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初探

李金凤

重庆市云阳县平安镇平安小学, 404500

摘要:美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性,是孩子们接受美学系统教育的开端。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幼儿接触美的兴趣,同时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帮助幼儿幼儿培养美的思维。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更加重视综合性教育,以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孩子将生活与美联系起来,给予孩子美的熏陶。

关键词:生活化材料;幼儿园;美术活动

幼儿园时期,孩子心智与身体都十分幼稚,处于一个懵懂阶段,对生活中许多事物都缺乏认识。因此,幼儿园时期也是孩子思维认识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美术活动可以陶冶幼儿情操,而在美术活动中利用生活化材料,则能够使幼儿在感受美的过程同时感知生活。因此,应采取合理方式将生活化材料应用到美术活动中。

一、幼儿园美术活动应用生活化材料对幼儿的积极意义

(一)培养幼儿个性,身心全面发展

利用美术活动发掘幼儿潜能,使孩子更加活泼、开朗,帮助孩子获得身心全面发展,是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的根本目的。实际上,幼儿时期的美术活动,重点并非对孩子进行美术意识与美术知识的教育,更多地是通过美术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在活动中具备美的意识与创造美的能力1]。同时,美术活动可以增加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孩子合作意识,并且增强生活认知,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二)树立环保意识 激发生活热爱

将生活化材料应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可以在发挥美术活动优良作用的同时,使幼儿获得更多生活知识。生活化材料,顾名思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以被利用到美术教育中的材料。可以是对废旧物的重复利用,也可以是对自然材料(落叶、泥土等)的使用,这也决定生活化材料具有环保的特点,能够帮助孩子有效培养起环保意识。同时,生活化材料来自于生活,能够使美术活动更具有生活气息,还能够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更好地感受生活,体会到生活中不同事物的美好,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意识。

二、目前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忽略幼儿特点,活动缺乏趣味

幼儿园内孩子通常处于3~5岁,思想行为幼稚懵懂,甚至对许多生活常见事物都没有正确认识,或者对此类事物充满陌生感2]。但许多教师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这一幼儿特点,虽然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十分用心,但由于忽略幼儿的思想认知程度,往往出现孩子面临部分生活化材料一无所知,不清楚此类材料的特质与使用方法的情况,导致孩子缺乏参与感。同时,教师安排美术活动时,由于忽略幼儿特性,所开展活动对幼儿而言缺乏趣味,只是要求孩子利用材料制作美术作品却忽略开展美术活动的根本目的,导致活动枯燥无趣,幼儿不愿主动参与到美术活动中。

(二)缺少生活气息,缺乏表现途径

利用生活化材料开展美术活动,主要就是为帮助孩子通过美术活动了解生活事物,并且发现生活中的美丽,获得美的感知。但目前,许多教师开展美术活动时,虽然利用到一部分生活化材料,但没有完全按照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材料选择,而是根据自身经验,此类材料对幼儿来说是稀奇的、不“生活”的。幼儿参与美术活动时,通常会感到一筹莫展。同时,所选材料是否生活化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利用此类材料参与到美术活动中,能否真正表现出自身想象力。如果所选材料不够恰当,就等于间接性地切断孩子表现路径,孩子也无法在美术活动中有所收获。

三、将生活化材料应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具体策略

(一)鼓励收集材料,培养环保意识

幼儿群体具有特殊性,他们对生活具有十足的好奇心。为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利用生活化材料,不妨引导孩子主动地去生活中收集材料3]。通过收集材料这一行为,不仅是为美术活动做准备,同时也能是孩子了解生活中许多物品都是能够再次利用的,以此培养孩子环保意识。同时,幼儿收集的材料才最符合幼儿生活经验,能够有效避免其他孩子对材料产生陌生感,对材料进行更好地利用。

例如,在正式开展美术活动,在教室内为幼儿准备一个“活动道具箱”,在真正开展美术活动之前幼儿可以将自身收集的生活化材料放在道具箱内。这就保证美术活动所采用的材料都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符合的。之后,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可以令幼儿进行随即抽取,再利用抽取到的材料进行构思。如,幼儿在道具箱内抽取到树叶,可以用树叶制作拼贴画等。这样不仅能使幼儿主动贴近生活,还能增强幼儿对于不同生活事物性质的了解,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使美术活动更具有趣味性,充分激发孩子想象能力与动手能力。

(二)根据孩子兴趣,开展美术活动

开展美术活动,教师首先需要对幼儿的兴趣特点充进行充分把握,真正做到从幼儿兴趣入手,充分将生活化材料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在开展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能因为幼儿缺乏对事物的认识,就武断的领导美术活动而忽略孩子意见。而应将幼儿作为开展美术活动的“意见顾问”,从幼儿兴趣出发,将生活化材料应用到美术活动中

4]

教师开展美术活动时,需要首先调查孩子意见。例如,班级中大部分孩子对“汽车”有浓厚兴趣,老师就可以组织孩子开展“我心中的汽车”这一主题活动。在活动上,孩子可以利用手边材料进行汽车制作。比如,有的孩子利用废旧纸盒,对纸盒进行绘画、剪切、拼贴,使纸盒变成一辆卡车。而有的孩子则利用不同大小的塑料水瓶与纸盒,将水瓶放在自制轮子上,制作一辆洒水车。根据幼儿兴趣开展活动,能有效引导孩子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同时充分生活化材料,有效提高孩子探索生活的兴趣与创造积极性。

(三)丰富材料种类,发挥孩子想象

美术活动中,材料对于活动是否能成功举办,以及活动的实际意义具有重要影响。为保证充分发挥生活化材料的积极作用,使孩子在美术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教师需要注重材料的选择与丰富,保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生活化材料应该是常见的,且幼儿较为熟悉的。比如自然中的树叶、花草、石头,以及生活中的水瓶、纸盒、绳子等,都能在孩子手中呈现出美丽的姿态5]

老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为孩子提供多样的生活化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出自己在生活中最喜爱的物品。例如,教师提供给孩子矿泉水瓶、枯树枝、绳子,石头等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制作自己喜爱的物品。有的孩子喜爱汽车,就可以利用纸盒,将纸盒拼装起来,做成小汽车的形状;有的孩子喜欢大树,就可以利用枯树枝和绳子,通过捆绑、粘贴的方法,将枯树枝还原大树的形状。而有的孩子喜欢火箭,也可以利用矿泉水瓶作为主体,制作出自己心中的火箭。最终,通过种类丰富的生活化材料丰富美术活动,充分发挥孩子想象力,吸引孩子投入到美术活动中。

结束语:

将生活化材料真正应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孩子与家长进行配合。在利用生活化材料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幼儿与自己互动的过程,引导孩子欣赏材料,并利用生活化材料创造美丽,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主动思考、积极动手,最终利用生活化材料发挥美术活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金秀娟.小工具,大创意——浅谈生活化材料在大班创意活动中的运用和感想[J].好家长,2019(6):73-73.

[2]谷周旋.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生活化策略[J].学周刊,2019(21):178-178.

[3]刘远红.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5).

[4]詹艳红.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7(4).

[5]吴芸.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探究[J].好家长,2019(25):29-29.


第 2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