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措施探讨

张艳丽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 100071


摘要: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理念,倡导教师站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优化学科教学行为,对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程而言,教师就需要处理好当前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与未来学生音乐素养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要把握音乐乐理知识本质、创设教学情境,立足于丰富的音乐课堂活动开展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有耐心、信心,做好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设计工作。文章基于笔者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从在音乐学科渗透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这种教育形势下,作为小学素质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音乐教学逐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审美意识以及高尚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部分教师受以往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无法正确的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正确认识和有效把握,从而导致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一直处于低效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教学策略的创新,以此促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关注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塑造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是学生对于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的感知能力,很明显这是一切音乐素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认知能力一般处于比较低的状态,感知多数停留在认知层次上,语言表达能力也不是很理想,但是想象力比较丰富,因此教师可以在简单的音乐文化情境中,引导学生去感知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发挥其想象力,确保音乐体验感得到不断提升。很明显,在此历程中,小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兴趣也会不断提升。例如,以“渴望春天”教学为例,其教学过程为:

1. 教师给予学生播放对应《春之歌》音乐,设问:在听到这段音乐之后你是什么感受?学生反馈:欢快,愉悦;教师接着设问:在这段音乐中你能不能听到什么特别的声音?学生反馈:柔和的声音,很有节奏感的声音。教师会询问:你猜一猜这样的乐曲是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呢?学生反馈:钢琴。

2. 教师会提前给学生分发柳条、竹笋、小草、小太阳等道具,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拿到,在课堂上,教师询问:大家从歌词中能够看到哪些事物呢?这些事物与春天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3. 接着,教师播放音乐,要求学生在聆听到对应地方的时候,能够快速反应,拿出对应的道具跟着节奏一起舞动,看看谁的道具跳动得最好看。接着教师设问:你觉得当春天来了的时候,柳条、竹笋、小草和小太阳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他们都在想些什么呢?又会做些什么呢?学生反馈:我觉得她们都很欢迎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来了,柳条才能够生长起来,竹笋才能够冒出尖儿,小草才能够茁壮成长,太阳才能够越发暖和。教师反馈:很好,那下面我们在脑海中想象着春天万物生机的样子,然后跟随着歌曲节奏来一起舞动,好不好?接着教师使用钢琴弹奏歌曲,让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演奏来进行舞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高度重视听觉感知、想象感知、动作感知的使用,希望学生对于音色、情绪、力度有所理解,以模仿各种动作的方式,进入到对应的情境,使学生实际的音乐感知步入更加理想的状态。

二、关注音乐审美活动的开展,培育审美素养

从理论上讲,艺术表现是以音乐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无论是演唱形式还是演奏形式,抑或是其他音乐表现形式都是如此。教师在确保学生对音乐感知达到一定状态后,就可以慢慢引导他们对对应的艺术表现形成一定的见解,而这种见解就是审美素养培育的前提和基础。很多小学音乐教师认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还不是很充实,音乐体验也不是很多,此时就没有必要开展音乐鉴赏活动。这种认知是存在偏差的,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对于其实际体验音乐或者积累音乐知识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不是强制性的要求,因此实际的音乐审美活动必须要开展,这关乎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全面培育和发展。

例如,以“阿细跳月”为例,在其教学步骤中,教师就高度重视审美活动的开展。首先,教师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对于彝族的了解,教师会时不时穿插火把节或者插画节的相关短视频,由此使学生对于彝族文化有着初步的感知;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舞蹈模仿的状态,提出:我们知道彝族有很多的舞蹈,有跳月舞、打拽舞、烟盒舞等,下面我给大家展现一段跳月舞,看看你们有没有兴趣去学习一下;再次,教师进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鼓励学生谈论自己对于彝族的认知和感受。此时学生反馈:我认为彝族是一个很有灵性的民族,他们有很多特有的东西,丰富的歌曲,多样化的服装等,这些都是很吸引人的,能够很好地展现出他们热情的性格特点。教师反馈:很好,能够透过老师跳的一段舞蹈就联想到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还可以将一些风俗渗透进去。也就是说,在欣赏对应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地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主题、表现出来的民族生活特点,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步入更加深度的状态,这对于培养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很有价值。

三、强调音乐自主表达,增强诗歌情感理解

无论是什么学科,学生都需要有持续性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当前学科知识的容量是有限的,还有更加多新的知识和技能会出现,此时学生要想在学科上有着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小学生对音乐有着一定的认知能力,其音乐体验经历也在不断积累,音乐鉴赏素质也在不断提升,此时,教师就可以关注于传授乐谱知识和培养学生自主表达能力版块,确保学生能够依靠自己掌握的乐谱知识,实现创编能力的锻炼,继而慢慢形成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

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欣赏课程开展时,教师就高度重视学生自主表达能力的锻炼。于是实际的教学步骤为先设问:你知道我们的国歌是什么吗?你知道在哪些场合需要唱国歌吗?学生反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需要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唱国歌;还有学生反馈:天安门每天升国旗,也需要唱国歌;有学生反馈:奥运会上运动员获得了奖牌,也会唱国歌;某学生提到:电影《战狼》中告诉我们在国外如果遇到困难了,也不要害怕,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作支撑,因此唱国歌对我们而言,应该是庄严的事情,应该是表达自己对于祖国热爱之情的渠道。接着,教师可让学生尝试着跟随音视频来进行演唱,一开始让他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句一句的演练,在小组内如果有组员出现了错误的情况,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相互指正,使实际的跟唱朝着更加标准的方向发展。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扮演升旗仪仗队的方式来演绎对应升国旗的步骤,在这样的演绎活动中,学生会集体演唱国歌,在国歌的演唱中加深自身的爱国情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教师使用更加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在此环节要关注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自主表达和学习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和进步,确保实际的教学课程内容能够与此目标保持吻合。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要积极地将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进行应用,继而为学生应用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梅丽.音乐核心素养在小学欣赏教学中的践行[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2):102.

[2] 邹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1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