径去获取丰富的信息,所以学生很早就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对小学语文教学同样有着比较多的机会去进行认知。小学生都是比较个性的,希望能够展示自己,得到大家的认可,可是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们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他们的素养难以发挥。

2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2.1筛选阅读内容,培养读书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还是比较浅显的,不过小学生的年龄还很小,他们的知识储备也很少,也没有形成比较程度的思维,在进行阅读素材的选择时必须要考虑他们的能力。因为内容太过深奥的话,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太过困难,自然也就不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对于小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要选择相对浅显的,有一定趣味性的文章作品,比如说故事、散文等,要引导小学生,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读书技巧,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比如说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让他们进行角色朗读,如在进行《在牛肚子里旅行》的阅读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安排两名学生来扮演小蟋蟀“青头”与“红头”,通过比较有趣的语言对它们之间的对话进行模仿,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标出生词、生字以及优美的词句等,这样小学生就会感到阅读是比较有趣的,阅读也会变得更加的积极、主动。

2.2 营造阅读氛围,引导主动阅读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必须要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这样学生才会更有热情去进行阅读,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会更高,也更主动。通过阅读人们能够获得情感体验与感悟,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行、神态等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必须要自然、随和,要为学生建立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是比较轻松的。并且,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比如说进行小组讨论、创设情境以及角色扮演等,将学生参与的热情调动起来。教师或者还能够采用《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阅读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

2.3 拓展阅读知识,促进思维发展

在进入网络时代以后,语文学习也有了更多的渠道以及方式。语文教师必须要跟上社会的发展,不应该只是采用文本素材,要通过网络收集更多的阅读素材,丰富教学的内容以及方法,提高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进行深度的阅读,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在选择了阅读文章以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之有关的图片或者资料,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进行介绍,要从教学的内容上进行拓展,不再局限与课本,这样能够让小学生的知识更加的丰富,让他们不断思考与阅读,提升他们的素养。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接触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的阅读体裁,不断积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小学生还应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网络自主选择阅读内容,突破传统课堂局限性,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2.4 通过情境构设阅读,培养学生文化

传承的核心素养我国有丰富的历史和悠久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教材的阅读内容,创设符合现实生活的情景,把学生带入文章所描述的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从而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如,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传统节日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与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

3

在新课标提出以后,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有了变化,更加强调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文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6):94-96.

[2]段文海.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63.

[3]胡梦婷.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观察,2019,8(26):81-82.

[4]唐莉霞.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74-75.

[5]庄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2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