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曹国强 唐娟

四川省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 四川资阳 641500

摘要:高中语文的教育对象是高中生,高中生处于未成年与成年的边界,身心已经得到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意味深刻,具有浓重的文学色彩和艺术气息,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成绩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虽较为成熟,但在学习上仍然需要调动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积极、有兴趣,本文将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相关策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主体性意识;培养

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是指学生在各类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可以采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等自主学习方法,培养语文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和自我探索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得到改变,是学生成为适应新课改,并全面发展的人。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由于语文课程相关的要素太多,且极具综合性和实践性,所以语文课程的理解思维是多元化的,也许面对同样的问题时,不同的人提出的观点和解决方式都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语文知识体系是不一样的,除此以外,语文也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工具性是指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使用语文的方式,人文性指语文具有深厚的内涵,所以语文这一科目和理科的学科是不一样的,它不像数学、物理和化学那么的精准,它是一门较为感性的学科,语文学科也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对于此,了解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此的理解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了减少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步调、方向、进度等的不统一,教师的主体性意识非常强,这就产生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剥夺,学生的主体性是他们对于学习的一种承担和责任,教师更应该成为课堂当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需逐渐消除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预,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课时,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有关于作者的背景,可以以小组间合作的方式,也可以是通过微课的形式,但这一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学习了解的,教师给学生布置的都是比较容易的内容,所以也不用担心学生自己能否学会,然后,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体现出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只需要求学生注意相关的事项,提供需要合作的课题,强调合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避免合作交流方式只重于形式,而忽略问题的内容,最后,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且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也是一种能体现学生主体意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提出质疑,可以质疑问题本身,也可以提出自己对教师和教法的质疑,因为语文的学科特点,所以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质疑的过程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构建翻转课堂,扩展学习时空

学生主体意识缺乏,更多的原因是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论是学习的场地还是学习的时间,甚至是学习者自身的想法都被局限于一定的范围之内,要想使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增强,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扩展学生学习的时空,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由的学习,首先,成为时空选择的主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对其也有了一定的熟悉程度,可以运用这些先进的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也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获得知识,拥有更多的获得知识的来源,而且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在这一点上,是远远超过教师的,高中语文是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结合了网络技术,将语文课堂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这样的课堂模式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迅速得到提升,也能够使用更多样的教学模式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

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这一课时,学生要想将全文都翻译成白话文会浪费一定的时间,然而,学生不该将所有的学习重点都放到对文章的翻译上,文章作者相关的知识也是极为重要的,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作品数不胜数,与他相关的故事也是非常精彩且值得学生们去学习的,利用翻转课堂,在预习阶段学生就可以建立一个学习任务单,利用网络将文章进行翻译,如有一些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就可以放在课堂去解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再对这些内容专业性的精讲,最后,还可以进行课后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发挥其主体性,谈一谈对这一文章的看法,说一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解构核心素养,引导“颗粒化”学习

高中语文体系是比较庞大且复杂的,光是文体就包含了很多种类,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也不尽相同,既需要知识框架的约束,也需要精准的识别,这时,便可以将语文的核心素养认为是大框架,教学资源的最小化则被认为是“颗粒化”,知识系统如果太过于庞杂,那么学生也不容易去理解和消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自身的主体性意识自然就会大大降低,但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解构是很简单的,解构之后就能够进行分类学习,学习的重点可以放在汉语语言和文字的学习上,对于成语和诗词的引用和相关典故的借鉴上,也可以区分地域、民族等文化的各种类型,在对学生的颗粒化学习的引导中,要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强调学生对课文的诵读,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就是诵读,在现在的语文教学当中,诵读在一定程度上被简化掉了,这就使得一部分诗歌缺少了音律美和建筑美,从“语言建构与应用”的核心素养培养出发,《春江花月夜》与其他的古诗文一样,能够通过在诵读时,注意其中的语速,节奏,音调和重音的把握,这样的诵读过程,也能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技巧,诵读也能够调动学生知识的知识经验,给学生带来丰富的体验。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被要求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领路人,高中阶段的语文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时,应考虑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其中,该情境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归园田居》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大自然当中的声音,包括鸟叫蝉鸣、鸡鸣狗吠等,学生听到这样的声音会联想到,在这样的声音环境之下,一定有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小村庄,学生将自己置身其中,幻想自己就生活在这样宁静祥和的环境中,可以切身体会到诗人的感受以及本诗想要表达的情感,诗人喜欢这宁静和谐的地方,隐居在这里,生活十分的安逸,表达了诗人对归居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这田园当中的一人,你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田园情境,有的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在田里劳作,有的认为自己会是一位农妇,在家生起炊烟,等待回家吃饭的孩子。这样的情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

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的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它能促进学生对文学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文学的世界里遨游,体会我国文学的奥妙和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学习更加积极,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能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这种刻板的教学状态,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瞿萍.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对策探究[J]. 读天下:综合, 2020(3):1.

[2]帅英.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策略[J]. 广西教育, 2020(30):2.

[3]刘海洋.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有力培养探讨[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25):34.