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中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6
/ 2

妇产科护理中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探究

邱海亮 胡婧 孙本红 *

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感染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入院的68例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根据感染因素存在的弊端做出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68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中手术感染的占比最高为(51.47%),其余依次为呼吸道感染(25%)、泌尿系感染(13.24%)、消化道感染(10.29%)。结论:妇产科护理中感染因素较多,感染部位不固定。根据感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治疗预后。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感染因素;对策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医院感染的预防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重视。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妇产科的住院人数也越来越多,人员流动性也随之增加,导致妇产科护理中感染的几率也较高,无疑也会增加医患矛盾。妇产科是医院的主要科室之一,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有必要提高护理质量,本文采用资料回顾法对妇产科护理中的感染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妇产科常见感染的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68例在妇产科护理中出现的感染患者,年龄在23岁至57岁,均(30.97±2.38)岁,其中产科40人,妇科28人。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妇产科疾病引起的感染,均知情且同意加入到本次研究。剔除标准:患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者,不能全程配合统计者。

1.2方法及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资料及治疗过程进行记录、整理和总结。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患者年龄、感染部位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相应结论。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使用SPSS V15软件统计,排除了差异使用用于计数时的数据表示速率的(%)方式来进行表示,计量时的数据速率采用(61a098d935bcc_html_c08c5385d79bed4e.gif ±s)表示,用于χ2检验,t检验,差异统计P<0.05具有重要的应用统计学研究价值。

2结果

对68例感染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表1可以看出手术感染的占比最高(51.47%),其次为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消化道感染。

1 所有感染患者单因素分析[n%]

感染因素(n68

感染例数

占比(%

手术感染

35

51.47

呼吸道感染

17

25

泌尿系感染

9

13.24

消化道感染

7

10.29

3讨论

3.1手术因素及护理对策

3.1.1手术感染因素分析

妇产科发生手术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①手术部位原微生物感染;②手术的类别和手术持续的时间长短;③患者因素:如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吸烟、肥胖、营养状况等。

3.1.2手术感染的对策

术前:①对于患者存在潜在的感染风险者,应在感染控制后方可实施手术;②控制围术期血糖;③术前进行淋浴:在术前进行淋浴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皮肤的细菌总数,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洗涤产品可选用含有氯己定洗剂、抗菌洗剂等;④术前对手术术野进行消毒,经阴道手术者可选用低浓度酒精的葡萄糖氯己定容易进行阴道冲洗。

术中:①切口缝合及引流管:相关专家不建议常规应用引流管;②切口的冲洗:应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切口可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③术中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出现体温过低,保证氧合指数。

术后:根据手术部位及手术类型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3.2呼吸道因素及护理对策

由于患者术后或妊娠分娩后身体抵抗力较低,容易出现呼吸道的感染。可能是因为有些患者需要全麻手术进行呼吸道的插管,对呼吸道黏膜进行损伤,诱发感染。另外在妇产科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喜欢将门窗紧闭,空气流通不畅也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加之探视的亲属也较多,带来的细菌也随之增多,这也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原因。针对上述情况,医务人员应保证房间卫生,定期通风,减少探视时间,定期监测房间空气质量,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

3.3泌尿道因素及护理对策

妇产科手术通常需要插导尿管,尿管对尿道黏膜的损伤加之护理不到位容易增加感染的机会。另外,泌尿系感染还与手术的方式及分娩的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在妇科子宫切除手术中,由于需要分离尿道和推拉膀胱,这会损害泌尿系统,抵抗力低的患者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对于这种情况,小手术者视情况不予以留置导尿管,对于留置导管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规范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手术原则,准确、轻柔,减少侵入性操作引起的刺激,导管及尿道口用无菌碘棉球消毒。保持阴部和尿道口清洁,鼓励患者多喝水。

通过本次对妇产科护理感染的原因分析,手术因素导致感染最为常见,另外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感染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因此,患者必须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并遵循医生的指示。医护人员也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标准执行操作,确保术前、术中的消毒,术后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期间增加与患者沟通的次数,消除患者对治疗效果的顾虑,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操作的依从性,提高对护理操作的配合性,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进而有效的减低感染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和对护理实施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付丽,杨海玲.分析妇产科护理感染问题与应对措施[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12):65-66.

[2]陈芳.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感染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324+326.

[3]陈亮,刘培淑,张辉,等.妇科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的专家共识(2020年版)[J].北京医学,2020,42(12):1223-1230.


通信作者:孙本红(1982年10月),女,河北省沽源县,本科,初级职称,从业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